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分析论文_马红娟

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30038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软件工程技术与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紧密结合,为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电力企业运营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针对光伏微电网在安全、经济、实时、可靠、稳定、人机交互等多方面的特殊要求,综合分析了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重点介绍了工程化过程中的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给出了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实现步骤,说明了软件工程化应用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中光伏微电网接入容量的不断扩大,对数据采集量以及设备之间灵活协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调控管理更是依赖于智能型专业应用软件与可靠性专业应用软件,即在电力系统通用软件功能的基础上融合光伏预测、负荷预测、优化调度、自动发电控制及潮流分析等各种先进算法,集成微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和微电网规划设计系统等应用软件。另外,针对光伏微电网组网结构灵活性和规模化要求,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能发挥其模块标准化、扩展性强等工程优势。

一、微电网的概述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电力成为了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型电网的建设很好的解决了能量互补的问题,然而一旦电网系统发生事故,就会发生大面积停电。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内接连发生在中国南部的几个大型停电事故,如汶川地震和南方雪灾,电网的大面积停电充分暴露了我国电网的脆弱性。

微电网具有安装位置分散、灵活等特点,适合分散电力资源的分布和需求,延缓了传统电网传输和分配网络的升级和更新所需的投资,也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的投资,希望能使能源的利用多样化。

二、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分析

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在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平台基础上,采用专用的优化调度和控制算法对底层设备进行发电、储能控制及其监测保护,以实现业主利益的最大化,提高电力监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并为系统集成商的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2.1软件系统广义分层

根据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关联结构及其运行控制的功能需求,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广义上可划分为三层结构形式,即物理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图1)。

2.2.1物理层。物理层主要面向环境底层设备(包括直接与被测量对象相连的各种数据采集设备),负责数据采集并传输给上层或接受上层指令,实现底层数字化和本地控制。例如,基于物理层的SCADA系统能实现对微电网现场数据的采集、逆变器的控制、设备的本地保护和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控制、馈线故障保护及环境测量等功能。

2.2.2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网络通信和数据交换,一方面支持各种软件通信协议,如Modbus、TCP和IEC61850等;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先进算法对汇聚的数据做出系统决策,向下层发出指令。光伏微电网存在并网模式和孤岛模式,既需要实现在较高安全性要求前提下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又需要具备负荷预测、发电预测、功率平衡控制和能量管理等大数据快速处理能力,以满足功率平衡要求和经济指标需求。

2.2.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面向用户侧进行优化调度控制,负责数据汇总、按需分析、作出决策,实现人机交互,着力于实现多条件、多目标的光伏微电网经济运行。从用电经济性角度出发,在用电低谷期从电网买电并在高峰期卖出,以缓解电网压力;从发电经济性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设备购买成本、运行管理成本、与大电网的交互成本以及储能系统充放电损耗和燃料等成本;在功率平衡等式约束条件以及DG(分布式发电)出力限值、与电网交互功率限值、发电机爬坡速率限值和储能荷电状态限值等不等式约束条件下,均衡各个DG的出力,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技术最优化及环境友好化。

2.2面向用户的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

随着软件管理模式的普及,用户对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实时性、兼容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人机交互的友好化,研发面向用户的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支撑环境和应用功能3个板块。

操作系统既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运行的基础,常见的操作系统包括Unix、Linux和Windows。支撑环境板块为实现各种上层的应用功能提供通用的支撑服务,如系统管理、权限管理、图形界面、数据处理、数据报表、故障警告等。应用功能板块为光伏微电网的经济运行提供按需定制的服务,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监控、发电预测、负荷预测、能量管理和优化调度等。

用户可以根据各自光伏微电网系统的需求,使用光伏微电网软件平台上的应用功能,便捷地进行系统数据的监控、发电及负荷的预测和能源的管理调度。

三、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化

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是微电网的监测控制中心,其工程化过程必须以先进的开发技术为支撑,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

3.1软件开发技术

光伏微电网软件采用模块化和结构化设计,以增强可复用性和可扩充性;采用标准化程序设计语言,以提高可读性;创建结构化文档,以便于阅读、理解、分析和维护。下面以软件构件复用技术和基于MVC的Web技术为例进行说明。

3.1.1软件构件复用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微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光伏微电网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激增,且软件规模和复杂度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开发方法会使大量资源浪费在重复开发上,因此开发过程实现标准化和简单化,能有效地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软件构件复用技术是实现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集成构件模型的基础,也是软件走向工程化和产品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以软件构架为组装蓝图,以可复用构件为组装预制块,支持组装式软件复用,是解决软件资源浪费问题最可行、最现实的方法。

3.1.2基于MVC的Web技术

传统的微电网软件多是基于特定平台下的应用软件,而Web技术具有动态性、分布式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支持安全连接后台系统、动态用户交互及实时信息发布,将其应用于光伏微电网,能有效地提高光伏微电网系统的信息化水平。Web技术发展较快,一般采用B/S模式,其中服务端技术包含JSP、CGI、ASP等,客户端技术包含JavaApplet、VBScript、JavaScript等。

为了实现软件系统的“低耦合、高内聚”,以“分而治之”的思想、采用分层方式架构系统,把待解决问题划分开来。用MVC模式将系统分层,层次清晰、解耦良好、便于维护及扩展。对于中等规模以上的应用程序,应用MVC构架得到的好处能大大抵消因其带来的工作量和复杂度增加而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中应用基于MVC模型的Web技术是比较理想的。在Java技术中,Hibernate、Struts、Spring及Ibatis等框架技术能很好地实现MVC模式,为基于MVC的Web技术应用于光伏微电网软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2软件开发方法

软件开发方法在开发步骤、软件文档格式和开发方案评价标准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使得光伏微电网软件生产进入有章可循、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迈进的“工程化”阶段。软件开发方法在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常见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和形式化方法。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以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基本框架为基础,以封装、继承及多态为基本特征,将系统抽象变成一个由很多对象互相作用、互相联系而形成的整体,包括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编程)方法,从而使软件开发更具灵活性和可靠性。

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不仅需要数据库的支持以实时处理信息,同时还涉及大量的事务性操作请求,因此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在局部处理上结合结构化方法则更为有利,故而将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指导光伏微电网软件的开发工作。

3.3软件开发过程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对提高软件质量、增强软件开发团队的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的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及集成构件模型等。针对光伏微电网项目应用性质、采用方法、需要的控制方式以及所要交付产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软件过程模型,能对软件开发提供有效的支持,确保工程进展顺利。

光伏微电网软件需求明确,是应用于电力行业中的中等规模软件。集成构件模型能够有效解决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问题,主要包括:①开发适用于面向对象的软件,提供有效实现面向对象开发的方法;②融合螺旋模型的特征,支持软件开发的迭代方法和软件复用,提高开发效率。

四、光伏微电网软件工程案例

某微电网综合试验系统,依托1MW光伏电站平台,包括2个100kW光伏发电单元、1个50kW光伏发电单元、100kW电动模拟柴油发电机组、100kW×1h磷酸铁锂蓄电池储能系统、100kW×3s超级电容储能系统、100kW±100kvar智能负载以及200kVA模拟电网装置。

其光伏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基于改进的B/S五层结构,支持具有MVC思想的成熟SSH2框架技术,并且结合Ajax和SVG等先进的Web技术(图2)。系统具体分为表现层、控制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持久层,每层任务明确且彼此独立,满足软件构件复用技术。系统软件在SCADA系统的基础上运行,并融合了各种先进的算法,例如,基于初始位置、配置参数、预测天气等进行光伏预测,并用历史数据进行在线修正,有效地增加了光伏预测的准确性。实用结果证明,该软件不仅使用方便,操作友好,响应速度快,满足可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而且能满足能量管理优化的时间常数τ≤2min、预测1h内各DG发电量及其精度大于80%、优化调度时间常数Τ≤3s等要求。

结语

软件工程化是保证软件开发有序进行和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将软件的工程化开发方法与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很好地协同,用工程化的软件过程管理方法贯穿于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各个阶段,将能高效地开发出先进的控制及管理软件,保证光伏微电网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节选)[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3.

[2]张朋,李瑞生,王晓雷.微电网通信系统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

[3]白林.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3(10).

作者简介

马红娟(1984.5—),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硕士,中级工程师,单位: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分布式电网技术.

论文作者:马红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基于光伏微电网软件系统的分析论文_马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