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设计案例看印刷品设计

从设计案例看印刷品设计

一、从设计案例看印刷产品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钱琰彬[1](2021)在《新文创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居易成[2](2021)在《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数字技术尖端化和消费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定制设计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方向。本课题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从拟态到数态-参数化建构策略研究”,目的是,在传统定制渠道的基础上,以新一代消费群体需求为目标,设计师如何借助参数化为代表的数字生成技术,将数字制造和个性定制结合以探索新的造物手段,同时结合线上平台,构建全新的定制体系。在理论研究方面,围绕定制服务平台的研究背景,音箱产品定制的设计内容范畴以及参数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桌面研究。通过对参数化设计技术的的定义、概念阐述以及应用分析,论证参数化技术在定制服务与平台中的应用方式与可行性,应用价值与发展问题。同时探索音箱产品的定制范畴,主要分为基于部件与功能结构的定制以及融合参数化技术的基于产品语义学的音箱造型定制。并建立适用于课题的参数化定制平台。在调研分析阶段,通过问卷、用户访谈、实地观察将用户进行参数化定制音箱的行为功能模块选择定制阶段、外观参数化调控定制阶段以及生产与配送阶段后服务阶段,保证参数化平台建立的基础具有全链路的视角。通过汇总问卷、焦点小组、用户深度访谈,并进行洞察归类。得到本文聚焦解决的问题类别,分为平台信息、平台交互、平台服务与产品四个层级方向。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定制平台差异化信息流程搭建;定制流程多通道交互方式融合;定制服务的全链路循环系统构建;基于参数化技术和产品语义的产品定制方式。设计实践阶段首先细分场景进行参数化定制平台功能内容的导出,并基于主要功能内容,对参数化音箱定制平台进行利益相关者以及信息和物资等流动的产品定义;其次借助参数化软件实现设计结果可控性与多样性,通过参数化造型语义与造型元素的对应关系生成音箱外观;对音箱产品功能与部件的定制内容进行导出,分为声音特性、其他功能特性与物理属性;在以轻量化为主的界面设计准则指导下完成参数化定制平台交互原型设计。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在传统定制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参数化生成技术,构建全新的线上平台定制体系,为实现消费者需求,且拓展定制服务新的发展方向。

刘嘉奕[3](2021)在《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长白山景区是吉林省最为重要的旅游景区,也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它具有独特的地质、历史与人文资源。因此,长白山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开发价值,更具有广阔的学科研究与旅游文化价值。近些年,长白山旅游业高速发展,但长白山的旅游文创产品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纵观现有长白山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绝大部分都是来源于长白山天池水怪的卡通形象,对于长白山景区的代表性文创产品的挖掘和创新型研究并不充分。因此,本文选取长白山景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加以提炼和再设计,以期研究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的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通过其创新设计而带动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长白山景区的核心元素和现有文创产品,分析现有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的研究,阐述国内外优秀案例对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启示作用;第四部分对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的四大主题进行探索,并创新性运用四大主题;第五部分是对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第六部分为本论文的结论。

李秋蓉[4](2021)在《云南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得到有力的支持和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热潮,带动了地方政府对文创产业的重视,也给富源古敢水族的文创产品开发带来了机会。云南现在的少数民族文创情况发展多集中在彝族、傣族、苗族等一些人口较多的民族地区,而富源古敢水族目前的文创的发展情况只局限于水族文化T恤和当地土特产品。因为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并未得到发展,该选题便从设计应用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本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水族研究现状的文献资料和文创设计实践的基础上,以富源古敢水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富源古敢水族人口分布、地理环境,历史变迁,民俗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其次深入剖析了云南富源水族的水族文字、染织绣技艺、雕刻技艺等文化艺术,对富源古敢水族的艺术审美作了简要概括,再从水族自然和谐、低调沉稳文化内核,文创实用性与民族审美共存,满足富源水族文创市场创新需求,对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前面古敢水族文化的史料知识点和对当下文创的设计分析的挖掘,找到切入点,设计出基于富源古敢水族文化的首饰、陶瓷、盲盒文创产品。首饰系列基于富源古敢水族的服饰文化。陶瓷系列各为两个分支,分别基于富源古敢水族的婚庆、文字和水族吞口工艺。盲盒则基于古敢水族的图腾文化、服饰、工艺、美食等。该课题无论是对深入了解富源古敢水族文化、历史及艺术,还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和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但是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前期的理论和后期设计都存在不足,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更全面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黄文浩[5](2020)在《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包装在商品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战略规划的落实,传统包装行业迎来升级的重要机遇,同时,消费市场升级也对消费品的包装提出了新的需求,传统包装印刷行业面临着智能制造、消费升级的挑战和机遇。P印刷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知名快速消费品市场为主要领域,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纸制印刷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成立41年以来,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消费品的需求暴增成长为一家以日化纸包装为核心的包装解决方案供应商。随着原材料成本上升,环保压力不断加大以及行业高端客户的争夺进入白热化阶段,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着增长势头不足的危机。相比之下,当年同期的竞争对手却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翻倍,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增长困境,实质上是企业转型期下管理提升的困惑。本文对于以上问题进行了溯源的探讨,利用竞争战略的方法,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提出了P印刷有限公司当前进行战略选择的必要性。P印刷有限公司面临着五大机会:纸包装行业客户分布广泛,需求量大且可持续;新消费崛起,个性包装、高端纸包装市场需求强劲;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布局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全球包装工业向中国转移为包装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同时,P印刷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四大威胁:纸包装行业进入门槛低,容易受到跨界的影响;成本上升,纸包装行业利润率降低;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纸包装行业面临新的考验;“互联网+印刷”冲击现有包装行业格局。为此,本文基于P印刷有限公司的产品和目标市场作定位分析,选择集中化战略作为下一阶段的竞争战略,公司需要在产品和行业聚焦。面对中小客户、互联网电商客户、新进入的行业采取成本领先的集中化战略以抢占零散市场。对于大客户、优势行业(日化、食品)定位高端包装整体解决方案为定位切入市场,提出以创造客户的独特价值的客户管理提升、智能制造领先和创新流程管理为关键策略,帮助P印刷有限公司顺利实现转型的管理提升,获得利润的增长。

吴燕[6](2020)在《“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泉数码”是一家经营数十年的中小型印刷厂,在我国印刷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行业、科技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印刷业也未能逃脱同质化现象的影响,面对利润的逐渐下滑、国家政策的变化、人力资本的不断提高等问题,使中小型印刷公司难以生存,甚至消失。由此,“飞泉数码”印刷提出向设计驱动转型的战略发展需求,对服务模式进行迭代升级,通过产品创新和设计赋能,扭转当前经营的困境,形成竞争优势,实现产品专利化、企业品牌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但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是否能够成功落实与实施却是“飞泉数码”印刷所困扰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成本、资源、知识体系范围内,完成这样的业务升级,对“飞泉数码”印刷这类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存在着极大风险与实施困难。本文将以“飞泉数码”印刷的实际案例为基础,首先通过设计管理体系与方法、印刷行业服务升级、设计驱动的发展趋势、“飞泉数码”印刷的现状及其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战略决策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适用于“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使其实现服务模式成功升级并具备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业务能力与实施办法。而后,总结出的“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方法完成“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实践,最终,通过“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案例的实践结果,论证“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模型的成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通过对“飞泉数码”印刷无设计管理的现状、经营状况及其业务发展需求与决策进行分析,获得该发展阶段所适用的设计管理为项目层的设计管理,对其设计组织中的流程及资源、设计项目中的设计意识、设计流程及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管理方案的研究。最终总结出能够帮助“飞泉数码”印刷产品创新设计开发的设计管理模式。(2)“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应用实践。根据总结出的“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进行“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实践,整个过程从东方礼仪产品设计项目的提出、项目评估、项目立项、用户研究、东方礼仪产品的相关研究、项目设计过程到最终的生产销售及评估,完整论述了“飞泉数码”产品创新的设计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的实践。(3)“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管理微创新的方法,围绕用户需求对其进行技术、服务、定位等多方面的微小创新分析,通过全息技术与礼仪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飞泉数码”印刷的用户需求、传统文化如何在融入当代设计、礼仪产品包装可持续等问题。“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基于“飞泉数码”印刷的企业战略决策,对其产品创新设计管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其设计管理方案,运用“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的应用实践,证明该设计管理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内容扩展了国内设计管理实践研究的内容,丰富了国内中小型企业设计管理研究的缺乏,为更多国内中小型印刷企业提供可行的参考案例,使设计管理研究结果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应用。

楚小庆[7](2018)在《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自20世纪以来,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艺术形态的变化,艺术形态的变化也及时回应着技术的变化。论文以技术作为艺术形态发展脉络的参照系,以技术的变化历程为时间坐标,对艺术创作与传播的历史轨迹做了梳理,着力思考在这个轨迹中,技术对于艺术的深刻影响以及艺术对技术发展的回应。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及其规律问题的探讨和展开,是以技术与艺术两者之间的辩证发展和相互影响关系为理论基础,从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形态变化与门类拓展、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创作领域的新变化、技术进步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三个维度予以分析概括,以技术与艺术的共同未来和展望归纳研究结论。论文从绪论到结论,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绪论包括概念与范畴、目的与创新、思路与方法、研究现状分析四个部分,并由此作为铺垫,引出关于本研究选题的理论思考部分。第二章理论思考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分别为:内在本质特征:关联、多元、辩证、统一,西方理论比较:三个主要流派,社会现实意义:重要性、复杂性、艺术学宏观视角,理论基点与关键问题:普遍性、特殊性与中国实践。整篇论文以此四个方面的理论思考为立足点,展开了关于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的论述、分析,其分析的脉络主干和主要依托为技术与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对这一延续上下五千年的宏大进程,论文又一分为二的从两个方面展开客观分析,也即技术对艺术的作用以及艺术对技术的影响。从章节上,关于两者的关系和影响,分别从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形态变化与门类拓展、技术进步推动艺术创作领域的新变化、技术进步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这三个维度做了分析概括,而从具体的现象和形态领域梳理,则可分成以下八个方面,也即:艺术空间:文化生态与传统审美内涵变化,艺术语言:动态综合、主观体验与传播维度变化,艺术门类:新形态涌现、艺术扩容与门类拓展,艺术程式:作品呈现与欣赏场域、方式变化,艺术观念:作品创作工具、方法、观念变化,主客体关系:实践中作品创作与欣赏关系的变化,新艺术形式:与新技术环境融合共生,跨界整合:创作表现实践活动的新探索。以上述这八个方面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为基础,以前述四方面的理论思考为着眼点,以技术与艺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为依托,以技术对艺术的作用与艺术对技术的影响的客观分析为关照和平衡尺度,论文经过上述系统的梳理、分析,得出了技术与艺术的共同未来与发展走向。对于技术与艺术共同未来具体内容的阐述,论文又从分析和展望两个方面具体入手,从发展规律与文化表现、辩证关系与社会影响、交互多元的文化景观三个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从文化逻辑与美学观念、技术控制与文化自觉、审美理想与精神追求三个方面做了理论层面的宏观展望。在具体三点分析和三方面的展望之基础上,从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和阐述中得出核心观点,也即艺术审美活动的方向与精神文化坐标:以人为原点,携手传承与弘扬,创作生产技术与艺术相互协调统一的优秀作品。所以,全文结论为:技术与艺术共同携手面向美好未来。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技术与艺术之间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技术进步虽然与艺术形态的发展变化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等同对应关系,但艺术自身又确实存在着对技术的依存关系。艺术作品既是技术之物,是技术支撑的具体呈现,与技术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内在观念的显现和表达。在当代社会,技术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已拓展到艺术作品形式表现之外的广阔领域。技术从制作手段、材料载体、场景氛围和信息表达等方面对艺术作品形态的变化产生着影响。艺术则主要通过交流的方式、审美的途径、教化的功能、创意的驱动四个维度,展现着艺术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艺术折射了社会文化中人与社会之间不断调整着的相互关系;同样,技术在自身发展中也以人为原点,关注并解决上述问题。技术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手段。技术不断延长和拓展着艺术创作的方式和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艺术的思想、观念、方法,带来了艺术作品外在感受方式和欣赏者心理感知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艺术作品内在意蕴、精神品格和思想内涵的变化。技术进步逐步改变着整个艺术生态,在艺术形式表现中促使产生了新的形式特征,生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形成了新的艺术门类。技术进步推动着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随之变化,不仅产生了新的社会文化形态,而且形成了对传统经典艺术创作和表现形式认识的提升,由此生成的艺术精神则进一步形成了对现实社会的文化引领。技术的不断进步赋予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信息和技术特征。技术决定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并呈现出不同面貌;同时,技术变革更使隐含在艺术表象内部的艺术观念同步发生重要的变化。这在外部显现为创作工具、材料应用、表现载体以及创作手法的改变,在内部则折射出审美追求、认识方式与评价模式的变化。艺术创作的数字化和艺术作品的虚拟化,反映了技术进步影响下艺术创作对于新材料、新介质以及新的存在、传播方式的广泛运用,以及个人审美精神领域中一种新的生命体验的艺术表达。艺术的发展变化始终伴随着技术进步的步伐。技术不断以各种方式介入艺术创作并影响着艺术的形态,而在艺术创作和作品表现形式中,也无不凸显出技术在视觉体验、界面形态变化和不同维度改变等方面的作用。艺术作品形态的蜕变,受制于艺术观念的更新,更深层是技术在创作中推动作品外在形式表现变化与内在观念创新的体现。由于介质的改变以及艺术题材、外在形式等表现空间范畴的拓展,技术在实际上不断丰富着艺术的感知效果和体验维度;同时,人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艺术场域依托于技术进步得到了极大扩展,作品创作和艺术精神都实现了对于原有地理空间、意识形态、文化习俗等主、客观隔阂的有效跨越。技术进步加速了不同艺术形态之间的跨界融合,顺应了高技术应用及其与有关艺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新趋向,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也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拓展了新的存在空间,并日渐成为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历史上,艺术创作主体与技术进步之间始终是相互适应的。技术在客观物质层面超越和支撑着艺术特别是具体的创作实践活动,艺术则在主观精神层面努力突破着技术模式对艺术创意自由舒展的客观制约和技术理性思维的惯性束缚,同时,艺术还在用自身的创新和先锋思想在审美欣赏和价值判断等精神层面,实现着对社会的引领。在网络信息时代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促使艺术创作中实际操作的入门条件降低,社会大众普遍成为艺术创作者和艺术欣赏者,并可在二者之间轻易实现转换。技术进步自然突破和消解了艺术作品的原有边界,艺术继而从精神层面扞卫和重构出作品自身新的审美形式边界,出现了艺术创作与欣赏、接受过程之间相互渗透、角色互换等互动发展的文化新景观。艺术是人类社会智慧的结晶,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艺术欣赏者发现自然山川的美、体会社会生活的美、感受精神心灵的美。在艺术作品中追求和体现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并以美感人、以文化人,最终提升社会大众的精神品格和审美境界,引领社会风尚是艺术的实践追求和文化价值的核心问题所在。在当前这个高新技术普遍应用的时代,大众文化的流行与普遍存在已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的必然。在技术给予我们更多帮助和机会的同时,我们着眼更多的应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对经典作品创作理念和艺术审美标准的坚守。以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为中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会创造出精美的作品,而且会在现代化传媒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汇中,催生出以人为原点的理论价值体系。创作实践与理论评论的磨合、驱动,会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应以此培育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社会文明水准,涵养国民艺术精神。我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实现对于技术的规范、引导、超越、提升,就一定能够促使艺术最终成为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持续动力,以及不断超越现实、启蒙思想、开创未来、实现美好社会生活的智慧源泉。

李丽[8](2016)在《新常态下BT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剧烈变化,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瓶颈,促使我国经济运行进入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新常态”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经济创新,是新常态经济的新动能。在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网络技术、数字化使网络平台经济发展迅猛,受此影响,印刷行业因需求大幅度减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印刷行业具有产业集中度高、经济体制多样性的特性且中小企业数量所占比重大,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价格竞争尤为激烈,大幅度降低了行业利润率。近年来,随着劳动、原材料、生产、环境等要素成本、管理成本的增加使印刷进入微利时代,行业里的许多印刷企业举步维艰。BT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平面广告设计、数码快印、传统印刷等综合服务的印刷咨询公司。正所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作为印刷产业链的一部分,公司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开始逐渐受到市场需求降低、网络经济发展增速、要素成本上升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公司产能过剩,主营业务利润率摊薄;此外,公司组织架构的不完善,激励机制和内部管理流程缺失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由于公司没有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定位不清,逐渐弱化了公司的竞争优势。面对这些困境,BT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设计合适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是公司能够走出当前困境,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方法。本文重点研究了如何运用战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通过辨析风云变幻的外部环境给行业带来机会和威胁,分析BT公司内部资源能力的竞争优势,从而选择BT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战略决策。通过此发展战略的研究,能够引导BT公司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外部风险,扬长避短,提升公司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公司在新常态环境下长期稳定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吕文波[9](2015)在《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药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印刷工艺与设备的不断更新,印刷行业作为药品包装的配套行业,在药品包装产品化过程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药品包装还存在着设计落后,印刷质量良莠不齐,药品包装安全性不高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以及制药企业的利益。本论文通过对药品包装印前、印中、印后相关因素的研究,旨在为药品包装印刷设计人员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进而能够改善药品包装印刷质量,完善药品包装功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总结了药品包装图文印刷设计标准,可为药品包装印前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调研法,对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印刷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包括材料、印刷工艺、印刷设备等因素对药品包装印前设计的影响,探讨了油墨、纸质材料的特性、印刷管理等对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以及印后加工工艺对药品包装物化的影响。其次,运用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对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进行研究,对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可从本质上了解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存在的不足,并分别从印前设计、承印材料、印刷油墨等因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企业、技术、人才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再次,结合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印前、印中、印后三个方向,总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印前的角度,明确了药品包装设计常见的误区,提出了药品包装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从印中的角度,归纳了药品包装原稿设计特性与各印刷工艺特点的匹配关系图。从印后的角度,总结了药品包装印后加工的选择原则。以上内容可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从印前设计、承印物、印刷设备等方面对哈药六厂生产的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运用主观评价法对其印刷质量做了评价,评价结果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盒的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参考。对药品包装的印刷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药品包装印前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就能对药品包装的印刷效果有一定的预估,对印刷因素的了解也可以避免设计出不适宜印刷的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失误损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庆[10](2015)在《凹版印刷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凹版印刷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凹版印刷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提高,对于凹版印刷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虽然国外有很多的科技学者在凹版印刷的质量控制检测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质量检测的效果还存在很多的缺陷。为了进一步对凹版印刷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本文在了解了当前凹版印刷行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种基于统计阈值法的凹版印刷质量检测的算法。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的方法及目标、国内外关于凹版印刷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进行分析。然后主要分析了凹版印刷质量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凹版印刷相关的概念包括:凹版印刷的概念、印刷质量的内涵以及凹版印刷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等。然后从现代和传统两个方面分析印刷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接着主要分析我国凹版印刷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凹版印刷行业的发展状况、凹版印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凹版印刷产品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凹版印刷主要存在的质量问题包括:背黏和溶剂残留、刀丝、高光小网点缺失、墨点污染和色差。然后重点基于凹版印刷中的诸多质量问题,设计出基于统计阈值法的凹版印刷的质量检测算法。首先分析图像的预处理技术相关的算法:图像增强和去噪、模板制作以及图像匹配定位相关的算法。经过预处理之后,分析印刷图像的双向差影以及缺陷图像的连通域。接着使用统计阈值法分析和确定图像的灰度,设计出基于统计阈值法的质量检测算法。经过上文的分析,提出凹版印刷质量控制的方法和对策。

二、从设计案例看印刷产品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设计案例看印刷产品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定制设计体系推动产品设计
        1.1.2 音箱产品的定制化设计成为新趋势
        1.1.3 参数化技术是实现个性化消费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阶段
        2.用户及情景研究阶段
        3.需求定义阶段
        4.设计实践阶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关于产品定制服务平台的研究现状
        1.4.2 参数化定制的研究现状
        1.4.3 音箱设计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参数化相关概念及定制平台发展现状
    2.1 参数化定制服务平台的相关概念
        2.1.1 参数化设计及其应用
        2.1.2 定制产品与定制服务的相关概念
        2.1.3 定制服务平台与用户参与设计
        2.1.4 参数化定制平台的概念、发展及问题
    2.2 音箱产品定制相关内容
        2.2.1 基于部件与功能结构的音箱定制范畴
        2.2.2 基于产品语义学的音箱定制设计研究
    2.3 参数化驱动的音箱定制服务平台设计
        2.3.1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基本内容
        2.3.2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参数提取
        2.3.3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参数模型构建
    2.4 参数提取后的参数化模型初步实验与效果展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化驱动下音箱设计与定制平台的的调研与分析
    3.1 参数化驱动下音箱设计与定制平台的的调研策略
        3.1.1 调研目的
        3.1.2 调研内容
        3.1.3 调研方法
    3.2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通用参数调研与具体案例分析
        3.2.1 音箱定制服务平台案例分析
    3.3 参数化定制音箱产品设计需求调研
        3.3.1 调研脚本设计
        3.3.2 访谈记录及需求导出
        3.3.3 基于用户偏好收集的音响产品语义域提取
    3.4 定制音箱设计服务平台功能需求调研
        3.4.1 调研问卷脚本设计
        3.4.2 访谈记录及需求导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
    4.1 参数化定制平台用户需求导入与分析
        4.1.1 关于平台的用户阶段需求分类
        4.1.2 关于平台的设计方向导出
    4.2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策略
        4.2.1 信息层设计策略
        4.2.2 交互层设计策略
        4.2.3 服务层设计策略
        4.2.4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音箱产品设计策略
    4.3 用户模型与场景构建
        4.3.1 用户模型的构建
        4.3.2 关键场景构建与故事描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参数化音箱定制服务平台的设计实践
    5.1 平台功能内容导出与产品定义
        5.1.1 基于细分场景的平台功能内容导出
        5.1.2 产品定义
    5.2 音箱产品层设计
        5.2.1 音箱产品参数化设计流程思路
        5.2.2 音箱产品参数化设计结果
        5.2.3 音箱产品功能与部件的定制内容导出
    5.3 交互体验设计
        5.3.1 平台结构层信息架构
        5.3.2 平台界面设计原则与实践
        5.3.3 原型设计
    5.4 原型测试与评估
    5.5 展览效果展示
    5.6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论文中图片和表格来源索引
附录二: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履历

(3)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创新点
2 长白山景区及其文创产品
    2.1 长白山景区概述
        2.1.1 长白山
        2.1.2 长白山植物
        2.1.3 长白山动物
        2.1.4 长白山水资源
        2.1.5 长白山冰雪旅游资源
    2.2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现状
        2.2.1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概述
        2.2.2 毛绒玩具类
        2.2.3 装饰摆件类
        2.2.4 日常用品类
    2.3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存在的问题
        2.3.1 设计元素有待丰富
        2.3.2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2.3.3 销售管理有待规范
3 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及案例分析
    3.1 旅游文创产品概述
    3.2 国内外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3.3 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
        3.3.1 突出景区文化元素
        3.3.2 造型与功能结合
        3.3.3 提升产品质量
        3.3.4 精心设计产品包装
    3.4 旅游文创产品的经营与推广
        3.4.1 旅游文创产品的经营
        3.4.2 旅游文创产品的推广售卖
    3.5 国内外优秀旅游文创案例分析
        3.5.1 日本富士山景区文创产品
        3.5.2 北京故宫文创产品
4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的主题探索与开发
    4.1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主题探索原则
        4.1.1 凸显景区特色原则
        4.1.2 满足消费者需求原则
    4.2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的主题开发
        4.2.1 长白山主峰及天池主题
        4.2.2 长白山中的动植物主题
        4.2.3 长白山冰雪主题
        4.2.4 长白山景区标志建筑主题
5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设计开发
    5.1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设计策略
        5.1.1 融入特有文化元素
        5.1.2 日常实用
        5.1.3 包装的要求
        5.1.4 绿色环保
    5.2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开发要求
        5.2.1 整体风格要求
        5.2.2 开发品类
        5.2.3 元素提取
        5.2.4 元素优化
    5.3 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5.3.1 实践案例一
        5.3.2 实践案例二
        5.3.3 实践案例三
        5.3.4 实践案例四
        5.3.5 实践案例五
        5.3.6 实践案例六
        5.3.7 实践案例七
        5.3.8 实践案例八
        5.3.9 实践案例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云南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水族研究现状及民间文化艺术设计现状概述
    2.1 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2.2 国内外文创设计现状
        2.2.1 国外文创设计现状
        2.2.2 国内文创设计现状
        2.2.3 云南民族文创设计现状
    2.3 水族民族文创设计现状
        2.3.1 贵州水族文创设计现状
        2.3.2 富源水族文创设计现状
    2.4 总结
第三章 富源古敢水族文化艺术
    3.1 云南富源古敢水族乡简介
        3.1.1 人口分布和地理环境
        3.1.2 历史变迁
        3.1.3 民俗文化
    3.2 富源古敢水族的民间文化艺术
        3.2.1 水族文字
        3.2.2 染织绣技艺
        3.2.3 雕刻技艺
        3.2.4 其它文化艺术
    3.3 富源古敢水族文化艺术特征
        3.3.1 富源古敢与贵州地区的水族工艺美术概述
        3.3.2 富源古敢水族艺术特征
    3.4 总结
第四章 富源古敢水族地区文创产品的设计可行性
    4.1 云南地方发展趋势需求
    4.2 富源古敢水族装饰图案应用于文创产品的可行性
    4.3 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原则
        4.3.1 把握自然和谐、低调沉稳的民族文化内核
        4.3.2 文创实用性与民族审美共存
        4.3.3 满足中国民族文创设计市场创新需求
    4.4 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思路
        4.4.1 把握水族艺术特征内核再设计
        4.4.2 提炼水族装饰图案、色彩再应用
        4.4.3 造型与材料的创新应用
    4.5 总结
第五章 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
    5.1 基于富源古敢水族的首饰创意产品——水落清尘
        5.1.1 创意来源
        5.1.2 产品设计说明
        5.1.3 产品尺寸和包装说明
        5.1.4 总结
    5.2 基于富源古敢水族的陶瓷创意产品——相濡以沫、水调歌头
        5.2.1 相濡以沫婚庆餐具设计创意来源
        5.2.2 相濡以沫婚庆餐具设计说明
        5.2.3 相濡以沫婚庆餐具产品尺寸
        5.2.4 相濡以沫婚庆餐具设计总结
        5.2.5 水调歌头创意来源
        5.2.6 水调歌头产品设计说明
        5.2.7 水调歌头产品尺寸
        5.2.8 水调歌头产品设计总结
        5.2.9 陶瓷创意产品包装说明
        5.2.10 总结
    5.3 基于富源古敢水族的盲盒创意产品
        5.3.1 创意来源
        5.3.2 产品设计说明
        5.3.3 产品尺寸和包装说明
        5.3.4 盲盒表情包衍生
        5.3.5 总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评述
        1.3.1 理论基础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和法律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行业基本情况
        2.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2.2.3 供应商议价能力
        2.2.4 潜在进入者
        2.2.5 替代品
        2.2.6 现有竞争者
        2.2.7 五力模型小结
        2.2.8 战略组群分析
    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2.3.1 裕同科技
        2.3.2 劲嘉股份
        2.3.3 紫江企业
    2.4 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2.5 机会与威胁
        2.5.1 机会
        2.5.2 威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能力分析
    3.1 公司发展情况
        3.1.1 P印刷有限公司概况
        3.1.2 P 印刷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3.2 资源分析
        3.2.1 人力资源
        3.2.2 组织资源
        3.2.3 大客户资源
        3.2.4 技术资源
    3.3 能力分析
        3.3.1 智能制造能力
        3.3.2 研发能力
        3.3.3 营销能力
        3.3.4 大客户服务能力
        3.3.5 包装整体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3.4 核心专长
    3.5 优势与劣势
        3.5.1 优势
        3.5.2 劣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竞争战略制定
    4.1 SWOT分析
    4.2 战略的愿景
    4.3 战略选择
        4.3.1 市场目标定位
        4.3.2 战略选择的依据
    4.4 集中化战略设计
        4.4.1 成本领先集中战略价值链设计
        4.4.2 差异化集中战略价值链设计
    4.5 价值链关键环节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竞争战略实施
    5.1 战略实施阶段和目标分解
    5.2 集中化战略实施策略
        5.2.1 高效运营提升策略
        5.2.2 智能制造领先策略
        5.2.3 创造独特价值的客户管理提升策略
        5.2.4 创新流程管理策略
    5.3 战略实施的保障
        5.3.1 组织资本保障
        5.3.2 人力资本保障
        5.3.3 信息资本保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6)“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设计管理研究现状及困境
        1.3.1 设计管理研究现状
        1.3.2 设计管理理论研究的应用困境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飞泉数码”产品设计管理研究
    2.1 设计管理方法系统研究
        2.1.1 设计管理方法概述
        2.1.2 设计决策管理及其方法
        2.1.3 设计组织管理及其方法
        2.1.4 设计项目管理及其方法
        2.1.5 设计创新要素
    2.2 “飞泉数码”及同业设计管理需求的调研分析
        2.2.1 “飞泉数码”现状概述
        2.2.2 同业现状与产品服务模式发展趋势
        2.2.3 小结
    2.3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管理模式
        2.3.1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决策
        2.3.2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组织
        2.3.3 “飞泉数码”产品创新设计项目
第三章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的分析应用
    3.1 “飞泉数码”用户研究
        3.1.1 “飞泉数码”客户分析
        3.1.2 目标客户需求的调研与评估
        3.1.3 小结
    3.2 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研究
        3.2.1 传统节日文化研究
        3.2.2 东方礼仪产品调研及设计趋势
        3.2.3 小结
    3.3 新技术与包装结合的趋势分析
        3.3.1 可口可乐自拍瓶
        3.3.2 麦当劳VR盒
        3.3.3 格力高与午后红茶的AR联合营销
        3.3.4 小结
    3.4 数字化技术的调研与分析
        3.4.1 虚拟现实技术
        3.4.2 增强现实技术
        3.4.3 全息影像技术
        3.4.4 小结
第四章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的设计实践
    4.1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定位与关键技术
        4.1.1 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策略与定位
        4.1.2 东方礼仪产品与全息技术结合的初步设想
        4.1.3 全息技术的成像要求及其解决方法
        4.1.4 小结
    4.2 “飞泉数码”中秋月饼礼盒设计
        4.2.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2.2 视觉设计
        4.2.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2.4 中秋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3 “飞泉数码”春节零嘴礼盒设计
        4.3.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3.2 视觉设计
        4.3.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3.4 春节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4 “飞泉数码”端午龙粽礼盒设计
        4.4.1 结构设计及其全息装置操作方式
        4.4.2 视觉设计
        4.4.3 材质与制作工艺
        4.4.4 端午节全息影像模板设计
    4.5 全息个性化视频制作及获取的小程序界面设计
    4.6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研发后期的应用
        4.6.1 打样及前期准备
        4.6.2 营销策略、量产及售后评估跟踪
    4.7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模型实践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飞泉数码”东方礼仪产品设计管理体系
    5.2 研究价值的体现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件

(7)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第一节 本论文研究的概念和范畴
        一、本研究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范畴
        (一)关于“技术”、“艺术”基本概念的界定
        1.关于“艺术”的概念
        2.关于“技术”的概念
        (二)关于“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等概念的界定
        1.关于“形态”的概念
        2.关于“生态”概念
        3.关于“形式”的概念
        (三)关于“生态”“形态”“形式”的概念区分
        二、本论文研究中有关理论问题的讨论和界定
    第二节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目标
        (二)创新价值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体系
        三、研究方法
        四、重点和难点问题
        五、解决方案
    第四节 有关本论文选题与研究现状的分析
        一、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从宏观的艺术学理论视野展开分析
        (二)从微观的门类艺术学视野展开分析
        1.设计学学科研究层面
        2.美术学学科研究层面
        3.戏剧与影视学学科研究层面
        4.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研究层面
        5.其他学科及交叉研究层面
        二、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分析
        (一)艺术原理性研究成果
        (二)门类艺术的典型个案研究成果
        (三)其他相关的人文类理论研究成果
        三、国内高校部分硕博士论文中有关研究的概述分析
        (一)中国知网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检索分析概述
        (二)关联程度密切的重点论文成果分析
        (三)涵盖其他相关论文成果的总体状况分析
第一章 技术与艺术之关系发展的理论思考
    第一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的内在本质特征
        一、技术与艺术相互关系中内在的辩证统一性
        (一)技术与艺术之间内在的关联性
        (二)技术发展对艺术影响的多元性
        二、技术与艺术相互之间的制约和影响
        (一)技术发展带来的文化问题同样体现在技艺关系上
        (二)艺术在技术影响下对自身独立精神与美学品格的坚守
        1.艺术作品的精神属性是区别于技术的最大特征
        2.艺术在接受与选择技术中始终保持自身独立
        3.优秀艺术作品均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第二节 西方理论界有关技术与艺术问题的讨论
        一、西方理论界相关研究历史脉络
        (一)基本脉络
        (二)主要表现
        二、关注技术与艺术问题的主要流派及其学术观点
        (一)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二)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
        (三)媒介文化研究学术群体
        三、主要学术群体之间围绕技术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比较与借鉴意义
        (一)关于技术的作用
        (二)关于技术的目的
        (三)关于技术的后果
    第三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技术与艺术都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一)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基础性与复杂性
        (二)技术自身并非与艺术一样具备意识形态属性
        三、当下开展技术与艺术关系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一)艺术对技术的影响研究是目前的普遍欠缺
        (二)从宏观艺术学视角重新思考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三)依托技术与艺术关系研究探索艺术学理论学科建构
    第四节 关于技术与艺术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点和关键问题
        一、需要坚守的理论基点
        (一)立足于中国特色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和艺术话语体系
        (二)关注技术促进艺术形态演进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需要关注和区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别
        (二)分析把握艺术创意表现与新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是否应视作独立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力量
        (四)社会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创作实践中的实际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形成及相互影响
    第一节 历史进程:技术与艺术发展的历史性特征及阶段性表现
        一、原始的技艺之美涵盖且统一了技术与艺术因素
        (一)技术与艺术的原始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的同一规律
        (二)人类社会技术发展初始阶段中艺术仍创造了自身辉煌
        1.中国
        2.西方
        (三)社会宗教道德伦理对于技艺创造能力空间的束缚
        二、技术与艺术分化之后各自拥有了不同诉求
        (一)学科自身成熟发展的不同路径
        (二)个人精神价值追求的不同选择
        (三)艺术家面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运行的实际选择
        三、技术发展促使人类创造第二自然并引发自我审美精神观照
        (一)技术直接指向和进入艺术本体影响了创作呈现
        (二)技术进步影响了审美文化倾向和精神价值观念
        (三)技术启发和培育了创作思潮、价值思索和启蒙精神
        四、信息时代艺术创作审美观念与形式探索的根本性改变
        (一)技术逻辑带动人文思潮、审美观念与艺术作用的变化
        (二)现代技术通过创作引发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体悟和艺术描述
        (三)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工具对于人类审美精神限阈的挑战
    第二节 技术对艺术表现形态的正向影响
        一、制作工艺呈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形式表现的呈现手段
        (一)艺术作品制作工艺受到技术进步与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
        (二)技术呈现作为艺术创作外在形式表现的必要手段
        二、材料载体变化:技术引导创作形式演变趋势及观念转换
        (一)艺术创作载体与作品材料的升级推动了创意的实现
        (二)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表达的观念化、隐喻性和时空性
        三、情境氛围营造:技术作为艺术场域精神展现的营造要素
        (一)营造情境作为技术不断介入艺术创作的有效方式
        (二)技术进步推动审美价值取向与艺术风格的时代转向
        (三)艺术创作中的精神塑造、观念表达与个性情感抒发
        四、信息媒介表达:技术作为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一)技术进步打造了艺术介入现实生活的媒介依托
        (二)促使审美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精神场域氛围特征的新变化
        (三)技术信息工具已融入艺术形态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第三节 艺术本质属性对技术生态变革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一、艺术的文化交流属性促进了技术应用的延伸
        (一)中西方艺术的文化交流创新推动了整个文化发展进程
        (二)缺乏文化底蕴与艺术思想的技术应用创造不出完美作品
        (三)艺术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在不同文化场域中的应用和延伸
        二、艺术的审美属性促使技术存在与呈现的细化
        (一)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时尚化保障艺术审美的个性化追求
        (二)技术在服务艺术中完善自身实现对未知领域的有效探索
        (三)艺术不断规范和驱动技术进步并促成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三、艺术的教化属性改善了技术理性和技术伦理的异化倾向
        (一)建筑艺术是艺术教化属性改善技术伦理的典型代表
        (二)技术为艺术教化功能服务的同时文化改变了技术伦理
        (三)技术应用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艺术风格的互动统一
        四、艺术创意创新思维驱动了技术的进步和革新
        (一)艺术的创意表现需求直接促使技术进步与革新的产生
        (二)艺术创意引导和促使实现技术与艺术审美的完美结合
        (三)技术媒介的作用与艺术技术之间跨界衍生的新艺术形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变化与门类拓展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社会文化生态变化
        一、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展现和存在空间的广延化
        (一)技术对艺术存在状态与展示空间拓展创新的促进作用
        (二)艺术的创意创新本性引领了对技术发展程度和模式的突破
        二、技术推动了经典艺术世俗化与大众文化崛起的进程
        (一)机械复制技术和艺术产业化运营对社会文化生态结构的影响
        (二)技术化创作和现代大众媒介铺垫了多元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
        三、技术拓展出了非物质化的艺术空间新形态
        (一)非物质化对于视觉文化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
        (二)非物质化推动形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形态和社会文化生态
        (三)新兴技术条件下传统艺术精神和美学内涵的重新定位
    第二节 艺术语言表达与作品传播维度出现了新的形式特征
        一、技术影响下艺术感受的非理性化趋向
        (一)作品外在感受方式和艺术欣赏心理的变化
        (二)作品内在意蕴、精神品格和思想内涵的变化
        (三)日常生活的直观认识和感性经验始终不可缺失
        二、技术影响下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一)技术影响下电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二)技术影响下摄影艺术元素的动态化趋向
        (三)创作元素的动态化是传媒时代艺术表达的必然要求
        三、技术影响下艺术语言的综合化趋向
        (一)技术的内在推动作用
        (二)艺术的外在形式表现
        四、技术影响下艺术传播的虚拟化趋向
        (一)传播平台的改变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
        (三)传播途径的改变
    第三节 新艺术现象与新艺术形态推动形成了新艺术门类
        一、技术推动出现了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
        (一)新艺术现象及其表现方式促成了新的艺术形态
        (二)新的技术和艺术方式生成了新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
        (三)新艺术形态展现了艺术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二、新的艺术现象和艺术形态积聚生成了新的艺术门类
        (一)新技术与新艺术形态共同塑造了新的内在文化结构
        (二)当代艺术传播整体生态环境的根本性变化成为外部主因
        (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新艺术类型与门类的社会基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技术推动艺术创作领域产生新变化
    第一节 艺术表现程式与作品呈现场域、接受方式的新变化
        一、技术促使艺术程式随时代而变
        (一)艺术程式作为作品创作表现的基本形式规范
        (二)艺术程式的变化和接受的文化影响展现多元
        (三)技术推动艺术程式变化产生革命性突破
        二、技术导致艺术呈现形态虚拟化
        (一)技术媒介与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造就了虚拟化呈现
        (二)虚拟化突破了创作与欣赏的界限强化了艺术存在
        三、技术造就了艺术作品欣赏与接收方式的便利化
        (一)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审美需求之间存在尖锐矛盾
        (二)新技术媒介成就了艺术欣赏便利化的现实基础
        (三)技术突破了艺术展演传统场域并融合生成了新形态
    第二节 艺术作品创作观念与工具、方法的变化
        一、技术理性思维与艺术创作观念之间相互促进制约的关系
        (一)技术精神和实践理性思维影响了艺术创作观念
        (二)技术理性思维影响下出现了艺术发展的双面效应
        二、技术对艺术作品创作的影响及其形式表现
        (一)技术对于艺术创作工具的影响
        (二)技术对艺术创作主体情感与审美观念的影响
        (三)技术对艺术创作观念和方法的影响
        1.正面影响
        2.负面影响
        三、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对技术理性和自身困境的超越
        (一)技术理性与机械复制带来艺术风格变化与文化的危机
        (二)艺术创作坚守精神属性直指心灵超越了技术理性思维
    第三节 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变化
        一、原始手工技艺条件下艺术创作主体突出和着重于“物”的表现
        (一)传统手工艺时代以“物”为基础背景的群体分化
        (二)技术支撑了艺术创作中客观“物”的审美形式表现
        (三)艺术创作者以“物”为基础托物言志表达精神追求
        二、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大众化和波普化凸显批量复制的美学特征
        (一)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方式和批量复制美学观念的普遍影响
        (二)艺术创作在技术理性中的突围彰显了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
        (三)大众艺术创作与消费领域中的流行化和过度娱乐化问题
        三、新的传播方式和艺术接受过程造就了主客体多元互动的新景观
        (一)新兴技术普及使大众顺利融入艺术创作与欣赏进程
        (二)技术使艺术创意和创作构思表达更加高效便捷
        (三)技术拓展了经典艺术作品的大众文化服务效能
        (四)技术使传统艺术作品的概念关系模式彻底改变
        (五)技术推动实现了艺术地位提升作用扩大功能拓展产业繁荣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技术推动新艺术形式的衍生与跨界整合
    第一节 新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新艺术形式衍生及其形态表现
        一、印刷技术对艺术表现形式及外在形态的影响
        (一)印刷技术应用初期艺术审美与功能应用统一在工艺装饰中
        (二)工业化阶段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使艺术与功能实现新的统一
        二、影像技术对写实艺术创作思想的影响和冲击
        (一)技术对摄影艺术写实性创作实践的影响
        (二)技术对于电影艺术创作发展的影响
        三、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的演变与新生
        (一)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演变的外在表现和形式特征
        四、互联网技术环境下艺术形态表现的新特征
        (一)基础于新技术形式的时代的产物
        (二)艺术形态新特征表现的文化分析
    第二节 新技术应用推动艺术作品创作实践趋向跨界整合
        一、技术推动形成艺术创作表现形态的先锋性
        (一)新技术条件作为“先锋”观念形成的基础
        (二)技术进步带动了各艺术流派的探索创新
        二、技术推升了艺术创作语言形式刺激的阈限
        (一)技术升级带动视听奇观与文化逻辑的改变
        (二)技术的普及与攀比加剧了娱乐化创作追求
        三、技术延展了艺术自身存在和交往的空间
        (一)技术改变了艺术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结构
        (二)技术主动介入创作促成了艺术消费方式的多元
        (三)技术强化了艺术欣赏感受延伸了作品存在空间
        (四)技术加速多媒体信息方式与虚拟空间文化构建
        四、技术加速了不同艺术表现形态的跨界整合
        (一)跨界艺术创作是技术推动产生的新艺术形态
        (二)新技术媒介方式创新是艺术作品跨界呈现的基础
        (三)跨界作品有利于彰显精神营造境界引领文化风尚
        (四)跨界整合的艺术表达能力与现场性优势成为风尚导向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与艺术关系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节 艺术与技术在包容与坚守、回归与超越中共同成长
        一、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规律与文化表现
        (一)技术进步支撑艺术本体的开拓
        (二)艺术制约并赋予技术价值追求
        (三)新技术与艺术融合形成新文化形态
        二、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与社会影响
        (一)技术与艺术在相互促进中创新形式表现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不同创作审美追求
        (三)艺术新形态的不断涌现造成新的门类
        (四)技术带动创作特征新变引领文化新风尚
        三、技术与艺术交互形成多元文化景观
        (一)艺术个性化表现与精神追求突破了技术理性
        (二)新技术带来创作欣赏的角色互换与多元互动
        (三)技术推动艺术形态表现与审美价值理念创新
        (四)多元化新技术媒介挑战文化繁荣发展主动权
    第二节 艺术理论思维引领人类艺术审美活动的价值方向
        一、技术促发艺术先锋思想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也带来异化倾向
        (一)技术进步对传统观念方式的冲击与深刻影响
        (二)技术以经济效率利益为中心改变了艺术节奏
        (三)技术垄断造成文化逻辑与传统美学观念变异
        二、艺术活动对技术理性与技术控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一)技术理性、技术控制与艺术的过度娱乐化
        (二)新技术造成社会大众参与和艺术创作个性张扬
        (三)技术与艺术的深度交互亟需艺术批评启蒙与理论的反思引领
        三、技术服从和服务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境界表达与人类社会精神价值追求
        (一)艺术作品创作是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最直接体现
        (二)技术最终服务于表达作品的审美境界与精神追求
        四、技术与艺术共同在携手创新中引领发展、面向美好未来
        (一)技术艺术的协调统一是优秀作品的内在要求
        (二)以人为原点展开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绘表达
        (三)扎根传统紧跟时代创新形式携手传承与弘扬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清单
致谢

(8)新常态下BT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战略思维演变
    2.2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2.3 资源基础理论
    2.4 动态能力理论
第3章 BT公司现状分析
    3.1 公司基本情况
    3.2 公司发展历程
    3.3 公司主要产品与业务
    3.4 公司当前面临的困境
        3.4.1 公司主营业务下降趋势明显
        3.4.2 公司内部管理问题
        3.4.3 公司中长期战略缺失
第4章 BT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文化因素
        4.1.4 技术因素
    4.2 竞争环境分析
        4.2.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
        4.2.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4.2.3 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
        4.2.4 潜在新进入者的威胁
        4.2.5 替代品的威胁
    4.3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第5章 BT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5.1 公司基本价值链分析
    5.2 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5.3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结论
第6章 BT公司的发展战略设计
    6.1 SWOT分析
    6.2 公司层总体战略设计
    6.3 公司一般竞争战略设计
第7章 战略决策的执行和控制
    7.1 重构多元化组织架构
    7.2 强化战略实施专业化管理
    7.3 加强多元化市场开发力度
    7.4 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流程
    7.5 塑造促进战略执行的企业文化
第8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需求的迫切性
        1.1.2 药品包装及相关行业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
第2章 药品包装设计概述
    2.1 药品包装的概念与分类
        2.1.1 药品包装的概念
        2.1.2 药品包装的分类
    2.2 药品包装的功能
        2.2.1 保护功能
        2.2.2 信息指导功能
        2.2.3 提高品牌价值功能
    2.3 药品包装的发展趋势
        2.3.1 药品包装与用药安全
        2.3.2 药品包装与服务便利
        2.3.3 药品包装与绿色环保
    2.4 药品包装设计标准及法规
        2.4.1 药品包装材料的选择标准
        2.4.2 药品包装图文信息印刷设计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印刷因素
    3.1 印刷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3.1.1 包装的构成途径
        3.1.2 包装的创意平台
        3.1.3 实现包装特殊功能的手段
    3.2 影响药品包装印前设计的印刷因素
        3.2.1 纸质材料的平滑度及白度对印前设计的影响
        3.2.2 印刷工艺的印刷特点对印前原稿设计的选择及影响
        3.2.3 印刷设备的机械特点对印前设计的影响
        3.2.4 印后加工对印前设计及承印材料选择的影响
    3.3 印中印刷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因素
        3.3.1 油墨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
        3.3.2 纸张对药品包装印刷色彩的影响
        3.3.3 印刷工艺管理、印刷设备对药品包装色彩再现的影响
    3.4 印后加工工艺对药品包装物化的影响
        3.4.1 印后工艺对药品包装视觉效果的提升
        3.4.2 印后工艺可以完善药品包装的实用功能
        3.4.3 印后工艺可以提高药品包装的安全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现状解读
    4.1 我国药品包装及包装印刷现状
    4.2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问题存在的成因
        4.2.1 法律、法规因素
        4.2.2 企业因素
        4.2.3 技术因素
        4.2.4 人才因素
    4.3 我国药品包装印刷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读
        4.3.1 对印前设计的解读
        4.3.2 对承印材料的选择要求解读
        4.3.3 对影响选择印刷工艺的因素解读
        4.3.4 对药品包装印后加工工艺的解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药品包装印刷设计关键要素分析
    5.1 药品包装印前设计误区分析
    5.2 药品包装设计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5.2.2 针对性原则
        5.2.3 经济性原则
        5.2.4 系列化原则
        5.2.5 绿色设计原则
    5.3 根据印稿设计特点对印刷工艺进行选择
    5.4 印后加工工艺的选择原则
        5.4.1 力求工艺的实用化
        5.4.2 把握需求的时代化
        5.4.3 加工工艺的绿色化
        5.4.4 印后工艺的规律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药品包装物化设计案例分析
    6.1 哈药六厂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成人严迪)案例分析
        6.1.1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印前设计分析
        6.1.2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盒纸板的选择
        6.1.3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承印单位的选择
        6.1.4 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印后加工工艺的选择
    6.2 印刷品质量的评价
        6.2.1 评价方法
        6.2.2 评价内容
        6.2.3 评价方法的选择
    6.3 严迪牌罗红霉素分散片包装质量的评价
        6.3.1 评价人员的选取
        6.3.2 评价流程
        6.3.3 评价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凹版印刷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目标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凹版印刷的技术分析
        1.3.2 凹版印刷与其他印刷的比较
        1.3.3 凹版印刷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1.4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相关的理论概述
    2.1 凹版印刷质量相关概念
        2.1.1 凹版印刷相关概述
        2.1.2 印刷质量概述
        2.1.3 凹版印刷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2.2 印刷质量控制检测的相关理论
        2.2.1 传统印刷质量控制理论
        2.2.2 现代印刷质量控制理论
        2.2.3 印刷质量检测理论
第三章 凹版印刷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印刷产品质量控制研究和发展现状
    3.2 凹版印刷产品质量问题分析
        3.2.1 背黏和溶剂残留
        3.2.2 刀丝
        3.2.3 高光小网点丢失
        3.2.4 墨点污染
        3.2.5 色差
第四章 基于统计阈值法的凹版印刷质量检测算法设计
    4.1 图像预处理技术相关算法
        4.1.1 图像的增强和去噪
        4.1.2 模板制作
        4.1.3 图像匹配定位
    4.2 双向差影检测算法
    4.3 连通域分析
    4.4 基于统计阈值法的灰度确定
    4.5 基于统计阈值法的质量检测算法设计
    4.6 实验案例应用
        4.6.1 实验设计
        4.6.2 实验步骤
        4.6.3 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从设计案例看印刷产品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文创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 钱琰彬. 江南大学, 2021
  • [2]基于参数化的音箱产品定制服务平台设计研究[D]. 居易成. 江南大学, 2021(01)
  • [3]长白山景区文创产品开发研究[D]. 刘嘉奕. 海南大学, 2021(02)
  • [4]云南富源古敢水族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 李秋蓉.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P印刷有限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D]. 黄文浩.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飞泉数码”礼仪产品设计管理研究[D]. 吴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嬗变的关系研究[D]. 楚小庆. 东南大学, 2018(05)
  • [8]新常态下BT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丽.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9]药品包装设计中印刷因素的研究[D]. 吕文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10]凹版印刷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D]. 李庆. 华南理工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从设计案例看印刷品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