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复治疗学专业与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论文_苏炯升1,,,,通讯作者:卢锦华2

论康复治疗学专业与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论文_苏炯升1,,,,通讯作者:卢锦华2

(1.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17级康复治疗1班 湖南 长沙 410219)

(2.长沙医学院临床学院康复医学教研室 湖南 长沙 410219)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专业逐渐兴起。为了更好的理解两者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笔者从开设背景、基本现状、面临问题、未来设想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

近年来, 在我国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背景下, 康复治疗学专业成为一个朝阳专业,尤其是养老康复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两大领域对运动康复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运动康复专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然而,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区别及人才就业方向的异同,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

1.开设背景

1.1康复治疗学专业

随着2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概念的引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改变, 国家经济实力、政府和社会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康复医学教育也随之提升到一个重要位置。一个优秀的康复团队,不仅要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合格的康复医师,对于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康复护理、社区康复等专业人员培养,都需要统筹安排,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为此,卫生部采取医学院校设置康复医学课程或专业与举办在职医务人员短期培训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办学。同时,卫生部致函各高等医学院校,要求增设康复治疗专业,目的是向医学生普及康复医学知识、拓宽知识面,也有利于临床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科相互配合[1]。

1.2运动康复专业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六方面任务, 其中包括:“促进康体结合, 加强体育运动指导, 推广‘运动处方’, 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 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201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再次提出“推动‘体医结合’, 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 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2]

在多项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为满足竞技体育和大众健康对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各大体育院校及部分医学院校根据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的实际需要,相继开设运动康复专业。

2.就业方向

2.1基本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康复服务的方式有三种:机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和社区康复。其中康复机构主要有综合医院中的康复医学科及专科康复医院(或中心),前者主要针对早期和急性期的康复,后者主要针对稳定期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及社区康复主要针对恢复期的康复。[3]

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以选择到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养老院或其它健康保健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师的工作。目前康复治疗师主要分为三类: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及言语治疗师(ST)。PT主要负责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和心肺功能的评定与训练。经评定后制定和执行物理治疗计划;OT主要负责指导患者通过进行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改善生活自理、学习和职业工作能力。以及教会永久性残障患者使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调整家居和工作环境的条件,以弥补功能的不足;ST主要负责对有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以改善其语言沟通能力。

运动康复专业人才毕业后主要在专业运动队、各级医院的康复机构、体育运动基地、健康休闲俱乐部、职业运动俱乐部、养老院、医药卫生部门、健康与康复科研所、体育与卫生行政部门等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健身指导、健康测定与评估、卫生保健、医疗监督、科学研究及行政管理的工作。

从大体上看两个专业的就业方向有一定的交叉,例如部分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如果学习过物理治疗学、心理治疗学等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在毕业后到医疗系统从事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工作,并且基本上大部分高等院校授予该专业毕业生都是理学学士学位,符合卫生部科教司2003年9月1日颁布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 (康复治疗师) 》试行条例规定,毕业生可以参加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统一考试而获得康复治疗师从业资格,并可根据规定晋升职称。[4]同样,康复治疗师可以选择一直在医院内部发展,也可以凭借从业经验在运动俱乐部或体工队做队医,还可以向假肢及矫形器师(P&O)等康复工程学的方向发展。

2.2面临问题

由于我国康复治疗技术教育起步较晚,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师资水平等相对滞后, 还不能适应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流程和技能工作的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技能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对学生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5]

纵观众多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开设的课程涉及面广、难度深,但是受到总学分、总课时、理论课和实践课比重等因素的限制,部分教材内容只能采取精讲、选讲甚至自学的方式完成。这样培养出的人才难免会存在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康复治疗技能操作不规范、康复流程不熟悉、康复技术应用能力较差,难以完成病史采集、康复评定、康复计划的制订及康复措施的实施等问题。这对于该专业人才就业无异于是一种阻碍。

虽然社会对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剧增, 国家也出台了政策给予支持、鼓励, 但该专业毕业生还是面临很多就业难题。例如学位问题, 很多学生在该专业毕业后被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 而在应聘工作时, 很多医疗、康复机构更加偏爱于有临床操作实践经历、有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医学学位的毕业生, 使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就业面临窘境[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同时还有生源问题,大部分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运动康复专业,但是只招收体育特长生,也就是说在高考中占大比重的文科生、理科生都不能填报该专业。这难免导致部分综合医院的工作人员对该专业的人才存在一定的偏见,不认可他们的资质。

国内医学院校毕业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康复治疗师,而体育院校及部分医学院校的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虽然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康复治疗专业技术人才准入标准(康复治疗师)》试行条例规定,但在报考中很少有省市承认其资格。例如武汉体育学院毕业生,在过去几年里从事医院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占19.6%,考取研究生17.4%,运动队服务人员3.2%,俱乐部健身教练5.9%。而医学院的康复治疗专业,就业形势良好。例如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有70%在医院康复科工作,其中又有75.8%在三甲医院。[7]相比之下,运动康复专业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2.3未来设想

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领域,,应当以人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国内也有专家指出健康医学是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健康医学针对疾病医学带来的种种问题, 强调内因,强调自我管理,强调自主能动性,强调“健康力”,解决当前健康管理干预不足等问题[8]。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人们的健康意识都发生了转变,更多的家庭开始关注保健养生。但是他们了解学习这方面知识的途径具有一定局限性,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微博、微信、短视频、微课堂等网络途径,很少有人能认真研读相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虽然网络上众说纷纭、百家争鸣,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许多菜商果农为了推销自己的果蔬产品,都会为其打上“抗癌”的标签,对外宣传只要长期食用即可防止癌细胞的扩散;还有观点认为通过不进食可以“饿死”癌细胞等诸如此类荒唐可笑的言论。由此可见保健护理师、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相关职业就变得尤为重要。

受到理学学位证书的限制,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没有报考执业医师的资格。但是在医院等康复机构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一定经验后,便可以考虑向家庭保健方向发展。如果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手段结合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治疗方法再加上养生功法、膳食搭配等健康管理理念,笔者相信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将会受到广大家庭的青睐,拥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根据微赛体育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体育用户运动损伤与康复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每年会有0.9亿的人会在日常运动过程中产生运动损伤,暨全国人口的7% 每年都会发生运动损伤。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5 亿人,占总人口的10.8%,另有2.6 亿慢性病患者。这些数字的背后伴随着巨大的康复医疗需求。运动康复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中推进体医融合的举措,给体育保健康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变化[9]。

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如果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运动指导能力。那么对于大部分只懂得制订增肌、减肥、塑性计划的私人教练来说,这种复合型人才的优势在于能针对客户的运动损伤、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制订运动训练方案,从而达到康复效果。

在健身俱乐部等类似机构就业,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可以通过设置特色课程——主打运动康复,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和会员,从而获得较高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以考虑开设运动康复工作室向社区康复或上门康复服务的方向发展。

“医健结合”势不可挡,无论是康复治疗学专业还是运动康复专业的人才,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融会贯通新的理念,熟练掌握康复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符合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

3.总结

康复治疗学和运动康复都是新兴专业。然而随着社会对于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增加,康复专业人员严重缺乏。同时其人才培养方案相对滞后,现阶段无法满足职业岗位需求。虽然看似两个专业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广阔的就业方向,但实际上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运动康复专业的就业形势更为险峻。

笔者认为,如果针灸推拿等传统康复手段结合物理、作业、言语等康复治疗方法再加上养生功法、膳食搭配等健康管理理念,那么这样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就可以走入千家万户充当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相关职务。同样,如果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运动指导能力,就可以在私人教练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收益和可持续发展。此外,这类复合型人才还可以考虑开设运动康复工作室向社区康复或上门康复服务的方向发展。

最后笔者希望,政府、医院、事业单位、服务行业都能建立建全康复治疗学专业与运动康复专业的资格认证制度,让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参考文献:

[1][3]王宁华.康复医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5,52.

[2]张恩铭,王安利,矫玮,苍海.运动康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探索——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4):55-60.

[4]胡精超,赵斌.我国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09):851-854.

[5]卫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02):199-200.

[6]李翠霞.我国高校运动康复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职业技术,2018,17(10):81-83.

[7]柳华,王梅,杨翼.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康复,2015,30(04):317-319.

[8]吴会东,田军章,徐炳珍,姬长锁,黎程,贺京军,赵一俏.健康医学是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J].医学与哲学(A),2017,38(03):13-17.

[9]刘国华.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改革探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05):37-41.

论文作者:苏炯升1,,,,通讯作者:卢锦华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论康复治疗学专业与运动康复专业就业方向的区别与联系论文_苏炯升1,,,,通讯作者:卢锦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