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配置是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正常生活和生产下的生态水资源协调发展,达到水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的目的。该研究结合流域生态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满足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要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为生态水文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环境;规划
引言
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对过去施行的水资源配置模式提出了全新要求,把节水因素充分考虑到配置方案当中,是使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需求。但以往的配置过程极大的弱化了对节水方面的关注,导致水资源的配置和社会建设与发展脱节。对此,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导向,结合发展现状,在做好需水预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项节水指标,对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适宜的新配置模式。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使得人们把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在这方面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还没有明确,还在逐步探索之中,但其作用已经十分明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带来的发展的恶果也越来越明显,生态环境建设是着手对于遭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重新建设。《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就我国陆地部分而言,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采用的手段不同也可分为两种:①植被建设,借助生物措施;②工程建设,使用工程措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生态环境建设作出努力,其中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水土保持以及沙漠化防治。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在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由生态过程和生产过程所决定的总需水量和总耗水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差额就是所谓的缺水量。当前我国主要存在3种缺水类型,一是水源性缺水,虽然国内水系较为发达,但水资源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均衡。从时间分布来看,夏秋多、冬春少;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丰北缺,尤其是华北、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南方四片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二是工程性缺水,某些地区有一定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水资源工程和供水工程而造成供水短缺。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也较为突出,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水质性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后致使水质无法达到饮用标准而引起的缺水,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较为普遍,当前部分农村饮用水质仍然无法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2水资源保护任务艰巨
(1)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耕垦历史,但是我国却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分布广、强度大、危害严重。据统计,当前全
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不足15%,有些地方甚至不足2%,水蚀风蚀均较严重。
(2)次级河流污染严重。对次级河流污染的治理既是全国性的难题,同时也是世界性难题。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高增长、高效率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型企业将废水废料不加治理直接排放到城市中的次级河流,再加上地方政府“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导致城市次级河流污染日益严重。
三、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策
3.1植被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经济环境建设中的乱砍乱伐、污染等都会破坏生态环境,造成大气污染、植被破坏、水文破坏等,这其中植被破坏尤其是关键,植被与其他几方面息息相关。生态环境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植被恢复。植被建设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森林植被至关重要,其适应性和稳定性都极强,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也关系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森林植被储备能力较强。森林植被可以对各个层级的水分进行拦截、吸收和锁住。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四个气候带中的森林对降水的储蓄能力最高可达约170mm。
2)森林可以调节河川径流。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可以将地表径流的水分锁住转为地下水,在暴雨或洪峰来临之时,起到延缓和削弱的作用,地下水也可以帮助渡过枯水期,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很大作用。
3)森林能保护水质,改善流域水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可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过滤污染,达到保护水资源的目标。这一成果已经被证明,因此许多国家都使用森林来对水进行清洁。
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水土保持工作来应对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工作要高度关注被水侵蚀的对象,进行防治工作,因此对水资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增加蓄水能力,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更好的拦截降水,缓解农村人用水困难等问题,增强土壤的含水量,可有效抵御干旱。此外,水土保持的植被面积在不断增大,可有效锁住水分,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减洪增枯,提高河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水土保持工作增加了植被的面积,其对地表水流的拦截更加显著。这可以有效减缓或者延迟洪峰的到来,避免造成破坏,同时,在枯水期,植被可以使用地下水来补充水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改善水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工作对于改善水质的作用与植被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水土保持工作有效锁水、调节水流、改善水质等都能为农业建设提高更多的良田,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成功的事例多不胜数。因此,水土保持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3荒漠化防治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土地荒漠化多数是因为水分不足、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其中风力侵蚀造成的土地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特点也较为明显,文章对荒漠化防治的阐述主要针对风力侵蚀造成的荒漠化地区。
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就是干旱、缺水。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半干旱、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与植被间已达成一定的平衡,一般不会造成沙漠化。突然沙漠化的原因是现代经济发展造成的不管不顾的乱砍乱伐、过度开发等。防治荒漠化首先要根除这些原因,退耕还林、种植植被,甚至需要一定的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完成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破除荒漠化首先要破除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要呵护现有植被,充分利用降水,选择适应自然环境的植被来锁住水分,避免水分的过渡蒸发,这一过程需要使用部分水资源来完成。为了使植被能够顺利安家落户,要准备足够的河川生态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对用水进行合理规划,留出灌溉用水。总而言之,荒漠化的防治工作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这就需要对水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
四、结束语
经济发展不应该是竭泽而渔,而是要可持续的,有利于子孙后代的,这就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合理进行退耕还林、注重水土保持、进行沙漠化防治等工作,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能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对减少水资源污染,保护水资源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俞祎波,董增川,刘淼,陆小明,朱斌.水资源配置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研究[J].人民黄河,2018,40(07):42-45+50.
[2]霍礼锋.典型干旱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以吐鲁番市高昌区为例[J].水利技术监督,2018(04):222-226.
[3]陈长江,刘家明,余凯波,熊坤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生态环境规划[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07):19-23+156.
[4]叶舟.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中激励相容的制度研究[J].小水电,2018(03):5-9.
[5]孙洪凯,张淑祥,于小苇,陈雪.辽宁水资源配置北线工程质量的管控[J].东北水利水电,2018,36(06):59-61.
论文作者:徐慧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水资源论文; 植被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作用论文; 森林论文; 水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