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鑫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鑫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基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取得长足进步,并且伴随着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逐步应用,促使电力系统运行效果得到保障。也正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备受关注,通过对其电子系统的升级和改革,促进电力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并起到电力系统资源配置优化的作用。因此,通过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推动电力系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运用分析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各种电子设备普及到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电力系统的性能以及供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1]。这种形式下,传统电力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以及企业对于电力的需求,因为旧有的电力系统普遍存在供电能力不强、供电稳定性较差、供电效率较低等缺陷。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提升对于提高供电效率、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人力等都有着根本性意义,对于推动整个城市的电力网络建设也有积极作用。因此,为完善电气自动化技术,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索力度和深度极为重要。

1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优势分析

1.1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

现阶段民众日常生活离不开电力系统的运行,这就促使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发展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工作内容具体包括变电、输电、配电以及发电等,而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强化应用,实现上述工作的自动化控制转变,促使电力企业中变电站与发电等部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实现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1]。

1.2提高电力系统维护效果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促使电力系统管理工作迈入信息化管理阶段。而在此背景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相关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行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确保其系统故障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解决,进而为电力系统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此外,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在系统维护方面的细致性是人工维护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企业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实现电力系统的高质量、高效率维护检查。

1.3可控性强

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远程遥感功能、集成控制远程功能作用的体现,进而充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可控性,实现对电力系统信息的统一收集和管理,强化电力系统的控制能力,进而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要点

2.1智能技术应用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自动化可以实现全面检测和分析电力故障,将所得结论及时反馈,为供电工作的稳定运行提供安全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线路电阻或电流的细微变动判断出现故障的确切位置,并将结果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这不仅有利于故障得到有效解决,缩短故障排查时间,更是使得供电系统中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安全隐患的降低对于节约电力企业消耗成本也有积极意义。举例来说,若某电力企业内部出现了电力设备故障,智能技术就可以迅速获得故障信号并及时启动预案,在降低故障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的同时将故障位置以及故障原因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向相关单位传达。电力故障的处理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让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准确性大幅提升,极大促进电力企业平稳发展。

2.2仿真技术

在电气系统运行之前,需要进行相关的模拟实验以判断电力系统是否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传统的模拟技术手段比较落后,流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检测效果难以真正反映电气系统的运行状态。结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原理的仿真技术能够加强对传统的经验环节的处理以及优化,提高检测效率及检测质量。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辅助达成相关的协议,从而能够使得数据信息可以经由网络传递到供电单位的接收端,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并进行改进,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应用仿真技术还可以实现仿真建模以及动态监控,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率,减少电力企业的保养成本以及维修成本。

2.3对调控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优化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尚未得到应用之前,电气调控员根本不能看见10kV开关站的“三遥”信息,在进行对电站内开关的操作时,不能进行远程遥控操作,必须要调控人员到现场进行站内开关操作,然而由于调控员自身以及当地的交通路线、天气等多种原因,使得调控人员不能及时的到达电站现场,而且在对10kV的高压开关进行操作时,还会给调控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然而在开关站经过电气自动化技术改造以后,电站内的“三遥”信息能够出现在监控人员的监控屏幕上,调控人员只需要远程遥控操作就能实现对电站的开关,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开关站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降低了监控人员的工作量以及现场操作带来的风险。经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在使用配电自动化技术以后,开关的倒闸操作时间由原来的30多分钟降低到了3分钟,整个过程的操作时间降低了数倍不止。由此可见,配电自动化技术运用在配网调控中,不论是负荷调整,还是在开关操作模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优化,极大缩短了操作时间,保证了供电效率。

2.4实时数据库技术

现阶段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对相关数据的实时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并且数据的共享性和一致性对电力系统控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求电力监控系统的运行,要求其系统数据库具备实时性、主动性等特点。也正因此,实时数据库技术应势而生,通过对该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数据库事件、条件的有效监控,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在实际运行中,如若发现实时数据在严格监控背景下,满足实际控制需求,电力系统此时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自动化处理,并进行警报,以此提高电力系统的控制效果。

2.5集成技术应用

计算机技术、以太网技术、智能技术、仿真技术等的应用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实现对电力系统控制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如此,各项技术的集中运用对于加强各部分之间联系也有重要意义,实现了真正的信息互通,促进了各部门间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电力领域中运用科学手段实现高端技术的集成使用,可以极大增强我国在此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2.6其他方面的成效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电力系统之后,电站的调控人员可以直接在可调控区域内利用远程遥控完成对电站各项工作的调整和故障处理,不仅提升了工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成本。因为减少了操作时间和故障的处理时间,从而减少了因为故障而引起的居民停电时间,使得企业良好的供电形象得以维持,提高了配电网的整体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增加了企业的销售电量和电费收入,从而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结束语

总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升系统工作效率、增强运行安全性,促使其向更加智能化方向。此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娟,张泽森,任杨斌,张枝芝,韩乐.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内燃机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探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1):54-55.

[2]岩淑霞,葛远香,蒲建刚.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跨界培养的探索[J].河北农机,2019(5):33-34.

[3]王文豪,景永明,代杰,孔祥发.PLC、变频器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构想[J].石化技术,2019,26(4):215.

[4]王方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及火力发电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3):13-14.

论文作者:刘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运用分析论文_刘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