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双向互动的,热爱学生的老师,学生也爱他。老师热爱学生,就应当时常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用一颗爱心温暖学生,用一颗爱心教书育人。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带着浓厚的情感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天地,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渗透,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无言身教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用身教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就像是磁铁散发出来的无形磁力,能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紧紧地吸引过来。这种无声的教育胜过有声的刻板的说教。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坚持写“下水作文”, 每当布置一个题目后,我就从各个角度先写或找几篇,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看了以后回去自己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解决学生“素材难找”的问题,我将自己的读书笔记带来,和大家分享。我一篇一篇读给他们听,内容涉及生活段子、心情小记、真人真事、憧憬幻想……开怀处,他们随我的文字大笑;伤感时,他们也随我的文字黯然。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
“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教师有时不妨把自己定位成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教师耐心地加以引导和示范,用爱心温暖学生求知的心灵,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及时鼓励
教师的鼓励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鼓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在试卷评析课中,我尝试着请那些不及格的学生走到讲台跟前,一一与他们握手,并鼓励他们下次尽力争取及格。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老师鼓励的“杠杆”的撬动,能不断地激发出学习的动力,激起学习的热情。
三、真诚合作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学合作的过程。无论是在课堂的探讨还是课外的引导,我们都应该积极创造与学生合作的条件。
我经常指导有意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的学生修改作文,最终学生作品获奖率很高。我发现有位学生每次都来请我指点,可是因为作品本身不出色,尽管我尽力改,但“生成的骆驼难以改成象”,结果每次都名落孙山。我实在不忍心打击她的积极性,就灵机一动,决定引用她作文中的一些素材,自己构思重写,写完的“作品”附上我的评语,然后投给几个编辑部,结果被《中学生阅读》选中并发表。作文能在期刊上发表,这在当时引起了小小的“轰动”。自那以后,这位学生创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后来成为班级中的语文尖子生。
我经常创造条件与学生合作。当学生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成功时,我们的教学也就一次次地收获了成功。
四、适时教育
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问题学生”更是如此,既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又要满怀爱心、应用智慧,才能养成、巩固并发展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他们独特的个人潜能,以不断提升他们的生命意义。
总之,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而饱含爱之情感的教育,终将是成功的教育。
论文作者:朱燕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爱心论文; 老师论文; 互动论文; 一颗论文; 热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