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从西北地区大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出发,以库尔勒市“三河贯通”棚户改造工程为例,探讨西北地区打造城市大型公园的方法,力求梳理出一套适合西北地区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法,以提供设计参考。
关键词:大型公园;景观;西北;干旱地区;规划设计;
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构思的完善与实施,推动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快速发展,我国西北地区作为沿线的重要节点,其人居环境与城市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西北地区城市面积占国土30%,人口只占4%,地广人稀[1],干旱和少水制约了城市景观建设的水平。其较全国其他其他地方而言,具有其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2]。
1 区域定位
1.1 区位特色
我国西北区,包括新疆、青海、宁夏三省(区),甘肃中、西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陕西省北部地区[3]。
1.2 自然条件特色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四周多高山,湿润气候到达较少,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区内水资源极为匮乏,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其特殊的自然条件,导致其区域适生植物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域少,致使该地区土壤砂化、盐碱化程度较高,环境脆弱,生态系统稳定性差[1,4]。
1.3 经济与人文条件特色
西北地区从古至今主要聚居着很多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如神秘的楼兰文化。但由于交通、历史等原因,西北地区普遍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经济总量不高,仍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
2 西北地区大型公园规划设计策略
大型公园(笔者认为面积超过50公顷的公园)不等同于一般性的城市公园,它除了满足正常的休闲需求,更应注重的应该是其生态价值。而实践中,我国城市大型公园的建设往往是偏重景观效果和休闲价值,而忽略了其作为在整体生态体系中大型生态斑块的作用。由于面积足够大,大型公园的规划首先应纳入打城市整体生态框架中。探讨大尺度绿地与城市生态共生的发展,是一个较少被涉及的领域。尤其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大型公园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公园绿地与城市游憩共生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和修复[5]。本文总结西北地区大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提出适合当地规划设计的方法如下:
2.1 必须首先考虑维护脆弱的生态系统
西北地区生态系统一般比较脆弱,生态链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扰动任何一个环节,都很容易影响到现有的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因此,西北地区大型公园的构建首先应考虑保护现有的生态基底,然后通过生态技术,构建或改造其区域生态系统,恢复自然形态,以此为契机,逐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2.2 尊重场地气候特征
尊重当地的大气候特征,以场地地形、地貌特征为基础,尤其是应该充分考虑西北干旱少雨的特征,在景观营造和植物选择时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
2.3 创造可辨识性强的自然空间景观
西北地区一般地域广袤,地形地貌特征与沿海及江南地区有显著不同,因此在大型公园的规划时,应该首先从大格局出发,以大尺度景观为主,以粗犷式的体验为主,结合地方材料,创造动人、辨识性强的自然空间景观。
2.4 彰显地域文化特征
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在设计中适当引入人文基因,彰显当地历史文化底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规划设计策略的应用
3.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新疆中部的库尔勒市中心城区西北面,总面积为98.55hm2,为狭长的绿地空间,呈现典型的雅丹地貌,特色冰川形态。区域现状以农业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其中有大面积的梨园和未建设的荒地。区域内地势平坦,无河流及水塘,水资源匮乏,土壤较为贫瘠;场地内现有植被单一,主要为梨园以及村道两侧的新疆杨。
3.2 现状分析
3.2.1 有利条件
库尔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景观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项目位于新城区,开发阻力较小,且周边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易聚集人气,规划后交通便捷,可达性强,利用率高。另外一方面,项目的建设能够提升周边用地价值,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
3.2.2 不利条件
项目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地区植被选择少,植被景观营造难度大。
3.3 设计主题与空间结构
公园规划以“都市绿心,幸福绿轴”为主题,在尊重当地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当地植被,重建“森林廊道”,以此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3.3.1 功能地位
综合公园周边用地性质,将整个场地分为三个具有不同景观特征的功能区,分别为:生态休闲段、中心公园段、文化休闲段。首尾带状公园为自然形态,为山谷状内部空间。生态休闲段以释放自我,亲近自然为主题。文化休闲段以陶冶情操、科普文化教育为主题。中心公园段以休闲体验为主题,以多种参与体验的活动吸引市民。如图1:
图1:功能分区示意图
根据西北地区城市的独特地理特征,结合功能区各自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节点设计,见表1:
表1:功能区主要景区划分
3.3.2 交通分析
方案强调穿行的体验,仿照蜿蜒的河流,以“丝绸之路”为题设计了一个贯穿公园的绿道系统,提供游乐、广场、荒野、林中、架空、花田、林边等其中不同类型的绿道体验。
3.3.3 绿化设计
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乡土植物,引导建立稳定的复合植物群落。南北带状公园部分,强调由断面分层的形态来控制植物空间,外围以生态防护林带为主,内部搭配观赏植物;中心公园部分,根据景观分区来体现植物特色,不同分区以色叶与开花类植物进行区分。
3.3.4 景观小品设计
将雅丹地貌、民族图腾、楼兰文化等进行抽象、加工提炼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通过景观中的构筑物、小品、设施、符号等对其予以展示,在景观设施与材料的选择上是否能以人的使用出发进行设计,如户外坐凳木质饰面的处理,功能性建筑是否节能保温等。
4 结语
本文根据对库尔勒市分析,结合西北干旱区的自然环境状况,得出西北干旱区大型公园建设应首先从生态方面入手,结合本地特色,对原场地内的植物群落和自然的痕迹(如河流、湖泊、湿地等)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尊重场地的生命系统,尽可能地保持原地貌,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其次要突出特色,特色的创造可以表现在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地方原材料、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整合运用上。最后,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的选择造景材料,优化植物配置模式、注重植物空间的营造有助于生态休闲等功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曹然.我国西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改造初探—以乌市红山公园为例[D].清华大学,2011.
[2]贾戎.中国西北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易卫华,尚清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湿地景观生态研究进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7,23(2):70-72.
[4]阎晶.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5]田逢军.城市大型公园绿地游憩功能的综合开发—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9(7):52-55.
论文作者:彭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西北地区论文; 公园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干旱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