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舒曼钢琴套曲《蝴蝶》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的研究,以及分析引子与十二段的特点和舒曼所持有的双重性格在作品中的体现。《蝴蝶》将“舒曼式”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部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舒曼通过音乐特点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是浪漫主义成熟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舒曼 《蝴蝶》 双重性格
一、舒曼与《蝴蝶》
1.舒曼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舒曼创作了多部具有特色的作品,最杰出的贡献是性格化的套曲。如《蝴蝶》、《狂欢节》、《儿时情景》。在舒曼作品中,散文性和他对作品灌入的文学情感,风格独树一帜。
2.《蝴蝶》
《蝴蝶》是由一个引子和十二段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钢琴套曲,又叫钢琴组曲,是大型钢琴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下,用若干首钢琴曲来表达同一主题或多个主题。套曲中的各首钢琴曲可以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往往不同,但它们之间的内容相互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二、《蝴蝶》的内容形态
1.文学性与标题性
《蝴蝶》是舒曼根据德国作家让.保尔《少不更事的年岁》中的最后一章《幼虫之舞》创作的。小说中描写了一对性格不同的孪生子瓦尔特和伏尔特。两人的性格如同分裂后的舒曼——佛罗伊斯坦和约塞比乌斯。瓦尔特热情奔放、激烈外向,具有诗人气质。伏尔特温文尔雅、心思缜密。两兄弟同时恋上婀娜多姿的维娜,于是展开了一段浪漫甜蜜的爱情故事。
《蝴蝶》是由十二段小曲组成,每段曲子都有各自的标题,分别是化装舞会、瓦尔特自画像、伏尔特自画像、假面、维娜、伏尔特之舞、交换假面、招供、愤怒、卸妆、急忙、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蝴蝶》的标题本身具有双重意蕴,再一次显示出舒曼的双重性格的特点。
2.《蝴蝶》的调式调性
整首套曲以三位主人公瓦尔特、伏尔特和维娜为线索,以三拍子为主,将舞会的题材深入贯彻。调性多变,体现出主人公不同的性格特点,但序奏和终曲均为D大调。以小型曲式为主,第6首、11首和12首分别是回旋曲式、复三部曲式和复二部曲式。
序奏由D大调二乐句组成的乐段,分解和弦疑问式上行后,第2乐句紧缩为2小节并低八度弱奏,烟雾缭绕,仅6小节便拉开了套曲序奏的帷幕。
第2首急板强有力的十六分音符的进行,低声部八度二音的连线和高声部的附点,明里暗里都将瓦尔特激动莽撞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3首调性是升f小调——A大调——升f小调的单三部曲式,八度四分音符强奏刻画出伏尔特沉着稳重的性格特点。
第5首,维娜在舞会上轻盈妙曼的舞姿,温柔美丽、高贵典雅的气质映入眼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段为四分之三拍降B大调带重复的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高声部轻快的旋律走向;第二部分和声的沉稳与戏剧性的变化,暗示了维娜与瓦尔特一见倾心羞涩与紧张;第三部分的重复显露出维娜心有所属的害羞之情。同时,复调的写作手法将维娜与瓦尔特窃窃私语的状态,互传爱慕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1首是D大调——升f小调——D大调——G大调——D大调有引子的再现复三部曲式,采用波罗乃兹的舞曲方式,也是十二段中最长的一段。
第十二首为D大调复二部曲式,其运用复调,将化妆舞会的主题旋律与德国民间舞曲相结合,相得益彰。
三、《蝴蝶》的演奏技巧
序奏,附点四分音符强奏,旋律连贯流畅,加强一指的主动性,作弱奏的处理。
化妆舞会,八度音阶用4、5指交替的指法弹奏上方音,1指轻轻划过,保持旋律的歌唱与连贯性。
瓦尔特自画像,快速的分解和弦指尖快速有力,尤其1指平移需迅速,手腕随着手指的运动方向自然地移动,八度的十六分音符触键迅速,左右手连接要连贯,切忌跳音弹奏。
伏尔特自画像,沉重的八度如同“巨大的靴子”,在弹奏时需注意手腕不要僵硬,手型架住,再现段以复调形式出现,两支旋律清晰的演奏。
假面,双手琶音弹奏突出右手最高音,其余音均匀弱奏,掌关节作支撑。
维娜,此部分为四声部作品,要想演奏好该部分,首先要理清楚各个声部的走向以及旋律声部。此段(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和再现段属于复调手法,分析主、副旋律别在哪个声部尤为重要。
伏尔特之舞,熟悉和弦各音的位置,控制触键的力量,把握强弱的对比,将伏尔特嫉妒瓦尔特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
交换假面,琶音的最高音作为左手的旋律音,应当落在拍点上,与右手音同时弹奏。
招供,和弦弹奏力量集中、有力,换位时要准确,连线要注意旋律音的清晰连贯,掌关节发力。
愤怒,此部分四个声部主题交替出现,应把握好各个声部的协调性,即主题与持续声部的强弱把握。
卸妆,引子过后正式进入单二部曲式,英国舞曲的加入,右手长音指面触键,双音第三拍稍微加重,同样左手分解和弦,第三拍加重,保持弱奏。
急忙,此段节奏变化比较多,应加强弹奏切分音,短倚音一带而过,切勿强调。右手分解八度掌握好高低音的对比关系,同时协调分解八度与切分音的节奏。
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此部分的演奏不仅要关注横向旋律的走向,还要关注纵向和声的发展,不仅注意复调两个主题在声音强弱的把握,还要将两个主题清晰地演奏。
舒曼的双重性格在《蝴蝶》中崭露头角,他的“舒曼式”始终追随于他的创作。
参考文献
[1]赵晓生 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224。
[2]肖利频 试述舒曼《蝴蝶》(op.42)的音乐特征及其主要技术课题的弹奏方法(上)[J].钢琴艺术,2002,12:24-28。
[3]贺力 舒曼钢琴曲《蝴蝶》的浪漫主义特征[J].大舞台,2012,(6)。
论文作者:于玲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舒曼论文; 曲式论文; 蝴蝶论文; 声部论文; 大调论文; 套曲论文; 钢琴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