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跨国经营要解决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东论文,若干问题论文,跨国经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广东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方面的发展战略,另一是企业的发展战略。政府在经济领域里应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广东的跨国经营战略应是渐进的。政府应具有宏观调控、协调、监管、鼓励及引导的职能。而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广东的企业应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战略。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经济势必一步步溶入到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我们的企业不管愿意与否,都将面临外资滚滚而来,企业如何走向世界这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广东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最早的省份,广东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有40%在海外市场实现。在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带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广东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并且广东也责无旁贷地要把中国的经济引向世界。因此广东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市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步走得如何,不但关系到广东经济的地位,甚至也关系到中国经济21世纪在世界经济所占的地位。
跨国经营是经济的一种外延表现,其基础仍然是国内经济,所以这种外延能力的大小仍然取决于国内经济这一主体。只有国内经济强大了,这种外延力才能强大。所以21世纪广东跨国经营的战略是建立在广东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上的,并成为其一部分。而广东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应该包含两方面:一是宏观的,即政府方面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微观的,即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有关跨国经营中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问题
政府在今年年初提出了要在经济领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其实这同时也是广东经济国际化、广东企业走出国门所首先要认清和解决的两点。如果不彻底在观念上认识这两个根本性转变,跨国经营事业的成功就难有保证。
(一)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体制问题、企业的运作机制问题在跨国经营领域更为敏感,如果我们仍然是搞传统计划经济的那一套(象某些境外企业下设的仍是处、科,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全是非市场经济的,则不能与国际市场惯例接轨,也就不可能去面对比国内市场激烈得多的国际市场竞争。卢瑞华省长在“96经贸工作会议”上要求广东在3年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一个很好的信息。跨国经营甚至应该在机制完成转变、企业切实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后才进行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到完完全全市场经济的海外市场搞经营,不但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已经有了太多失败的教训。
(二)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
以效益为尺度的原则
企业的经营,首先是资本的经营,企业经营目的就是要使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而能否赚取利润又是经营成功与否甚至是要不要去经营的唯一尺度。跨国经营其实也只是一个手段,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占领国际市场、赚取更大的利润。
所以跨国经营必须要以经济效益为尺度,能赚钱的至少是预计能赚钱的才出去,如果只是为了国家的任务而出去,为了出去而出去,出去铺了好多摊子,却又颗粒无收,跨国经营的意义也就丧失了。所谓的交学费一说是不可取的。出去是因为利润在召唤,而不是为了政府计划到何年何月广东要有多少个跨国公司而出去。
二、渐进的过程及渐进的战略
跨国经营是跨越国境的投资和生产经营。当今跨国投资的主体仍然是拥有大量过剩资本的发达国家。当然跨国经营不需只依仗资本的输出,也可以是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输出,但这两项同样也是发达国家占优势的,一国的经济要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有一定的积累及带来资金的过剩。而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与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匹配的。跨国经营基本上是一种综合经济实力强大的外延表现。
由于在“九五”及2010年远景规划中,我国将采取的是一种稳步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所以我们在制定跨国经营战略时也要充分体现这种内涵,与国家及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及发展速度相适应,广东的跨国经营战略也应该是渐进的。跨国经营对中国,对广东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所以它也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并且它的发展壮大还需要经济环境方方面面因素的配合,而这方方面面的因素同样需要时间才能优化。所以我们的跨国经营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长,不要脱离了自身的经济实力。
而由于我省“九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为11%,出口总额平均增长速度是12%,所以跨国经营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略为超前,要对广东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三、政府在跨国经营中应扮演的角色
跨国经营更多地属于微观的范畴,也就是说是企业的事情。政府在构思跨国经营战略时应该很清醒地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自己应做的事情和不应做的事情。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果仍然不能摆脱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与企业的关系,仍然想当婆婆,指挥、安排甚至参与企业的经营及跨国经营,用政府的意志代替企业的意志,那么广东跨国经营事业的成功机会就很少了。
政府应该超然于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应该做的事情是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应该具有的是宏观调控、协调、监管、鼓励及引导的职能。政府没有必要把未来若干年跨国经营的发展数字化,比方说到了某某年要成立多少个达到某某程度的跨国公司。这样的安排或者是不那么实事求是的,有过于计划和指令之嫌。没有企业的努力,任何计划都是没有基础和根据的。
政府更多的应该象一场球赛的裁判员,他的职能是监管球员不要犯规,监管不要出现恶性竞争和不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作为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人的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是非常薄弱的,所以只能靠政府去加大力度为企业的经营和跨国经营营造一良性的竞争环境,不要出现在国内市场是三条龙,一到了海外市场就成了三条虫,不但没有合力拧成一股绳,还彼此削弱。一个企业的产品好不容易在海外市场树立了一点名气,但很快又被来自国内的假冒产品毁了,这对这个牌子、这个企业都是很不公平的。而这种情况在我国的出口经营中很普遍,在我国的跨国经营中也时有发生。外因、外部环境在某种情况下会起到决定的作用,外部的因素有时也会毁了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名牌产品,这是企业所无能为力的也正是政府的作用所在。如果政府不能给企业、给企业的产品提供一个公平的干净的竞争和经营环境,中国的企业不但产生不了跨国公司、产生不了跨国经营所需的名牌产品,中国的企业还会在海外市场的自我互相残杀中走向末路。
四、跨国经营的主体是企业
如果只是政府单方面的意愿,单方面的拼命鼓动,而企业没有相应的实际行动,跨国经营依然只是一纸空文。所以广东的跨国经营事业能否成功,关键是看企业能否从主观上认识到跨国经营对一个企业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性,及企业在这方面的质素和能力如何。事实上微观的跨国经营战略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应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广东的企业也在自觉不自觉地走向国际市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许是从一张海外订单做起的,企业初期的国际化步伐或者很少包含有理性的策划成份,跨国经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主动与否得出的结果又大不一样。
作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应该明白,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与之溶为一体是迟早的事,广东要在20年内率先实现现代化,那么广东的企业更需要,也更有条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一个精明的、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应该尽早地把海外市场也纳入自己的蓝图之中,制定较长远的发展战略及实施的具体步骤,广东曾经尝到了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甜头,广东现有的许多优势也是先走一步带来的。现在又有一块近乎空白的发展领域需要我们去涉足、去先走一步,那就是跨国经营,同样谁捷足先登,谁首先利用了国内的产品优势跨了出去,谁同样也为自己带来了优势。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仅仅局限在国内市场,其就很容易受到某一区域经济周期及经济萧条的影响,如果不策划多地区的经营甚至连自己的地盘也守不住,进攻是最好的防守,而如果企业经营的触觉伸到多个市场,就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
说到微观的、一个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从根本来说就是怎样创造优势的战略,所谓先胜己而后胜人。比如创造资金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等等。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制定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跨国经营战略,只要不触犯国内外的法律,反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要拘泥于形式,能跨出去就是成功。
五、广东跨国经营的市场战略
(一)港澳市场
港澳市场就在广东的家门口,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市场经济,并且由于改革开放10多年的往来,省港澳的经济关系已经是千丝万缕。香港各方面的经济制度与世界市场几乎是同步的,同时由于其转口功能很强,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辐射能力很强,因此港澳市场既应该成为广东跨国经营的练兵场又应该是广东跨国经营的第一步所在。在那里熟悉一下市场经济气候,了解和掌握一下市场经济法律、税收等制度及繁多的国际市场惯例。
(二)发展中国家市场
发达国家尽管消费能力极强,但由于其市场发展已经过了相当的时间,其生产、销售都已形成了固定的网络,后来者非一般的能力可以插足。而且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过了高潮时期,发达国家现在的增长速度一般只有2—3%,可以想象,有多少经营者能从中分一杯羹呢?
而发展中国家恰恰相反,经济正处于高速度增长时期,经济的方方面面仍未形成框框和格局,便于外来者立足和随着其经济高速发展而发展,搞跨国经营也是一样,我们要善于抓住一种“势”,也就是10年8年或者更长的一段时间后我们将得到什么,而不仅仅是目前我们能得到什么。
(三)边贸市场
中国的陆地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在这条漫长的边境线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北有俄罗斯及若干个前苏联国家,西有印度、尼泊尔、南有越南、缅甸等,这条2.2万公里长的边境线就是我们的天然向周边国家推销商品的辐射市场,我们的产品可以在这条线上被外国消费者认识,推崇,然后引出更高一层次的跨国经营。因为跨国经营的先锋往往是一般商品的出口。
(四)出口市场带动的跨国经营市场
随着某种产品在海外某地出口数量的增多,企业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考虑在该地设厂生产和经营,这样做既可以降低产品的成本,又可以避开很多关税及非关税障碍等以取得更大的利润。
(五)儿童市场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谁抓住了少年儿童谁就抓住了社会的未来,商品的消费也一样,少年儿童往往领导着未来的消费潮流。象开拓中国市场的麦当劳快餐就是把焦点放在了中国的少年儿童身上,并且获得了成功。
六、广东跨国经营的产品战略
就目前广东经济的发展水平来说,资金还不那么充裕,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不那么高,那么我们在跨国经营时不可能也不需要在这些产品上与发达国家去决一雌雄。我们只能用巧力,那就是避开商家齐齐去争的商品,而去寻找和发现一些经营的真空地带,去发现市场和创造市场。只要抓住了这样的“空子”,就能为企业带来利润。当我们为台湾的“康师傅”方便面在1995年一年中就在大陆赚了3亿人民币而感到吃惊时,我们也应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即小商品也有大作为。商家也和兵家一样贵在出奇制胜。
我们不要过细地去规划要发展哪儿种商品出口和跨国经营,这样的规划也许是个误导,也许根本就实现不了。
中国与千年的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吃的文化,中国的饮食不但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从道理上说因为它与西洋比较简单的饮食不同,所以对西洋人具有新鲜感。既然广州到处都有麦当劳快餐,为什么华盛顿、纽约就不能随处可见广州酒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