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区)成立小工会的思考--以大连市旅顺口区小工会组建为例_企业工会论文

关于县(区)成立小工会的思考--以大连市旅顺口区小工会组建为例_企业工会论文

关于县区建立小行业工会的思考——以大连旅顺口区小行业工会组建工作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旅顺论文,工会论文,行业论文,大连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09)01-0045-04

大连旅顺口区行业工会的建设与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事物。建设行业工会组织,是推进县区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县区行业工会组织的建立,正是上级产业工会组织体制的贯穿、工作机制的延伸、职能范围的扩大,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有效途径。本文仅从旅顺建立小行业工会和工作运行的实际出发,对县区建立小行业工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对策进行粗浅的思考。

一、小行业工会建立和发展情况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体制变革、产权制度的改革,加速了县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旅顺口区自1993年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带动了地区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已上升为经济发展的主体。随之而来,形成了主打的行业群体,行业特点显现出来,一批批行业工人群体发展起来。不同行业的职工队伍,如何“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实际问题摆在了县区总工会的面前,小行业工会的组织建设模式应运而生。

1998年旅顺口区第一家小行业工会个体商业网点工会联合会在双岛湾街道建立起来,设主席、副主席各1人,委员9人,按照区域划分9个工会小组,发展会员136人,其中党员10人。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目前在全区14个街道(开发区)中,已建立29个行业工会,其中:机械制造和加工行业建会10家、渔业行业建会7家、物业管理行业建会1家、餐饮娱乐行业建会1家、牛奶生产加工行业建会1家、五金交电商业网点行业建会1家、药品医疗器械行业建会1家、专业市场建会1家、一条街海鲜餐饮业建会1家、锅炉配件生产行业建会1家、出租车行业建会1家。共计发展会员6776人,占全区会员总数10%,涵盖企业305家,占全区建会数的17%。由此可见,建立小行业工会联合会是时代的需要,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县区级工会组织体制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小行业工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顺口区已由局部开放发展到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局面,而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则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虽然在不同街道、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在总体利益上是一致的,但在行业间具体利益还是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就要求行业工会发挥维护不同行业职工群体具体利益的作用,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小行业工会组织建设和发展遇到了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问题。

1.小行业工会概念模糊

中国《工会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同一行业或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这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立法者对行业和产业的使用基本上是不加区分的。至于行业工会,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基本没有职业分工,即职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工种的结社行为和相应法律规定,因此这里所指的行业工会实际上是产业工会的一种组织形式。就我区在街道中建立的小行业工会而言,也具有两面性,一是所建立的小行业工会组织,是以行业特点为前提组建的,具有行业属性;二是小行业工会又是在一定村或社区内建立起来的规模很小,在地区又很难形成产业,而在一定的村或社区内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因此,我区建立的小行业工会的概念不是很清晰,有待研究。

2.小行业工会组织管理体制不畅通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中国工会实行产业和地方相结合的组织领导原则”。全区共计建立了29个小行业工会联合会、分布在我区的14个街道(开发区),还有的在村级(社区)。小行业工会归属各街道工会直管,如一条街海鲜餐饮小行业工会坐落在龙塘街道盐场村,因为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村级(社区)工会联合会都没有建立本级产业工会,无法按照产业工会要求去管理小行业工会,而只能作为街道工会中的一个区域性工会联合会来直接管理,其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只能是地方工会组织所具有的模式,根本没有产业工会运行的特征,行业工会的职能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3.小行业工会组织建会难

虽然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行业特点逐渐显现出来,但是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也就是雇主的组织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主要因为小行业中的企业规模小、“老板”保护自己的意识不强,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条文规定,必须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因而极大地影响了行业协会组织自发建立。因此建立小行业工会工作难度很大。目前旅顺除了采取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小行业工会之外,还采取以行业中龙头企业工会为依托成立小行业工会;同时我们还采取党工共建,与党组织联手建立小行业工会组织办法,但是建会效果不是很明显。

4.小行业工会开展工作难

全区已建立的29家小行业工会组织,以联合制形式为主,工会组织是松散型,工作人员不专职,全部是兼职,做兼职工会工作人员没有任何工资待遇,只有少部分工作人员仅拿一点补贴。工作布置没有上级对口的领导部门,仅由街道工会代管,按照地方工会特点布置工作,地方工会也无专人去设计行业工会工作,小行业工会工作只是限于跟着地方工会跑,走一步算一步,所以小行业工会工作很难发挥出行业工会组织应有的作用,因而在社会上不被认可,工作起来难度很大。

5.小行业工会维权难

行业工会组织是产业工会的一种形式,对产业工会组织体制、工作机制、活动方式、工作方法等方面缺少规范性的法律、政策规定,特别是对行业工会维权的法律条款也不明确,法律依据不充分,维护行业职工合法权益工作难度大。具体而言,行业性集体合同文本、行业职工工资标准都没有准确规定等,加之各级工会对小行业工会组织研究的不透,很难把握相关的行业规定,让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权时显得无力,加大了对行业职工维权的难度。

三、小行业工会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要“健全工会的系统领导,发挥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两个积极性”。加强小行业工会建设,是工会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分工细化的需要,是推进地方工会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需要,是发挥行业工会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集群、维护产业职工合法权益中的特殊作用的需要。行业之间各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其职工也有不同的利益需求。除了工会工作有共性内容之外,也有各行业特殊性的需要。由于工会自身的原因和行业特点的因素,地方工会工作人员很少,不可能熟悉所有行业,更不可能满足不同行业职工利益的不同要求。因此在县区、街道两级工会中必须建立行业工会组织,进一步扩大地方工会职能范围,为全面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方针,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1.在县区级成立相应的产业工会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较小的市和县总工会要直接领导基层工会组织,但对一些职工较多,又比较分散的部门,也可以建立市、县产业工会组织”。鉴于我区产业分布情况,加上区总工会人员编制少的实际,可分别成立相应的不驻会产业工会,把原11家局级工会改为产业工会,实行选举制,建立区级直属管理的产业工会,也可以成立驻会的产业工会工作部,在区总工会中建立综合的产业工会工作部。同时也可以在区总工会组织建设部门内,增加指数设专人负责行业工会工作,承上启下开展行业工会活动。由于区总工会人员编制紧缺,可由区总工会外聘工会工作人员来负责产业工会工作,保证小行业工会工作与上级产业工会工作对接,形成畅通的产业、行业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出小行业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

2.对应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工会组织

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公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的行业也越来越多,行业工会建设面临很重要的建会任务。没有建立行业协会的行业中,工会组织也很难建会,根本问题就是要建立行业协会,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促进建会。因此,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在不同行业中建立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地方立法或出台有关的政策,做出明确的规定,保证行业协会的建立,为建立小行业工会打下良好的组织基础。

3.围绕行业政策和行业职工的利益需求,加强源头参与

加强源头参与的主要内容为:本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政策、行业改革的政策和措施,行业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决策;涉及本行业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社会权利的政策法规;本行业贯彻实施国家法律法规的产业性、行业性政策法规和措施;涉及本行业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如劳动定额和劳动标准,职工就业和奖惩制度,职工住房、医疗及其他社会保险福利的制度。行业职工政策参与机制主要有:通过向各级人大、政协提交提案和议案等方式参与;通过建立与对应的政府产业部门、行业协会的联席会议制度进行行业政策协商和沟通;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涉及行业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建立不同层级的政劳资三方协商机制和社会对话机制,对涉及行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协商,出台政策。

4.推行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参与行业劳动标准的制定

行业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主要是指在某一行业范围内,由行业工会与本行业协会或相应雇主协会,依照法定程序,经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来调整和规范本行业的集体劳动关系的制度。2006年8月1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专门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的范围、内容、程序以及争议处理等问题作出了规定,要求在小型企业或同行业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在行业特点明显的区域重点推行行业性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县(区)一级开展行业性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行业集体合同的条款所涉及的劳动标准和工作定额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对行业所属企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在旅顺非公有制经济较为集中的地区,已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规模的产业集群,进行了行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探索,较好地解决了单个非公有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难度较大的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创新。

5.建立分类指导和分层次指导的机制

县区行业工会发展较晚,对行业特殊性分析和研究不够,运作起来就会失掉行业工会的特性。过去,不少行业工会没有脱离地方工会的工作路数,不但工作缺少行业特色,就是工作总结也和地方工会相似。行业是由若干个企业组成的,行业间有共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特点。如果笼而统之的进行工作指导,就会抹杀行业特性。因此,行业工会必须注意分类指导。分类指导应从调查研究入手抓行业特色,抓行业重点,反映解决行业性问题,交流推广经验。这里要特别注意把握行业宏观经济发展及趋势,研究行业经济变化给职工队伍带来的影响及问题,确定工会工作的着眼点和工作的切入点。分层次指导是行业工会工作逐级负责的体现,县区行业工会直面企业,是行业工会体系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环,要在上级产业工会的指导下、地方总工会的领导下对企业工会进行具体工作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行业工会分层指导工作,构成行业工作的指导体系,是符合实际的。分类指导、分层次指导要有一定的形式和载体,这就要求行业工会适时召开有关的会议,组织开展适当的活动,积极加以指导和引导,不断予以规范,更好地为行业工会工作服务。

6.在工作经费上加以支持和保障

与行业工会建设相联系的问题是如何在工作经费上加以支持和保障。要推动行业工会发挥作用,不可能完全不改变原有的工会经费拨交渠道和分配方式,所以,工会经费在行业与地方工会之间的重新划分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应根据各地方工会和行业工会的工作开展情况和上缴经费的情况,按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支持行业工会发挥作用。

标签:;  ;  ;  

关于县(区)成立小工会的思考--以大连市旅顺口区小工会组建为例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