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苏丽君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苏丽君

苏丽君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中心学校 247200

【摘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到的内容,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61-01

一、从比较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1.在认知过程中掌握比较思维方法。小学生善于观察,能够对简单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在学习新的课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道具,让学生能直观的读懂学习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现有的思维能力对教师教授内容进行消化,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授乘法的概念时,设计师生互动:学生通过摆小棒活动,建立几个几的概念,接着再让学生用小棒摆3个小正方形,并得出加法算式4+4+4=1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从相同加数连加引出乘法意义,说明3个4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4×3=12表示。通过两种算式的对照比较,让学生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乘法,最后再引导出抽象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2.在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思维能力。比较是建立一种联系的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在系统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我在学生初步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后,出示这样一组练习题:①同学们做花,每张纸做6朵花,5张纸一共做多少朵花?②同学们做花,每张纸做6朵花,做30朵花要用几张纸?③同学们做花,5张纸做了30朵,平均每张纸做了多少朵花?

学生们观察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观察比较①、②,②、③题有哪些异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基本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不同点是每份数、份数、总数在不同的应用题中发生着已知和未知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

二、注意培养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有了基本的思考,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后。通过自身的思维水平,才能够有分析、综合、概括能力。分析是就一件具体的事物或者问题,进行各方面的理解拆分成更多的片段方便解读。综合是在就具体事物和问题进行分析后,把那些被拆分成的片段进行解读,解读出一个自身的真实想法。概括就是把已经综合出的想法完整和清晰的表达出来。一个有足够思维水平的人,是需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能力。低年级的学生,在表达自己时有时还不够明确,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小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通过直观材料的展示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如: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材中编排的例2、例4是两种不同的除法类型。例2是6个苹果,每2个放一盘,能放3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4是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2个。我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目睹具体分的过程。前者是每次都拿2个放一盘,后者是先拿3个,每盘放1个,再拿3个,每盘放1个,这样每盘放2个,每盘放的同样多。这是两种不同的分法,实际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除法应用题。

三、加强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1.抓住思路,培养条理性。思维是有因有果的,具备一定的条理性。学生的思维可以随着教师的问题去拓展,可解答问题却需要有集中性的思路,把问题中的每一个点逐一排查解决。教师要理清学生的思路,展示一个清晰直观的课堂教学。

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想出计算结果的。计算2+4=( )思维顺序是2和4组成6,所以2+4=6;6-4=( ),思维顺序是因为6可以分成4和2,所以6-4=2,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去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分析问题就会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流畅。

2.抓住规律,培养敏捷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规律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找出问题与题干中的联系,利用正确的解题思路、遵循问题中的有关规律来解出所给问题。一旦学生能够习惯自己独立解答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敏捷起来。

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通过观察十几减9,差就比被减数个位多1;十几减8,差就比被减数个位多2……以此规律计算十几减几,就能压缩思维过程,迅速计算。又如:100以内的一些连加、连减运算,可以通过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28+21+32”可以先把能凑成整十的两个数相加;“92-28-42”可以先减个位数相同的数,也可以把连续减去的两个数先加起来。

3.抓住实质,培养深刻性。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容易受到个别局部情况所束缚,看问题片面,抓不到实质。我借助多媒体、插图直观、形象的特点,深刻地揭示出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概括事物的发展、变化的原因和结果,使学生想的深、看得透,培养思维深刻性。

如: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往往用一些词语“多、增加、一共、减少、飞去、还剩……”来确定计算方法,而忽略了用四则意义进行判断的弊病。我采用变换题目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如:“小丽吃了2个桃子后还剩7个,原有多少桃子?”“树上飞走了4只鸟后,又飞走了3只,飞走了几只鸟?”通过练习,学生领会到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目中数量关系这个本质进行分析,再正确计算。

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受益。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之我见[J].王荣荣.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2(06).

[2]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策略探讨[J]. 罗霜.才智. 2018(30).

论文作者:苏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苏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