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文教学 作文教学 供文作文 仿写
一、绪论
作文中的“作”包括“写作”和“创作”,是一种行为,或者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文”包括“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是一种行为制作出来的成品,或者说是人类独具的一种精神产品。当然,本文中所讲的“文”,很大程度上是“一般文章”。作文是语文素质的综合表现,作文水平也就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尺。长期以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研究。当前的作文教学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以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深入的研究,如加强应用文的教学,作文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批改作文要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等等,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一种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即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导致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师生们事倍而功半。下面笔者将从供文作文(即以文学材料为范文的作文训练方式)的角度来论述作文教学应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这一论题。
二、现象及问题分析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上语文课只管提问,讲解分析课文,学生则忙于思考回答和做好记录。以致有很多学生语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名篇佳作也能背诵不少,甚至于写作特点、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也能随口说出一大串,可就是写不好作文。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将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课文是作文教学的主阵地,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良好载体,但师生们只为了单纯的应试,注重了讲和记,却忽视了练和写,导致了作文教学脱离了课文教学。这样一来,语文课实际上成了语言课和文学欣赏课,没有与作文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也就更谈不上独立创作较好的作文了。
有的教师在讲到作文能力与应试时说:只要应试作文写得好作文能力就强。其实,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明白,现在语文考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至少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是不全面的。于是就有许多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考查这一缺陷,让一些作文能力不强的学生在考前多记一些材料和例文,让学生临场发挥和依葫芦画瓢。如此一来,有些水平不高的学生也能考出好的作文成绩。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这种应试作文并不能代表学生创作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并不是学生独立作文能力的体现。实际上,平时不按部就班地训练,临考前再背材料应付的“强化训练”是不足取的,它只会使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完全脱节,只会使作文教学有名无实,只会使学生的创造火花湮灭于萌芽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作文能力也就成为了空谈。
也有教师简单地认为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相结合,进行供文作文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不算是自己的东西,与培养学生独立作文能力没有关系。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要培养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也应该有一个过程,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供文作文训练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作文能力的初始阶段。学生学习了许多优秀作品,还只能说对写作有了感性认识 ;学习了各种理论知识,也只是为作文作了准备;根据已有文章去仿写、改写等才是初步的写作阶段。况且,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思想健康、结构清楚、语言规范且各有特色的好文章,在各个方面都足以作为作文教学的范文。在当前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没有普遍通行,农村中学图书资料匮乏的情况下,课文更应是师生作文教学的依据。那种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学生囫囵吞枣地
去啃名著、背“作文秘诀”、模仿《作文选 》等而忽视课文的做法实在是舍近而求远,舍本而逐末。
三、供文作文训练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方法
人们历来就讲“文无定法”,但作文训练应该是“训练有序”。《中学语文教学原理》就为我们提供了作文训练的十种方法:⑴ 仿写;⑵ 扩写;⑶ 续写;⑷ 补写;⑸ 组写;⑹ 改写;⑺ 缩写;⑻ 反写;⑼ 想象描写;⑽ 写读后感。
(一)仿写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途,也是形成独立作文能力不可缺的拐杖和桥梁。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此方法,能使学生继承许多优秀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以下就模仿的内容、方式及使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文风格多样,各有千秋,值得模仿的方面很多,就其具体内容来说,可以模仿课文中的词汇、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结构方式、感情色彩和语言风格等。
词汇和句式的模仿比较简单。课文中用得准确传神或有特定含义的词都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仿写句子,要求使用同样的词。句式的模仿很灵活,效果却不可低估。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组描写百草园美好景物的句子:不 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通过强调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和趣事,概括了百草园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引导学生模仿该句式写童年时代的趣事,既让他们回忆起了童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又能使他们在此比较中找出最有趣的。若在作文时能将一组这样的句子运用于开头,必能使作文增色不少。
修辞能使文章内容表达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头脑中已装了不少有关修辞的知识和具体范例,但在作文实践中,他们往往缺乏迁移能力,很少运用修辞手法,即使用了也少有新意。若教师在上语文时经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体会并模仿课文中优美生动的修辞文句,那么学生修辞运用方面的迁移能力将大为增强。如在教朱自清《荷塘月色》时,学生为那新颖恰当的比喻和通感手法所折服,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如银的清辉一泻而下,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从天上悠悠
传来”。这与朱自清的“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歌楼上渺茫的歌声”相比之下模仿痕迹明显,但熟能生巧,随着体验的加深,这样的学生会写出更好的句子。这就远胜于那些只欣赏而不敢动笔的学生。
以上谈的是修辞方式用于词句,许多修辞方式也能应用于段落篇章。陈望道先生所例举的四十五种修辞格中,能用于篇章的就有十来种。如有的文章把“段”排比起来,构成“排段”。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就采用了这种修辞手法:
……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学生写作时,也可借鉴这种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气势或感染力。
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也可以模仿。由于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顺序大抵是按表达方式归类的,所以在作文之前结合有关课文进行归纳、比较,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很自然地进行模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构方式的模仿适应于那些结构上有鲜明特征的课文。例如有的课文使用倒叙、悬念能深深地吸引人;有的课文使用对比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以上所叙的文章是模仿作文的难得材料。在学生准备了材料后,启发他们根据课文结构特点组织材料,使文章波澜起伏,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学习议论文和应用文时,尤其要注意结构上的模仿。如议论文论证方式的模仿、应用文格式的模仿实际上都属于此类。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色彩是如何表达的,也可以进行模仿,模仿文章的感情色彩要从整体着眼,不能局限于字词方面,应先引导学生体验感情,再联想生活中的材料进行作文。例如杨朔的散文体现了对平凡劳动人民由衷的赞美与敬佩之情,指导学生模仿时要引导他们多写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冰心的散文满腔柔情,就要让学生回味家庭生活中的脉脉温情;丰子恺的文章充满童趣,可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傻事傻趣等。学生在作文之前已有体验的感情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在字里行间,实际上也就达到了模仿的目的。
作者的生活环境、经历、个性不同,写出来的文章会呈现各不相同的语言风格。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作文能力之后,就可以模仿语言风格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独立作文的能力 ,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在学习鲁迅杂文时可模仿其凝炼、犀利的语言风格,学老舍可模仿其平实、简洁、幽默的语言风格。
综上所知,文章各个方面的特色都可作为写作模仿的内容,只不过有的从小处着眼,有的从大处着眼。
2、从模仿的具体方式来说,有局部的单一模仿和整体的综合模仿之分。
局部的单一模仿是指模仿文章的一部分或某一方面的特色。这种模仿中最有效果最灵活的莫过于模仿片段。片段仿写不占很多时间,不影响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它能模仿以上所述的各方面的内容。如学习《春》的时候,可让学生结合观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式,可写当地的春景片段,如《春天的田野》、《春雨》、《春花》、《春草》等。在学习闰土父亲捕鸟的片段时,一系列准确的动词也可让学生写片段进行模仿。
另外,片段的模仿还可使用于学习长篇小说时。长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往往十分精彩。学生结合小说模写相似的片段,实际上也是汲取其中精华的一种方法,这也弥补了小说教学中难于设计作文训练的不足。
整体的综合模仿是指对课文从内容到形式各方面的模仿。这就要求模仿时选用相类似的材料、抒发相类似的情感,表达类似的观点。但这种模仿占用时间过多,效果也不及局部的单一模仿。
3、仿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仿写毕竟只是学生由接受写作知识到独立作文的一个过渡阶段,不能代替独立作文训练。既要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但也不能脱离独立作文训练。教师要予以正确指导,使学生最终从模仿中走出来,汲取课文中的精华,提高独立作文能力。
其次,作文教学只能渗透于课文教学之中,要灵活运用,不可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再次,歌功颂德也有层次,要区分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阶段。作文水平低的学生仅要求其形似,水平高的学生则要求其神似。随着学生基础的加深与作文水平的提高,
歌功颂德的难度也要加大,直至越来越接近于独立作文,毕竟仿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二) 供文作文训练和课文教学相结合的其它方法
1、改写
《中学语文教学原理》中将改写与扩写、缩写、组写并列为同一层次,但笔者认为应该分属于上下两个层次。改写是根据原文,对篇幅、体裁、结构、人称、素材等方面作出改动,重新写作成文。
篇幅的改写有缩写和扩写两种类型。缩写一般要把握文章的中心,缩去细节,叙事的过程宜简,语言表达要简洁,尽量少用修饰词语;扩写则与之相反,要求围绕中心增添一些合情合理的细节,可添加准确的修饰成分,使内容更具体充实,这类改写对于提高语言概括能力大有好处。
体裁的改写,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体裁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这种改写往往受原体裁的影响,难于写出新体裁的特点,教师必须随时给予启发。例如笔者在教学生改写《白毛女》时,要求学生改写为,《白毛女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层次不清、详略不当、过渡不妥、首尾不能照应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在体裁特点上设计提问。如:⑴ 改写后的材料是否详略得当?先后顺序是否正确?⑵ 故事的各部分如何链接?⑶ 怎样开头更吸引人?怎样结尾才能照应开头?经提示后,学生的调整、修改就不难了,再与原作比较,就会更清楚地掌握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
结构的改写可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组织材料的能力。顺序可改成倒叙,倒叙也可改写成顺叙;时空线索也可转换为以情节发展或事物为线索。
人称的改写重在训练学生根据不同材料选择不同的表达角度, 如第一人称长于表达心理感受;第二人称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第三人称长于客观叙述。
组写是根据不同文章中的不同素材重新组合成篇。一经组定, 有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各类改写重在训练写作的技巧,对于学生掌握行文章法、
锻炼写作技巧不无裨益。
2、补写、续写、想象描写和反写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补写文章未尽之事或未尽之意,或反其意而写之,都不失为在课文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的好方法。如学习《小麻雀》后,在组织学生讨论小麻雀是否死了,再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又如学完《小桔灯》,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设想当年的小姑娘现在的境况,再写一篇《寻访“小姑娘”》。
3、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求先认真细致地读,读懂了才会有所感受。作文时先要概括课文内容,然后结合实际发议论,谈感想,不要写空话。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重视该方法,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不管是改写,还是补写,都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原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弄巧成拙。劳而无功。
四、结论
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课文的示范之下,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同样,课文教学中渗透了作文教学,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的语文知识。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克服作文训练的盲目性,少走弯路。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的紧密结合 ,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是一种使作文教学大面积丰收的方法,实用性强,是当今作文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参考书目:
《中学语文教学原理》 作者:周庆元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
《作文学》 作者:张会恩
《实用汉语篇章学》 作者:吴启主、李德裕
《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论文作者:刘亮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能力论文; 文章论文; 独立论文; 方法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