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暖通空调设计中节能技术和措施的分析论文_魏代林

关于暖通空调设计中节能技术和措施的分析论文_魏代林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摘要:节能减排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从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能采用的节能技术和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节能设计中注意的要点、简要介绍了常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

关键词:供暖空调能耗、节能技术和措施、冷(热)源、输配系统、末端系统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0%以上。建筑能耗主要由供暖空调能耗、照明能耗及其他生活能耗组成,其中供暖空调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供暖空调能耗约占50~60%,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中,采暖能耗更是建筑能耗的主体。由此可以看出,节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节能降耗成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关键环节。

1.暖通空调节能设计中注意的要点:

(1)合理选择设计参数

a.室内设计参数选择,包括室内温湿度、新风量、通风量等。从能耗角度来说,核心思想是设计参数应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符合规范规定的范围,不应随意提高标准。因为在冬季,空气温度每降低1℃,将节约10%~15%的供热能耗,在夏季,空气温度每升高1℃,将减少约10%的空调能耗。

b.热媒参数的选择。首先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可采用低温供暖、高温供冷,一来提高冷热源设备的运行效率,二来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和低品味热源。

(2)精心的设计计算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实际的大部分工程大都存在“四大”(主机装机容量偏大、管道管径偏大、水泵风机配置与末端设备偏大)现象,造成系统初投资增加、机房面积增大、系统的运行能效比低和系统运行调节困难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设计人员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采用指标估算法或过度增加所谓“安全系数”,二是人们对室内温度的理解不同,觉得夏季要冷、冬季要热,这才是好的效果,这就与设计出发点和舒适性空调的设计原则相违背。只有通过详细的计算,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中,主要有负荷计算、水力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a.冷、热负荷计算是设计的基础数据来源,负荷计算的要求已经成为规范或标准的强制性条文,尤其是夏季空调的冷负荷,在施工图设计时应进行逐时、逐项详细计算。

b.水力计算的结果主要用于对输送能耗的评价,根据水力计算的结果选择风机风压或水泵扬程,并最终确定设备输送能耗满足要求。

c.设备容量的设计计算应以符合系统要求为基本原则,不应该无原则增加所谓“安全系数”和富裕量。

(3)合理的系统设计

不同的系统形式会带来不同的能耗,进行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项目规模、使用功能、设计要求、规范标准等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例如,自然通风能满足卫生、安全、使用要求的,就不采用机械通风。

(4)合理的控制措施

暖通空调系统是按照最大负荷设计的,而实际运行基本上是处于部分负荷状态,如果系统设计不能满足部分负荷下运行的要求, 那系统的能耗是很大的。实时控制的目的就是使系统的能量供应与需求相一致,通过对主要环节进行质(量)调节,减少过多的能源消耗。设计应关注系统全年的运行能耗,它是节能设计最终运行效果的综合评价。

(5)系统调试及运行管理

合格的系统调试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是设计意图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设计应该对系统调试和运行管理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

(6)节能设计意识

节能设计应该成为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行为和理念,对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暖通空调系统中常用的节能技术及措施:

(1)冷、热源系统

选择冷、热源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建筑规模、功能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政策、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方面的相关规定,应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a.优先考虑低品质能源的使用,尽量提高低品质能源的利用效率。

b.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

c.根据系统的负荷性质及特点,做好冷热源设备的容量及台数的合理配置。

d.冷热源设备的选择,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设备的热效率、性能系数(COP)、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能效比(EER)以及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等应符合国家节能标准的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同种类型中更高效、节能、环保的产品。

(2)输配系统

暖通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占整个系统实际能耗的比例较大,这主要体现在输送设备运行时间往往比主机长,降低输送能耗是节能设计的又一个重点。

a.输送设备主要是水泵及风机,选择较高运行效率的输送设备至关重要,对于定速设备,主要关注其设计工况点的效率,对于变速设备,还应关注其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效率。应将风系统的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Ws)和水系统的耗电输冷(热)比[EC(H)R-a]控制在规定的限值内。

b.冷、热水系统的管路布置和管径的选择计算,应减少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在热力入口及干管分支处,要根据水力平衡的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

c.供暖空调系统采用变流量系统时,输送设备易采用变速调节控制。

d.供冷、供热管道与设备应采取保温保冷措施。

(3)末端系统

a.末端系统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采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控阀,实现分室、分区控温,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水阀和风速相结合的室温控制方式。对于公共建筑,还应对室内温度的设定值进行范围限制。

b.系统的设计应根据房间功能和朝向进行分区、分环路设置。对于高大空间宜采用辐射供暖供冷、分层(分区)空调技术。

c.同一个空气处理系统中,不宜同时有加热和冷却过程。

d.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必须有适应新风量变化的运行措施,可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

(4)监测、控制与计量

a.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计量是非常必要的,它对降低系统的实际运行能耗有重要的作用。内容主要包括参数监测、参数与设备状态的显示、自动控制与调节、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中央监控及管理等。

b.对能量进行计量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措施。能量计量不仅便于收费管理,还能提高公众的节能意识、促进行为节能的发展。锅炉房、换热站、制冷机房等能量供应中心应进行能量计量,楼栋、热力入口、不同的使用单位或区域、住宅每户等能量结算点也应设置计量装置。

c.锅炉房、换热站应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供热量控制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供热系统进行总体调节,使供水温度(质调节)和流量(量调节)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或末端需求变化进行调节,实现按需供热,达到最佳的运行效率和稳定的供热效果,气候补偿器是比较常用的供热量控制装置。

d.应对锅炉、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风机、空调机组、阀门等设备进行连锁控制、顺序启停、运行台数控制、转速控制、流量优化控制、压差优化控制等。

(5)其他节能技术与措施

在有条件,且经济技术分析合理时,空调系统可采用以下节能技术:空气热回收技术、冷却塔供冷技术、直接或间接蒸发冷却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溶液除湿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水环热泵空调技术、吸收式制冷技术、蓄冷蓄热技术等。

3.结束语

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方面的节能措施还有很多,需要设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严格遵守标准规范的要求,使各项新的节能技术能得到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论文作者:魏代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关于暖通空调设计中节能技术和措施的分析论文_魏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