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席秀娟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结核病区, 江苏 22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方法:选取我院2010 年12 月~2014 年3 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12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 例。对照组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4 周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对全部病患进行焦虑评估。比较两组4 周后病患焦虑情况及治疗10 月后痰菌转阴、空洞闭合与病灶吸收情况等临床疗效指标。结果:干预4 周后观察组总焦虑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空洞闭合与病灶吸收情况均显著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改善病患的心理焦虑状况,提高病患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耐多药肺结核;焦虑自评量表(SAS)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6-0867(2015)03-0022-02

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 指的是结核病患至少同时对利福平(RFP) 及异烟肼(INH) 等两种以上药物产生耐药,其相对于结核病具有低治愈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确诊的病人大多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悲观、抑郁等不良心理境况,所以如何对MDR-TB 尤其是病患本身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2]。现今,医学模式正渐转变为“生物-心理- 社会”模式,心理及精神因素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视。虽然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可为MDR-TB 病患施行个性化的护理,但病患的心理状态却没有因此受到更多临床关注,这不利于病患生活质量和治愈率的提高[3]。有报道[4] 发现结核患者的恐惧及焦虑情绪可因心理干预护理而改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可得到提高。本实验对我院确诊的126 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取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我院2010 年12 月~2014 年3 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病患126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 例。病例纳入标准:①全部病例都为排菌病患,痰涂片时抗酸菌检验是阳性,所有病患的诊断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②病患痰液结核菌经药物敏感试验检测显示至少对RFP、INH 两种及以上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③所有病患为住院者且交流上无障碍;④病患愿意接受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病患;②病患依从性较差或不愿接受此次实验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63 例,对应随机数字为奇数者归入对照组,对应偶数者归入观察组。对照组:男42 例,女21 例;年龄20~76 岁,平均年龄(41.72±8.49)岁;浸润型肺结核30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3 例。观察组:男44 例,女19 例;年龄21~76 岁,平均年龄(42.57±9.52)岁;浸润型肺结核31 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32 例。比较两组病患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均在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相同的护理计划,具体临床护理路径参照袁松林等[5]所施行措施,两组均持续治疗10 月。观察组则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施行心理干预,干预者为通过培训且合格的护士,给予个别心理指导和集体性干预同步进行,同时带动病患家属参与,以下为具体内容。

1.2.1 疏导患者心理:主体护士先通过与病患及其家属间必要的沟通以培养双方较好的护患关系,并对病患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情况进行充分评估。有耐心地与病患交流,对病患的主诉进行个体化的心理辅导,帮助病患调节心理并支持病患完全宣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更好的面对由心理及社会产生的应激,并持续保持乐观的心态。对于治疗阶段产生的负面反应要以正确的心态加以处理。每2-3 天组织一次病人间的交流小会,使其彼此之间能相互支持和鼓励,渐渐解除病患因结核病产生的孤独、恐惧等负面情绪,以得到更好的配合。

1.22 认知、行为、情绪的干预:干预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帮助病患及其家属熟知结核病及MDR-TB 的相关知识以及它们的预防、治疗等,使病患对MDR-TB 治疗上存在的困难及复杂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并给予病患疾病治疗方案和进程上的耐心讲解,使其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日常生活中,干预者需指导病患建立规律的生活和饮食规律,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及长期规律的用药;情绪上,可指导病患通过读书、听音乐、听笑话来分散注意力,调节好心理状态,摆脱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

1.23 家庭和社会鼓励干预。据相关文献[6] 报道,病患的心理状况与家属和社会的支持鼓励水平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且家庭和社会在病人的心理调节上充当重要角色,其支持鼓励能促使患者进行一定的社会人际交往而不被社会孤立,其组成的支持体系可更好的促进病人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因此,责任护士应尽可能帮助家属提升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其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多关心鼓励病患,使病患感受到温暖,提高治疗质量。

1.3 病患焦虑情况评价:治疗4 周后使用SAS 对病患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价,由专人担任填写指导,病患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分,评分完成后将所有选项的评分结果给以相加,得出的数值×1.25,其整数部分(标准总分值)为最后结果。50 分以下属正常总分值,50~59 分属轻度焦虑,60~69 分属中度焦虑,70~79 分是为重度焦虑。总焦虑百分率=(轻度焦虑+ 中度焦虑+ 重度焦虑)/ 总病例数。

1.4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病患治疗4 周后的焦虑情况及两组治疗10 月后痰菌转阴、空洞闭合与病灶吸收情况等临床疗效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心理干预4 周后SAS 评分情况:观察组总焦虑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干预4 周后SAS 评分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核病为一种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并引起该部位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入侵引起,其病程较长,治疗也复杂,若治疗过程中护理不正确、不规律性用药、治疗未及时彻底,可导致耐多药肺结核的产生 [7-8]。MDR-TB 病患因为长时间携带病菌,在治疗困难的基础上可导致潜在的被传染人数增多,如何治疗以及预防MDR-TB 已成为临床的一大难题[9]。因此,在对MDRTB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保证高质量的护理,同时还要保证病患的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现多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来保证护理质量,相关文献[10] 显示,在医务人员在诊断、治疗或是手术中对其所管病患依照临床护理路径对其制定个体化服务计划,可使病患得到了最优的服务,同时护理人员在将护理相关内容细化之后,减少了错误的产生,使护理及服务的相关工作稳步进行,进而多方面助益病患健康的恢复。

相关研究[11-12] 发现,因MDR-TB 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以及病患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不良反应而主观上放弃治疗或是暂停用药,都不可避免地引起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譬如抑郁、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这都影响了正常的治疗以及健康的恢复,甚至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需密切关注病患的心理健康,使病患不管在治疗疗效、治疗依从性还是生活质量上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因病患不良心理反应的存在,可引起躯体更容易感受到不适,生理功能便进一步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形成情绪恶化和躯体病理症状加重的恶性循环。因此,心理干预对治疗MDR-TB 病患至关重要。对病患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首先进行心理疏导,再从情绪、认知、行为上进行干预,起很大作用的家庭及社会支持也必不可少。治愈MDR-TB 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只要让患者在治疗进程中以较好的依从性接受治疗以及时常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无疑会加大治愈的概率。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心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后,观察组总焦虑百分率(46.03%)显著低于对照组(63.49%)(P<0.05),病患痰菌转阴、空洞闭合与病灶吸收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这与彭韫丽等[13] 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通过在临床护理路径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后明显减少甚至解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帮助病患走出消极心境,且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了出来,摆脱了心理障碍,临床疗效上治疗后痰菌转阴、空洞闭合率与病灶吸收情况也能得到很大改善,积极促进病患健康的恢复,具有广阔的临床运用前景。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有效改善MDRTB病患不良心境,减缓其焦虑情况,临床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积极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丽丽, 刘新, 马芸等. 联合应用莫西沙星或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51-1453,1458.

[2] 孙强, 闫赟, 边学峰等.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1,30(1):33-35.

[3] 苏丽芳, 李进升, 陈恩泰等.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6):456-459.

[4] 彭莹. 心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939-1940.

[5] 袁松林, 陆芹珍, 钱林美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分析与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95-97.

[6] 崔砚超.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调查及心理干预方法探讨[J]. 临床肺科杂志,2014,(9):1725-1728.

[7] 李仁忠, 耿铖, 张慧等. 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院耐多药肺结核诊断和治疗现状分析[J]. 中国防痨杂志,2011,33(2):82-86.

[8] 李丙喜. 耐多药肺结核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97-1498.

[9] 张娟. 心理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影响[C].//2010 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 基础专业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72-74.

[10] 张凤杰. 临床护理路径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宣教中的作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118-119.

[11] 齐莉英. 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心理干预对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分析[C].// 二O 一一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229-230.

[12] 张俊琴. 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对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2,10(11):982-984.

[13] 彭韫丽, 席秀娟, 秦艳秋等.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及心理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5,(1):11-12,13.

作者简介:

席秀娟性别:女出生日期:1977-09 学历:本科 籍贯:江苏徐州民族:汉族职称: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肺结核的临床护理所在科室:结核病区

论文作者:席秀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6

标签:;  ;  ;  ;  ;  ;  ;  ;  

心理干预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论文_席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