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目前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不仅包括建筑的外观还包括它的质量,这就需要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对一些细节予以更多的重视。混凝土的结构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的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土木工程建筑是非常常见的,施工人员主要利用相关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建设和维护,所以土木工程涉及面很广,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尤其是其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诸多特点,导致土木工程建筑需要进一步细化相关的细节,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混凝土属于符合性材料的一种,主要通过凝胶材料来粘合各种所需的材料,形成一种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种复合新材料主要是依照水和沙土根据一定比例做好胶合工作,并且通过相关设备搅拌,然后混凝土的性能得以实现。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进行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建筑通常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是基础底板和墙体以及一些楼梯结构,在浇筑墙体的过程中需要对墙体底部进行 5cm 的浇筑,在浇筑的时候需要重视使用的混凝土成分相同,与此同时,为了符合均匀性的目的,可以选择铁锹灌模的方式进行操作。在浇铸刚度方面也有一定的规定,通常条件下需要控制在 40cm,在建设基础底板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混凝土散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合理的方式让整体承受能力提高,确保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在设备和材料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重视相关细节,在我国浇筑方式很多不同的浇注方式,带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需要与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依照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相关的浇筑方式。
2.2温控技术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我国南北方气候温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施工前对建筑施工地区的环境气候进行科学的观察,进一步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可以对混凝土的配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或者对混凝土浇筑季节、时间进行调整控制。例如:控制混凝土结构配比率,适量减少水泥在混凝土中的配比率,达到增强混凝土密度,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目的;建筑工程在冬季施工时,将混凝土的浇筑时间调整在一天最高温,并做好保温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将后续模具的拆除时间、拆除顺序进行调整,避免因为温度问题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现象。
2.3拆模技术
在混凝土工程当中,应用混凝土模板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处于稳定状态,当所有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拆除模板。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需要依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具体原则进行操作,先将不承重的部分拆除,依照承重的顺次进一步的进行处理,模板拆除需要具有一定的时间规范,如果超过时间标准,也会影响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拆除的时候一定要对时间、温度、承重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不承重的部分,如果自身强度无法达到要求,就提前将其拆除,可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棱角,承重部分也需要依照拆除原则进行操作。
2.4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技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施工温度养护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浇筑工作完成后 12 h 内,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的温度通常在 5 ℃ 以上,部分建筑工程工期较长,在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温度达不到条件,可以使用添加剂达到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第二阶段,在浇筑工作完成后 12 h 内,养护手段主要为覆盖、浇水;第三阶段为模板拆除工作完成后,养护手段主要为喷水、浸水,达到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的目的。
3土木工程建筑中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因素分析
3.1原材料、配置方法不合格
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与完美的施工工艺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基础条件。材料在进去施工现场时,经常会出现复检不合格或者工程人员采购不合格的现象,这就可能会导致砼结构存在潜在的安全问题,也恰恰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混凝土无法满足所需的强度。使建筑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超承受荷载的要求,无法确保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同样,混凝土的配置方法不当更会影响其自身的强度,降低其自身承受荷载的能力,因此安全性能下降。
3.2水泥水化热原因
水泥在进行搅拌时会散发出一定的热量。在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十分大,随之而然地它的施工面积也会增加。但由于混凝土拥有着比较厚的结构断面,这就会直接影响到水泥的散热,热量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散发,这些聚拢的热量就会使其结构内部的温度升高,与外界环境形成巨大的温差,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4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的技术要点
4.1 建筑混凝土结构框架的合理设计
在土木工程建筑建设开展的过程之中,不仅仅要对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功能加强注重,还需强化对混凝土结构框架的设计工作,以此来为实际的混凝土结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便于混凝土结构方面施工技术的更好应用,其中主要包含建筑物本身的长度及高度方面的比例设计、混凝土结构的纵横墙面方面的设计等等,良好的设计工作的开展,不仅仅能够实现对混凝土结构方面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良好的调节,还能够实现对混凝土刚度的有效提升,进而提升负荷承载分布的均匀性及合理性。首先,在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工作的开展之中,应对混凝土结构基础的埋设深度进行准确的计算,以此来对实际施工之中地基方面所出现的混凝土沉降及不均变形现象加以解决。而后,在设计之中还可开展圈梁及构造柱的设计,以此来对土木工程建筑在混凝土结构方面的强度及刚度的有效提升。此外,还应针对混凝土结构做好隔热设计工作,通常可采用沉降量控制及沉降验算的方式,来对建筑混凝土结构框架的整体质量加以提升。
4.2科学生产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压强性能除受自身施工工艺的影响外,还受其自身的配比影响。通过合理掌控混凝土的配比能够提高它的质量与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做出以下相应的努力:(1)合理控制水灰比,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会受运输距离、施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提高了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他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含水率等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实满足施工的需求。(2)合理调整水灰比的换算。调整水灰比的换算是由于混凝土中骨料的含水量一般会高于砂石表面的含水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换算,确保水灰比能够满足施工需求,避免因为对部分含水量的遗漏导致混凝土抗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受到影响。
4.3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主要依据建筑的施工规范要求所确定的,比如说如果需要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的辅助剂,那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搅拌。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所处的环境都会影响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如果施工人员始终按照定型思维去进行混凝土搅拌工作,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为了能够使混凝土搅拌的更加均匀,选择先进的设备是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应该严格控制施工工艺,这就包括搅拌过程中的投料、次序以及时间,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将高质量的减水剂和矿藏拌合料应用到混凝土中,为其使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二者的使用降低了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改进了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情况,这给土木工程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的论述。
参考文献
[1]王天一.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207.
[2]贠鹏.土木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18(05):56.
[3]魏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18(05):72.
[4]衣方彬,周文进,裘锂锂.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4):111.
论文作者:王意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水灰比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