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防治不应放松_叶斑病论文

花生叶斑病防治不应放松_叶斑病论文

花生叶斑病 防治莫放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叶斑病论文,花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叶斑病是花生生长中后期的重要病害。发病后影响植株叶片的光合能力,造成花生荚果不饱满,降低花生的产量与品质。该病是制约花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减产15%左右,严重地块可减产40%以上。

一、发病症状 花生褐斑病和黑斑病统称为花生叶斑病。一般花生褐斑病发生期较早,在初花期即出现。褐斑病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叶片,叶片受害时,病斑初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10毫米,叶片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褐色或淡褐色,周围有黄色晕圈。在潮湿条件下,大多在叶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严重时,几个病斑汇合在一起,常使叶片干枯脱落,仅剩顶部3~5个幼嫩叶片。茎部和叶柄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褐色、稍凹陷。黑斑病则发生较迟,到落针期才发生,多发生在植株上部叶片。黑斑病与褐斑病可同时混合发生,黑斑病病斑一般比褐斑病小,近似圆形或圆形,直径1~5毫米,颜色较褐斑病深,呈黑褐色,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似,病斑周围黄色晕圈不明显。病害晚期,叶背面病斑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并有一层灰褐色霉状物。病害严重时,产生大量病斑,引起叶片干枯脱落,茎秆变黑枯死。两病都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子房、柄和荚壳,严重时可造成落叶,植株早枯,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荚果不充实,降低出仁率和含油量,收获时容易落果及种子发芽。

二、发病原因

1.与温度、湿度有关。病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温度为25℃~30℃,病害流行的相对湿度在80%以上。因此,夏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干旱少雨病害轻。

2.与品种有关。国内花生品种目前还没有高抗或免疫类型,但花生不同品种的感病程序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直立型品种比蔓生型、半蔓生型品种抗病,叶形小而深绿的品种较叶形大而浅绿的品种抗病。

3.与生育期有关。通常生长前期发病轻,后期发病重,幼嫩叶片发病轻,老叶发病重,一般花生在收获前1个月,即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发病最重。

4.与栽培管理有关。病害发生与花生连作和花生长势关联性很强,连作地菌源量大病害重,连作年限越长病害越重;通常土质好、肥力高、长势强的地块病害轻,而坡地,沙性强、肥力低、长势弱的地块病害重。

三、防治方法 为确保花生高产、稳产,要抓住各个环节,做好花生叶斑病防治工作。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如冀花2号、冀花4号、冀花5号、中华12号、鲁花11等。

2.轮作倒茬。花生与小麦、玉米、甘薯等作物轮作,2~3年一轮,可明显减轻该病。

3.清除病残体。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耕30厘米以上,将表土病菌翻入土壤底层,使之失去侵染能力。同时,还要在花生播种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深埋沤肥或作牲畜饲料),以减少初侵染源。

4.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并做到有机肥、无机肥搭配,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一般亩施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同时在开花下针期还要进行叶面喷肥,亩用尿素25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加水40公斤喷施,后期结合防病治虫,再喷施2~3次。

5.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病叶率达10%~15%时开始施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5%百菌清 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4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联系电话:0311-85815432

标签:;  ;  ;  ;  

花生叶斑病防治不应放松_叶斑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