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建筑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现代发达的城市之中,尽管其存在繁华的商业发展区域,但是随着良好的经济发展现象而生成的是更多的城市问题,包括人口问题、工程建设问题以及空间利用问题,这些问题均给城市居民带去了更多的生活困扰,而城市建设者必须了解并切实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在对道路使用问题进行探讨时,应当将工作重点放置到道路空间改进环节中,切实改进城市道路系统,优化利用道路空间。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空间;改善方法;问题;进展
新型现代化城市往往具有绿色、健康的环境特点,城市建设工作者不仅会注重各项市政工程的利用,同时还通过各种建设行为塑造优质城市形象,使现代城市可以同时兼顾功能性与外在美观度。在道路系统建设中,建设方需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空间,做好道路绿化,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城市可用空间缩减,人行横道逐渐狭窄,交叉口的数量增加,道路系统的布局逐渐复杂化,人们的出行也因此受影响,本文结合道路空间利用问题,探讨改善道路空间的方法。
1 完善城市道路空间的工作价值
处于在建过程中的发展性城市必须真实把握居民需要,无论是建设基础服务设施还是市政工程都要坚持结合城市发展水平。在对城市的先进性与文明水平进行评测时,不仅会考虑 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还要对其基础建设工作开设质量加以考察,城市道路可以最直接地展现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建设并完善城市道路不仅仅是为了使交通系统保持顺畅,同时还可以达到以下效果。完备的道路系统更具安全性,无论是司机还是行人都可以保持更强的安全感,交通事故也将会被减少。交通事故不仅会使道路系统出现长时间的严重堵塞情况,同时还会给相关人员带来生命以及经济方面的威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新时期的道路建设中,建设方增加了更多的绿色通道,整体出行环境也变得更加环保,相关部门倡导市民选择自行车以及步行这种无污染的出行方式,减轻城市噪声以及大气污染问题,更多的人会较少驾车出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可被解决,出行效率可被有效提升。节能减排活动可以被更多人接受与响应。城市污染问题因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而被控制,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也可提升,疾病困扰也因此而减少。在丰富道路空间时,城市街道会因受到基础设施的影响而变得更具活力,道路附近的商业区也会受到积极影响。
2 道路空间完善活动中的问题与处理方法
2.1 道路空间应用标准问题
在现有的道路空间设计环节中,统筹管理缺失问题是影响道路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建设统筹研究系统,道路空间完善工作很难保持全面性,即使解决了一方面问题,其他问题仍旧很难被有效兼顾,根据道路施工规范,建设方需要对各种不同标准加以比对,对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对行业标准加以梳理,强化道路空间应用的统筹性,同时解决多种道路使用问题。
城市道路相关的现行标准中许多是在机动化快速发展时期编制或修订的,通过更多的机动车成为制定标准的决定因素,道路空间分配过于向机动车倾斜,许多规定过于顾及机动车交通的通行便利,而对于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重视不足,道路的生态、景观、宜人环境等重要内容也被忽视。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特色鲜明,一部国家标准难以全面指导所有大小不同城市的建设,再加上国家标准之间不够协调、内容缺失的问题,需要各个城市根据发展阶段、城市特点制定相应的综合性地方标准。
2.2 学习先进的道路空间利用经验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国际经验被不断地、及时地介绍到国内,盲目照搬和借鉴时有发生。不考虑人家的发展阶段、发展历史、自然条件、文化传统,不结合我们的国情、市情、历史而盲目照搬,就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我国许多城市的街道功能明明十分完整,却还要学习国外的“完整街道”;我国城市以前有过非常完美的自行车道系统,却还要学习国外道路一侧新挤出的窄窄的双向自行车道。在借鉴的时候,存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现象。例如,国外只有极少数绿道、自行车道进行了彩铺,可国内几乎将所有绿道和许多自行车道都进行了彩铺,既起不到作用还浪费了巨额资金、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城市开始认识到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在借鉴中应考虑和挖掘国外城市的背景情况,结合自己城市的发展历史、实际特征和文化传统。
2.3 做好路权控制工作
行人和自行车的路权得不到保障,是我国城市道路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以人为本”的街道营造面临的首要问题。其根源在于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空间被机动车行车和停车占用,有些城市甚至取消了原来的自行车道来增加机动车道;许多城市公交专用道迟迟不能成网,公交路权优先难以落地;原本设置在交叉口的公交车站,也因妨碍机动车通行能力而被移至远离交叉口的路段上,导致换乘极不方便。各个城市虽然都认识到绿色交通路权的重要性,但绿色交通设施完整度不同,如北方城市大都保留了较完整的自行车道,而南方一些城市或是城市中的一些干路取消了道路两侧的自行车道。因此,在保障绿色交通路权的实施路径选择上也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城市规模与形态、发展阶段、绿色交通设施的差异性。
2.4 提升道理综合承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路附属设施除了原来的过街天桥、地道、书报亭、公交站亭、自行车停车架等以外,又基于新的需求增加了公共自行车、电信发射塔、变电箱、早餐车、沿街摊贩等。如何识别哪些设施是道路空间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设施、如何合理安排设施以免影响市民正常通行,都有待深入研究。对此,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如何在确保人行道最小宽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道路空间承载公共服务设施。一些城市提出将市政、交通、公共服务设施与道路绿化空间结合设置,避免占用人行道;推荐不占用人行道的公交站亭型式;在导入街区导向标识系统的同时合并标志杆;利用行道树下、机非隔离带设置自行车停车等。
2.5 完善道路绿化工作
好的道路绿化不仅仅是行人、骑车人的需要,也是改善道路生态环境、形成良好街景和宜人环境的必要条件。在机动化交通的冲击下,一味追求通行能力,机动车道不断被扩充,道路绿化用地不断减少,大乔木种植被忽视。为增加交叉口机动车道数量,原有绿化被铲除,以致许多交叉口范围光秃秃一片,没有绿荫,行人和自行车不得不忍受烈日暴晒,道路景观遭到破坏。在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方面,需要从片面追求景观向景观、生态、宜人兼顾转移。
3 结束语
在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优化时,建设者要关注以人为本的实际要求,道路系统是围绕着城市居民的活动空间而建设的,城市可用空间在减少,建设性工程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优化利用道路空间不仅可以使城市现有交通系统更具完善度,道路建设工作还需考虑人行以及车行需要,有效调配多种出行需求,可以将一些基础设施增设到道路空间中,随着人本空间建设工作逐步开设,道路改造工作变得更为急迫,建设者要以城市空间利用情况继续建设绿色道路空间。
参考文献:
[1]李伟.(2017). 城市道路空间改善的问题和进展. 交通工程(2),6-12.
[2]陈萌,& 谷丰硕.(2014). 城市道路空间的协调与设计.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12),170-171.
[3]武晓霞.(2017). 关于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问题的研究. 中国林业产业(2)
论文作者:王洪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道路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系统论文; 自行车论文; 车道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