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贯彻落实论文,政策措施论文,部门论文,中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概况 审计署自2014年8月启动对29个中央部门的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项目,至今已开展近两年。2015年5月起,为进一步突出审计时效性,跟踪审计由最初的“一季一审”调整为“一月一审”,审计结果按月向社会公告。截至2016年4月,审计署已经公告了8期审计结果,审计发现问题164个,其中涉及中央部门的问题19个(见表1)。 二、当前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的现状和困难 (一)审计成果不突出 从审计署公告的8期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公告中涉及中央部门的问题较少,主要集中在政策细化不及时、简政放权不到位和财政资金闲置三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地方而言,中央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的总体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公告中涉及的地方单位的问题,有些也间接反映出中央部门存在监管审核不严、政策制度存在漏洞等情况。例如,个别中央建设项目进展缓慢,个别省市申报虚假项目或虚假工程进度骗取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等,由于这些问题通常直观地反映在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且有一定的时滞性,难以在中央部门得到直接的反馈,因此,在对中央部门的审计中难以及时发现,是今后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二)审计组织模式及人才队伍不适应 目前,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项目主要由审计署派出审计局承担,采取的是“稳增长+预算执行审计”、“稳增长+经济责任审计”等多个审计项目相结合的组织模式,由同一个审计组并行开展对中央部门的稳增长审计和其他常规审计工作。这种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审计组人手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有效保障了跟踪审计人员和审计内容的持续性和一贯性,取得了“1+1>2”的审计成果。但是,仍存在审计队伍整体能力难以适应政策审计要求的问题:一是派出审计局的审计人员长年主要从事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或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审计思路和方法相对单一,对重大政策措施的理解和把握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审计人力与审计工作量的矛盾较为突出,稳增长审计是一项新增重要审计任务,在审计人手不变的情况下,审计组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均大幅增加,直接影响审计的广度和深度。 (三)缺乏系统的审计方法体系和政策评价体系 我国政策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政策审计的原则、范围、方式方法、评价标准等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定;此外,由于不同政策出台的背景、目标、任务、实施对象不同,且即使是同一政策,其传导时间、执行效果也会因实施对象具体情况差异导致实施效果千差万别,目前还未能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 三、深化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的途径和方法 (一)定向、系统地学习研究国家重大政策措施 审计人员的宏观政策水平将直接影响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审计工作的深度和成效,因此,审计组应安排定期、定向学习任务,使审计人员系统、深入地了解与被审计中央部门相关的稳增长等政策措施制定的背景、意图、目标和要求,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方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专家授课、与被审计中央部门交流探讨、参加被审计中央部门举办的政策讲座等。同时,要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动态跟踪政策发展。 (二)梳理中央部门“权力清单”,确定阶段性审计重点 通过全面梳理中央部门“权力清单”,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可以打破审计力量不足、审计深度不够的困境。中央部门作为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其职责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相关行业或产业政策规定的清理和完善,二是重大项目的投资方向决策,三是项目及资金的审批核准和监管,四是简政放权。因此,梳理和把握被审计中央部门的权力和职责也应从这四方面入手,实时关注被审计中央部门对国家现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并结合国务院制定的与其相关的新政策新要求,动态更新被审计中央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清单”按重要性水平排序,合理调度审计力量,按月确定1至2项审计重点,有步骤、有计划、有深度地实施审计。在梳理中央部门“权力清单”时,要注意转变思路、全面分析,打破从部门预算开始审计的固有思路,从部门职责着手,结合被审计中央部门当前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工,科学界定被审计中央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尤其是多个中央部门共同管理的事项、项目和资金,应明晰思路、分清责任,适时开展审计,防范审计“缺位”风险。 (三)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 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的政策性强、资金(或项目)涉及单位多、链条长,审计中必须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效率,可以探索应用“稳增长+”和“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实施审计。 一是科学应用“稳增长+”方式开展审计。目前,部分审计人员已经将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跟踪审计与传统审计项目相结合,整合审计力量,同步实施审计,但大多数现场审计仍处于“物理”整合阶段,即不同项目的审计人员相对独立。科学应用“稳增长+”方式整合审计项目的关键是审计人员的“思路”整合,即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立足于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和分析,深入探索审计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对策,避免出现“查账组查账”、“审政策组审政策”的现象。 二是探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架构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审计桥梁。作为“最先一公里”的中央部门,其履行的政策制定、项目决策和资金分配等职责的效果,通常体现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具体执行单位,即“最后一公里”。受人力、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中央部门审计组通常难以做出全面评估,对于存在的问题,只能是发现一个算一个。为实现全面审计,可以加大数据采集力度、借助数据资源和挖掘技术,将中央部门国库数据、项目数据与地方的经济运行数据相关联,搭建“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审计桥梁。例如,审计某中央专项补贴给企业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使用情况,可以将资金分配数据与全国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库、税务数据库和银行信用数据库等进行关联和分析,筛查是否存在伪造企业经营成果骗取补贴,或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中央补贴资金存在风险和无法发挥效益等问题。 (四)深入调研,跟踪整改,提升审计成果 开展中央部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审计揭示问题,进而推动改革发展,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发挥实效。审计不能局限于发现和揭示问题,还要致力于整改问责和推广经验,提升审计成果。为此,一方面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多方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审慎、客观地评估中央部门政策落实情况。例如,对于个别政策落地难问题,应查清是在哪些环节出了问题、是否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解决、应该如何解决;对于中央部门在改革进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做法”,要结合其实际效果科学判断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值得推广和借鉴。另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和监督整改,实时掌握政策落实情况,推动政策的及时调整和修正,保障政策落地生根、不断完善、发挥实效。关于深化中央部门稳定增长和跟踪审计等政策措施的思考_跟踪审计论文
关于深化中央部门稳定增长和跟踪审计等政策措施的思考_跟踪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