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51600)
【摘要】目的:分析我县2010-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合理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2010-2012年的麻疹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我县2011年确诊的麻疹病例比2010年上升了约160%左右,但2012年和2010、2011年相比明显下降,三年麻疹确诊病例数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显著降低了麻疹发生率,麻疹的发病并无明显季节性高峰,1岁及其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是主要的发病人群。
【关键词】麻疹 流行病学 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81-02
麻疹主要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人口密集但是没有出现普种疫苗的地区非常容易发生,大约每隔(2-3)年就会出现一次大流行[1]。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眼结膜炎以及上呼吸道炎症等。本文主要对2010-2012年我县麻疹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麻疹发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县统计局。麻疹疫苗强化资料来源于我县强化免疫接种率、现场督导和评估资料。
1.2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病例报告
我县2011年确诊的麻疹病例比2010年上升了约160%左右,但2012年和2010、2011年相比明显下降,三年麻疹确诊病例数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我县2010~2012年麻疹病例报告
年份 麻疹疑似病例(例) 确诊(例) 发病率(/10万)
县所在地乡镇 其他乡镇
2010 9 1 4 0.54
201141 4 9 1.39
20125 0 0
P值0.002 0.03 0.02 0.01
2.2流行病学评价
2.2.1时间分布
2010年我县麻疹病例集中在5~9月,其它月份无麻疹疑似病例报告;2011年我县1~11月份均有疑似麻疹病例报告,麻疹病例主要集中在4~8月份,占发病的84.62%,2012年我县共报告7例麻疹疑似病例,无麻疹病例报告(表2)。
表2 我县2010~2011年麻疹病例时间分布(月,例)
3 讨论
3.1我县麻疹流行特征
通过对8月龄~10岁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我县的麻疹发生率显著降低,1~15岁人群的麻疹发病率更是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病例散发,有效消除了季节性高峰,显著改变了在人群和时间分布。麻疹发病以4、5、7、8月份为主,流行人群以1岁以下的儿童为主,(2010-2012)年平均约占61.11%左右。
3.2针对麻疹的预防措施
3.2.1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在降低麻疹发病率的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2]。为了使消除麻疹的工作目标得到切实的实现,各级免疫规划管理者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后,仍然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上,加强管理和引导基层接种单位的力度,将“麻疹疫苗有限及时接种”的工作原则有效应用到麻疹预防接种服务中去,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得到及时的预防接种[3]。同时,各级接种单位还应该积极主动地搜索目标儿童,一旦发现儿童需要接种麻疹疫苗,则及时给予其麻疹疫苗接种,将免疫薄弱地区及空白人群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将高质量的人群免疫屏障建立起来。
3.2.2控制传染源
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综合手段对麻疹进行预防控制,如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等。近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对麻疹感染者的活动范围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将麻疹的对外传播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做好麻疹疫情的主动监测及实验室监测工作,第一时间隔离传染源,认真清理疫点与疫区,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对高危人员的强化免疫的工作,达到控制消除麻疹的防治目标。此外,还可以开通法定传染病直播网络、完善传染病报告制度等,以进一步降低传染病的缺报、漏报概率。
3.2.3解决麻疹病例异地就诊问题
我县检测结果显示,近两年的报告表明,和本地病例相比,外地就诊病例明显较多,说明在麻疹的防控工作中,我县存在内外交错的极大压力[4]。由于异地就诊会扩大病毒的传播范围,对当地健康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因此现阶段各级免疫规划管理者的工作重点应该是采取有效措施对麻疹病例异地就诊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控制,开展流动人口麻疹免疫水平监测,加大对流动人口有关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对流动人口进行强化免疫接种等,以有效控制麻疹发病。
综上所述,我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显著降低了麻疹发生率,麻疹的发病并无明显季节性高峰,1岁及其以下儿童和无免疫史者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我们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为消除麻疹工作目标的实现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桂松,欧汉宏.潮南区2004~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7(03):89-91.
[2] 於秀年,倪进东.芜湖市1950-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4(07):102-103.
[3] 范二军,孙建义.2004—2007年尉氏县麻疹流行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9,3(03):45-46.
[4] 李大罕,丁强.赣榆县2005年~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09,8(03):66-67.
论文作者:殷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2
标签:麻疹论文; 我县论文; 病例论文; 免疫论文; 疫苗论文; 报告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