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编制及实施探讨论文_王文博

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编制及实施探讨论文_王文博

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 362000

导学案,是指在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研究,精挑细选编制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材料,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问题、练习检测等环节。导学案教学模式,指的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是学生以“学”为主,老师以“导”为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导学案的编制策略

1.导学性策略。新课程提倡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既要有学习内容的指导,又要有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其导学性。在地理导学案设计中,将学法指导贯穿导学案设计的始终,突出地理导学案“导学”的功能,可在地理导学案中设计任务提示、学法指导、解题思路及方法等指导性的内容,并将其与地理导学案中各个模块相结合,真正做到地理导学案“导学”的功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主体性策略。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学生学,强调的是接受性的学习。而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导学授课,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有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方便学生把握整体知识脉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不再是课堂主导者,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编写一节课的“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状况,做到“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层次性策略。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个体之间差异决定他们所处的学习小组、班级、学校也必然存在不同,在编写过程中要遵循分层设计原则。分层设计贯穿于地理导学案设计和学生学习的始终。

分层设计地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究问题、检测练习、评价标准等。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将难度不一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一定梯度、符合各个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解读知识、探究问题。既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所收获也不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掉队,实现整体与个体的共同进步。

4.探索性策略。探究性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的起点,没有对问题探究过程,学生就不能够真正独立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导学案编写中把知识点加工成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把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是高效学习的重要措施。问题应具有启发性,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索过程中能够获取知识、感悟知识。通过问题的解决,转化成学生能力的养成。

二、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流程

1.设置预习环节。教师在融合大量资源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精心编制成各种形式的预习内容进行导学。教师提出预习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做什么、怎样做”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有了简要了解,记录学习中的难点,课堂上学生便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合理分配注意力。

2.合作探究环节。在地理“导学案”课堂模式中,课堂是完全属于学生的,那么在课堂上,小组的组成是相当重要的。合作探究可以是组内合作,也可是组间合作,交流对问题的不同观点,以便发散学生思维。

3.教师点拨归纳。经过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学生仍有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需有针对性,对于学生不会并感到十分困惑的知识,教师应做到“雪中送炭”,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或调控。老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老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和点拨的标准。

4.布置分层作业。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作业体现在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基本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完成;选做题是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不选、少选或全选。这样,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按照不同类型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辅、集辅,坚持导优辅差。动态的发展评价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鼓励,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

5.教学感悟反思。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反馈信息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即做出及时评价。评价主体既可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评价过程在教师和学生间形成信息的交换,通过师评、自评或他评正确认识教学结果。根据教学评价,做出教学反思,反思内容应包含整个教学过程,如导学案编制的质量、教学方法选择适当与否、学生参与程度高低等。

导学案的编制是具体实施的关键,教师不能马虎行事,必须遵循集体备课的程序,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结合地理地域性和社会性特征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优质的内容,齐心协力编制出优质的导学案,为其有效实施、打造高效地理课堂做铺垫,为学生良好地理素养的养成提供较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轩群英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4,10。

[2]连秀丽 高效课堂视角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改进策略研究[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王文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编制及实施探讨论文_王文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