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分析论文_唐霖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分析论文_唐霖

唐 霖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410007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CT灌注成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例脑局部缺血患者CT灌注成像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CT增强扫描未发现其他异常病灶。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CT灌注成像,7例I1期,8例I2期,5例II2期。结论:CT灌注成像能及时发现患者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区分低灌注脑局部微循环病理生理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CT灌注成像

脑血流量降低至急性脑梗死发病期间,出现脑组织局部灌注压力降低、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以及神经元功能不可逆变化,即为脑梗死[1-3]。在发生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阶段,行早期诊断并且明确缺血半暗带,使其在有效灌注时间之内采取溶栓治疗,使得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功能得到有效抢救,这是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CT灌注成像表现,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断为局部脑缺血20例患者,17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其中9例女,11例男,年龄为43岁-71岁,平均为(50.34±6.43)岁;病发时就诊17例,病发后1h-3h就诊3例。按照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本组均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脑梗死6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脑白质疏松3例。

1.2 方法

应用MR机(Philips Gyroscan 0.5 NT);GE Hispeed CT/ICT 机。所有病例均采取CT常规平扫与CT增强扫描,放射冠区与基底节区采取CT灌注成像检查。CT灌注成像检查方法:矩阵为512×512,层厚为10mm,欧乃派克为对比剂,曝光时间为1s,注射速度为8ml/s,40ml为总剂量,通过肘静脉注射;在注射药物同时持续40s扫描,共40层,采取数据处理,取得CT灌注成像参数图;按照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CT灌注成像分期进行诊断。MRI检查主要包含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1 2100ms、TE 160ms、TR 8303ms、MRA;T2WI(TE 115ms、TR 4149ms),T1WI(TE 15ms、TR 487ms)。

2 结果

CT平扫:正常8例;侧脑室周围白质密度对称性低4例;左侧颞叶大面积陈旧性脑梗塞病灶2例(大小为2.1×4.6cm,CT值为7Hu);丘脑、放射冠区以及基底节区多个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6例(共22个,病灶直径为0.3cm-1.0cm,CT值为2Hu-11Hu)。CT增强扫描:陈旧性脑梗死病灶6例,未发现其他异常病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T1WI长T1信号病灶7例,同CT平扫、CT增强扫描所显示病灶数目一样,T2WI长T2信号与长T1信号相比,病灶数多12个,左侧颞叶大面积长T1、T2信号2例,侧脑室周边白质长T2信号4例,MRI检查正常7例。MRA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变细2例。

CT灌注成像:7例I1期,以丘脑基底节区、分水岭区峰值时间延长为主要表现,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以及脑血流量正常。8例I2期,基底节与颞叶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延长,脑血流量正常,脑血容量升高。5例II2期,其中大面积脑组织局部低灌注3例,表现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降低;峰值时间、平均通过时间延长。

3 讨论

在脑梗死前期,脑血流灌注压降低,脑代谢储备力失代偿,在缺血缺氧的影响下,脑组织神经元代谢紊乱,细胞进入大量离子,出现神经元死亡。脑梗死前期影像学分期与诊断,能使医生掌握患者病情,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在患者病发4h-6h后,正常脑组织同栓塞部位密度相似,常规CT扫描难以区分。脑梗死前采取CT增强扫描,虽然脑血管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但由于侧支循环不够,造影剂难以灌注至梗塞区血管,严重缺血,造影剂渗入毛细血管浓度比较低,不足以增强病灶,脑梗塞前期局部低灌注无法显示,所以,CT平扫、增强扫描,对于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难以诊断。对于细胞毒素性水肿,MRI较为敏感,表现为T1、T2长信号,能早期发现患者脑梗塞病灶,区分细胞中的血管源性水肿与细胞毒素水肿,所以,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MRI明显优于CT平扫,能客观的将血管闭塞与大血管变窄显示出来。

周海婷[4]报道显示,对于临床症状明显疑为脑梗塞患者,如果MRI、CT检查正常,需采取CT灌注成像检查,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能及时发现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情况。本文研究发现,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MRI增强扫描,均只是从客观方面发现脑梗死病灶,MRI、CT只能在脑神经细胞缺氧缺血发生坏死、细胞水肿以及脱髓鞘后才能将病灶显示出来。CT灌注成像可以在脑血流速度变化以及脑局部微血管无代偿性扩张时就能经平均通过时间延长显示出异常情况,即为CT灌注成像I1期。在发生脑局部微循环代偿性扩张以后,峰值时间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脑血流量正常或者是降低,脑血容量正常或者是升高,即为I2期。在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以后,星形细胞发生肿胀,对局部微血管产生压迫,平均通过时间与峰值时间延长,脑血流量降低,脑血容量正常或者是降低,即为II1期。局部微血管闭塞或者是变窄,发生局部微循环障碍,峰值时间与平均通过时间延长,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降低,即为II2期。与CT平扫、CT增强扫描、MRI平扫、MRI增强扫描相比,CT灌注成像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有着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裕,冯东侠.CT脑灌注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J].江苏医药,2012,38(04):102-104.

[2]崔红领,崔庆,周陈鹏.多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超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7):133-137.

[3]陈婷,郭大静,赵建农,等.320排容积CT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07):49-53.

[4]周海婷,肖喜刚.低剂量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缺血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05(05):67-69.

论文作者:唐霖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现分析论文_唐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