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大学生的学术咨询_学习理论论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学业辅导探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本主义论文,视角论文,学业论文,学习理论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14)01-0129-04

       学业辅导是指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目的,通过组织校内外相关力量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的教育活动。当前大学生存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偏功利以及学习压力大、适应性差的状况。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内在学习和自由学习的理念,为构筑一个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学业辅导体系提供了理论启示。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学业辅导的启示

       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具有整体性、先天倾向性。其整体性体现在其从整体人格来看待分散的行为,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先天的倾向性体现在其关注影响、决定行为方向的个体内在特征,“环境因素往往被视为限制和阻碍,一旦摆脱负性环境制约,实现的倾向会积极引导个体选择那些开阔生活的环境”。[1]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内在学习论。马斯洛将学习分为内在学习和外在学习两种。外在学习是指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内在学习则是指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外在学习不是由学生自己决定的,而是外界强加的,“学生所学到的一切,对他个人的心智成长,毫无意义。”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赚取学位”是外在学习的弊端。[3]二是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这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就是要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也就要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教学的过程而非教学的内容,重视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三是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罗杰斯提出了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的四个要素:(1)个人参与,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的投入;(2)自发学习,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仍然来自于内部;(3)全面发展;(4)自我评价,学习是否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否对知识明了,这些学生自身是最为清楚的。这种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由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最为重要。四是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提出一个“学习促进者”的概念,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教学,而在特定的心理氛围,这种因素存在于“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促进者要做的就是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仅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4]总的来看,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内在学习和学习动机的自我实现性,同时强调情感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环境创设对学习的作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有赖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业辅导的意义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潜能,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这就规定了学业辅导的两个方面,即学生学习动机的正确激发、学习环境的创设。源于人的成长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潜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所在,内在学习强调学习的这种内在驱动性,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要挖掘这种内在的自我实现的欲望。学业辅导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保证学生缺失需求的满足,并不断为学生成长需求的满足创设条件,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持久和活跃。学业辅导的另一个价值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一个信任、温暖、和谐和积极的环境。这种环境更重要层次是心理环境的营造,它通过构设充满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活跃和和谐的同学关系等人际关系保证学生情感的健康和积极以促进学生适应环境、融入学习氛围,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实现,并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学业辅导就是从学生主体出发,内部激发学习潜能、外部创设学习环境,内外结合。学习动机的激发注重激发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也即学习的欲望是来源于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将自身生命的完善与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使命感,这种学习动机是高尚而持久的。学习环境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发展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不再是一种权力关系,而是一种伙伴关系,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适合学习的心理氛围。

       二、当前大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大学生学习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环境不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大学生学业成就水平的增长,阻碍学习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外部驱动较强、学习行为不积极

       首先学习动机的外部驱动多、内部驱动少。在2011年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中,为获得职业资格或公务员考试、通过留学、专升本、研究生选拔等相关考试而开展学习的学生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分别为49%、59.1%[5];在2012年的调查中这个比例分别上升到了为50.5%、59.8%[6]。一般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资格认证和为未来职业生涯做准备,这明显地带有功利性的色彩,这种在外部压力驱动下的学习必然是与高等教育的目的相悖的。此外学习动机结构的调查中,就业压力之下以资格考试为动机的学习占到了排名第三的比例,第一是适应社会、第二是知识学习,这表明了学生学习动机是在当前就业压力下出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的考虑而进行学习的较多。

       在对学生学习压力的调查中,10年、11年、12年三年的数据都显示了不能容人乐观的现状。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分别占到47.9%、27.9%、24.5%。研究生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和经济压力。24%的研究生承受的精神压力和本科阶段相比明显增大了,47%的学生表示压力有所增大。77%的研究生表示承受较大的就业压力。[7]这样的数据说明学习动机的外部驱动或与当前的就业形势较差有关。

       第二,学习动机的功利化致使学习行为不积极。课堂表现不活跃、不积极,与教师的互动较少、课前准备和课后强化少。在2008年对研究生学习的调查中发现:尽管研究生教学强调学生参与和课堂讨论,有38%的学生从不或很少参与课堂讨论,有5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有44%的学生从不或很少在课后向教师个别请教。[8]在10年对高校各类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调查中也验证了这种问题的广泛性。首都高校学生各项学习行为“从不或很少”发生的频率分别为:“在课堂上做汇报”占58%,“在课堂上提问或主动回答题”占56%,“课前预习”占48%,“课后向老师个别请教”占46%(较08年下降10个百分点),“课后与同学讨论和课程相关的问题”占30%,“利用图书馆资源”占27%,“课后上自习”27%,“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或课堂讨论”占23%,“作课堂笔记”占17%。]7]学习动机的功利性与教学的生硬、落后等特点汇合,形成了这种学习行为懒散的现象。甚至逃课、作弊和抄袭论文现象也屡见不鲜,约有73%的研究生曾经逃课,6%的经常逃课;20%的研究生曾经考试作弊,其中2%经常作弊。对于抄袭他人论文这种严重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有24%的研究生曾经参与,7%有时会抄袭,2%经常抄袭。[8]65%的大学生有过逃课行为,66%的学生抄过作业,61%的学生有过没完成作业情况。[7]这反映了当前高校学生学风不良现象已较为普遍。

       (二)学生的环境适应较慢、师生关系有待改进

       学习环境方面的问题主要反映在适应性上。在2012年对首都高校大二学生的跟踪调查中,以独立性形成和目标规划为指标进行调查统计大二学生的转折完成情况(也即能够良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结果显示只有5%左右的学生很好地完成了转折[9]。完成转折的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能力发展成正相关关系(见下表)。

      

       这个结果显示了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较差,这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学和学业辅导方面的原因。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构建一个适合学生融入的学习环境成为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

       学习环境包括学习任务的加重、学习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建立等,尤其人际关系的建立最为关键,在无法与老师、同学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情况下很难舒适、积极地进行学习。调查发现师生的互动状况堪忧,学生在娱乐休闲、生活情感发展、社会关注思考等方面能经常得到教师帮助指导的比例都较低,40%-60%的学生表示从不或者很少在这些方面和教师产生互动。[7]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有40.7%、27.1%、34.25%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和辅导员交流过,分别只有7.8%、5.5%、5.7%的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烦恼和挫折时才会想到和辅导员交流。且辅导员的辅导以入党、就业事务为主,而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交流较少。这些数据显示了师生之间缺乏信任而少交流的现状,这显示了师生关系的不佳状况有待改进,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不佳的状况显而易见。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学业辅导体系的构建

       根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和大学生学习困境的现实,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学业辅导体系。

       (一)激发和导引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通过两个路径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第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在活动、实验、阅读以及各类问题的讨论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第二便是将外部动机不断转化为内部动机。在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中,就业压力的驱动是当前第一位,这也使得当前学生学习动机多有资格考试驱动。将这种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学生自身特点结合、与国家社会发展结合,使得学习不再是学生未来生活的一种准备,而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兴趣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构建伙伴式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师是“学习促进者”而非传授者,这种提法真正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业辅导体系就是要承担这种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职位、信任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信念,给学生学习创设一个温馨、和谐又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首先,师生在学习事务上的互动要增加。改进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策略、方式上改进,多采用讨论、研讨等形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其次,要拓展学业辅导的范围,将情感辅导作为学业辅导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情观,帮助学生在感情困惑和烦恼中妥善解决、逐渐成熟,形成良好的情感生活。第三,要关注和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在反应,从而进行调整。从经验上,要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自己曾经学习的过程结合,身临其境,体会学生学习困惑的细节,从而有的放矢。最后,建立起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要真诚、真心、真意地帮助学生,从学习、就业到生活、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不再是学生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学生生活的引路人。

       收稿日期:2014-01-05

标签:;  ;  ;  ;  

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大学生的学术咨询_学习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