三仁汤治湿热痹症一则论文_肖智

三仁汤治湿热痹症一则论文_肖智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湿热痹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以关节受累居多,病情反反复复,可造成关节异常变化或功能损伤。活动期患者的关节破坏与功能损害程度较大,应该尽快、有效治疗,以防止病情继续恶化。三仁汤具有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以湿热为主的病症,其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可发挥独特优势。将三仁汤运用于湿热痹症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现三仁汤治湿热痹症一则,旨在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照依据。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3岁,工人。于2016年5月14号因下肢关节肿胀、酸痛就诊。

患者主诉:下肢关节肿胀、酸痛2个月,既往有“风湿症”史,每年季节交替变换时常出现风湿结节,今年3月初开始出现下肢关节疼痛,几日前风湿结节又出现了。之前在某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运用抗风湿药(内服甲氨蝶呤、消炎痛,肌注青霉素)治疗1个月,病情不见好转,且结节慢慢增加,且关节出现肿胀现象。一周前,关节疼痛加剧,肿胀更为明显,走路状态跛行,下午3点左右发热,体温37.5℃~38℃,遂转诊中医,服用“祛风湿”中药治疗6d,病情不见好转。因此就诊与本院。

查体:双下肢都出现凹陷性水肿,关节肿胀明显,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膝踝关节邻近处有风湿结节,双下肢静脉曲张明显。舌体偏大,苔白,滑根处黄且微腻,脉滑数。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为抗“O”800单位,血沉27mm/H;关节X线检查提示无异常。

临床诊断:根据患者主诉与查体,参照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痹症专题学术讨论会拟定的证候诊断标准,即具备主症以及舌、脉结合次症中的一点,两个症状即可诊断为湿热痹症。诊断标准中,主症: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舌脉: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次症:发热、口渴不欲饮,烦躁不安,关节屈伸不利,步履蹒跚。

治疗方法:运用三仁汤加味治疗。药方成分为薏苡仁、滑石各18g,杏仁、半夏各15g,白蔻仁、通草、竹叶、厚朴各6g。用法用量: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疗效判定:参照1993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痹证)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无异常,理化检查结果正常视为临床治愈;全部症状基本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参与日常活动与工作,理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视为显效,临床症状与理化检查结果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关节功能逐渐恢复,视为好转;临床症状与理化检查结果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患者用药1周后,退热,面容转红润,自觉小便增加,双下肢肿胀有所缓解,疼痛减轻,视为好转;用药2周后,下肢关节肿胀、酸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结节基本消退,视为显效;酌情减少药量,用药3d后,病情痊愈,理化复检提示抗“O”、血沉都降至正常水平,视为临床治愈。且治疗后患者的静脉曲张有明显好转。随访2年,未复发。

2 体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病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以关节受累居多,病情反反复复,可造成关节异常变化或功能损伤。该病在中医理论中属“痹症”之范畴。湿热痹症的起病和外感风寒湿邪有较大的关联,可概括为两大点:一是,因虚得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其机体免疫力较差,其肝肾阴虚,气血不足,易被风寒所侵袭;二是,因病而虚,风寒侵袭后出现气血两虚,久而久之就发展成肝肾亏损,血脉不通,因此得病。好发部位为筋、骨,。久病不治,进而耗伤气阴,阴处于脉络,因此也极容易伤及肝、肾、脾等脏腑。在此基础上,患者容易出现瘀血、痰湿、热毒聚集等现象,其本在于肝肾阴虚、气血两虚,其标在于瘀血阻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麻木、肿胀、屈伸不利、肌肉萎缩等,得温痛减,遇冷加重,下肢症状常比上肢严重,夜晚时的症状更为明显,患者常会出现疲惫无力、倦怠寡言,舌质淡胖,舌色暗淡,苔白滑,脉沉细而无力,严重者还会累及脏腑。

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可选方法较多,大致可分为西医、中医治疗,而治疗的基本原则在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最大程度保护机体关机与肌肉功能,将可能发生不可逆损伤的风险降至最低。西医治疗主要为应用药物对症治疗,甲氨蝶呤、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缓释胶囊等均是其常用治疗药物,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无法标本兼顾,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可能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损害,固患者的依从性不是很理想。我国传统中医在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见解独到,而中医药参与此症的治疗在近些年凸显出一定优势。我们发现,中医施治方法重点在于标、本兼治,与西医相比,其效果更为显著。中医理论认为,湿热痹症的治疗关键主要在于缓解关节炎症反应,以提升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应预防骨质骨伤,尽量保护关节与肌肉功能,以维持正常劳动与生活能力。临床治疗上常遵循清热除湿、通络补气、益肝护肾等原则。

三仁汤源于《温病条辨》,最初用于治疗湿温,原方成分包括杏仁、白蔻仁、生薏苡仁、飞滑石、百通草、竹叶、厚朴、半夏,可起到湿解热清、气机顺畅的治疗效果。杏仁,味苦、微温,有小毒,主要作用于肺部,可起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效果,一般将其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白蔻仁,味苦、温,可作用于肺、脾、胃,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呕的作用。薏苡仁,味甘、淡、凉,可作用于脾、胃、肺,其功效为利水消肿、清热除湿,常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畅,尤其适用于治疗脾虚湿盛型泄泻。滑石,味甘、淡、寒,可作用于膀胱、肺、胃,具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的治疗效果,常用于治疗湿疮、湿疹、痱子等病。通草,味甘、淡、微寒,作用于肺、胃,具有利尿通淋、通气下乳的作用,可得用于治疗产后乳汁不下或不足。厚朴,味苦、辛、温,主要作用于脾、胃、肺、大肠,能起到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能够用于治疗腹胀便秘、食积气滞、痰饮喘咳。半夏,味辛、温,主要作用于脾、胃、肺,其作用是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外用时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呕吐,蛇毒咬伤亦可治。竹叶,味甘、辛、淡、寒,作用于心、胃、小肠,能起到清热败火、生津利尿的作用,将其他用于治疗口疮、尿赤,效果俱佳。

三仁汤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消化内科疾病、风湿免疫科疾病、肾科疾病、内分泌科疾病、神经科疾病、外科病、妇科病、儿科病、皮肤科病、眼科病中,且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疗效均显著。吴鞠通于《吴鞠通医案》中有言:“三焦俱损,先建中焦,补土可以生金,肾关之虚,亦可仰赖于胃关矣。惟以三仁汤清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秦伯未于《谦斋医学讲稿》中提到“三仁汤为湿温证的通用方,虽可三焦兼顾,其实偏于中焦”。从三仁汤近几年的药理研究进展来分析,认为三仁汤可抑制血中白介素-1含量的升高,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可调剂血流动力学变化,提升胃窦P物质、生长抑素水平,减少血浆中的内毒素,其祛湿清热、宣畅气机的功能还可提升机体免疫力,可强化淋巴细胞表达。

本研究运用三仁汤治疗湿热痹症,治疗1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关节功能均有所好转,2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理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酌情减量巩固治疗后,理化复检结果恢复正常水平。随访2年,未复发。由此可见,三仁汤在湿热痹症的治疗上可发挥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三仁汤可起到清利湿热、宣畅气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湿温症状,其临床适应性较广。本文根据湿热痹症的临床表现与病机,认为治则宣上畅中利下、化湿涤浊清热,因此选用三仁汤治疗,效果满意,且患者2年内未再复发,由此体现了三仁汤在湿热痹症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青青,朱娇,张楚,等. 纪青山教授以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风湿痹症[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9-10.

[2] 相田园,高普,宋芊,等. 高普教授运用扶正祛邪法论治老年痹症[J]. 中医药学报,2015(6):100-103.

[3] 田瀚阳. 刁本恕运用三仁汤治疗顽固性发热经验总结[J]. 现代临床医学,2017(1):58-59.

[4] 郑宏香,陈岱,王身菊,等. 张志坚主任医师应用三仁汤治验举隅[J]. 国医论坛,2015,30(4):18-19.

[5] 郭晓峰,曹慧慧,梁红娟,等. 《金匮》“温运阳气”法在痹症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0):1226-1228.

[6] 董延芬,李秋艳. 运用经方从表论治痹症临床体会[J]. 四川中医,2015(1):38-39.

论文作者:肖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

标签:;  ;  ;  ;  ;  ;  ;  ;  

三仁汤治湿热痹症一则论文_肖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