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钢医院;云南安宁 6503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诊治的患者,从中随机选择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急诊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HR、QTd、QTc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5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7.95%,23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29.49%,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等急诊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改善HR、QTd、QTc等观察指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率失常;急诊护理
作为严重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引发原因为心肌持久缺血造成部分心肌出现急性坏死,该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死和致残率,在对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中配合全面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此次研究特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诊治的患者,从中随机选择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经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确诊,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窒息、大汗淋漓、心前区压榨样疼痛、胸闷等。8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6例前间壁梗死患者,6例前壁梗死患者,3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患者,55例急性下壁梗死患者。24例女性,54例男性,年龄54至83周岁,年龄平均值为(71.9±6.5)岁。
1.2方法
1.2.1监测生命体征 告知患者不得活动,必须保持绝对静卧,给予患者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4-6升。对患者进行心电图以及心电监护。遵照医嘱应用血管扩张剂,观察患者意识、尿量、胸痛症状,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便能够及时进行有效处理[1]。
1.2.2药物护理 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1条用于输注营养心肌药物,1条用于输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推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该适当放慢速度以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2]。
1.2.3救护护理 给予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毫克阿托品静脉输注,确保心率保持在每分钟60至80次;对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采取止痛措施,去除病因,进行血压纠正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并促进心功能改善;给予心室颤动患者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操作,同时纠正酸中毒、低氧血症以及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出现细颤现象则静脉滴注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待患者转为粗颤后进行除颤操作,可使成功率获得提高。房室传导阻滞并发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需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提高患者生存率[3]。
1.2.4心理护理 患者在病情发作时通常伴随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等症状,甚至会引发脑缺氧缺血现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待患者病情基本恢复稳定后,护理人员必须立即向患者讲解治疗进程以及预后、转归等情况,使患者看到康复希望从而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同时向患者列举救治成功案例,激发患者的康复信念。叮嘱患者家属关心和支持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强大动力,从而使其思想负担得到减轻,避免紧张情绪影响治疗进程[4]。
1.2.5疼痛护理 胸痛、胸闷等症状易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重患者心肌缺氧现象并致使梗死面积扩大,护理人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疼痛部位,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同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5]。
1.2.6饮食指导 急性期患者应该进食流质食物,救治1周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食半流质食物,饮食应以低脂、低盐、清淡为主,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不得食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防止患者出现腹胀现象。若患者存在严重便秘现象可适当应用缓泻剂,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练习,不得用力排便防止增加腹压和心脏负荷。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同时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的HR、QTd、QTc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资料分析的软件为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P<0.05则差异不明显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前后HR、QTd、QTc变化情况 护理后患者HR、QTd、QTc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具体改善情况见表1。
2.2临床疗效分析 5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67.95%,23例患者病情好转,好转率为29.49%,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6%。
3讨论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停搏等,容易引发可逆性脑损害,若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死亡。同时配合急诊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监控、心理护理等干预,可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获得提高,促进患者康复。
此次研究中,接受急诊护理后患者HR、QTd、QTc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临床治愈率为67.95%,好转率为29.49%,死亡率为2.56%,通过此次研究结果可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护理等急诊护理方法可使HR、QTd、QTc等观察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还能够降低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存品质。
参考文献:
[1]秦晋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6,(6):831-832.
[2]邢丽华,郭竞.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护理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3):92.
[3]王茜,阚新梅,梁晓丽,李娟,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护理和观察[J].安徽医学,2010,31(11):1364-1365.
[4]许洁,刘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6):3716-3717.
[5]周亚卓.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32):187.
论文作者:路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急诊论文; 率为论文; 病情论文; 心肌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