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论文_黄雪芳

传承与创新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论文_黄雪芳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321017)

摘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其作为一种学生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作为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农村文化、卫生、科技建设活动之中,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文基于三下乡活动的开展,提出了“三下乡”传承与创新的方法,旨在为农村地区输入更多的能量,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关键词: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活动

引言:

高校作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社会性机构,其在引导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各大高校应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对实践活动机制进行创新、探索,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提高学生思想认知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问题

(一)专业性不强

“三下乡”实践活动基于课堂之外开展实践活动,以实现为农村输入人才,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但在实践过程中,其存在专业性能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不切合情况,严重影响了“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价值性。在此过程中,存在与学生专业切合不紧密情况,无法满足社会实践的具体要求。此外,单一的实践模式也严重制约了社会实践的价值性[1]。

(二)实践创新不足

创新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持续进行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而言,其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致使其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缺乏一定的深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必须与时代热点相契合,能够满足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创新能力不足,使其在实践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覆盖面缺失

基于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其存在覆盖面不足情况,部分地区存在认知程度不足、资金不足等情况,致使“三下乡”参与人员数量较少,无法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覆盖,只有部分人员可以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积极性,致使其存在一定的问题。覆盖面的严重缺失致使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传承与创新策略

(一)强化制度管理,提高思想认知

基于高校开展的引导工作,各大高校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顶层设计,并严格落实社会实践制度,完善“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组织架构。例如,某高校对“三下乡”活动进行了传承、创新,在党委书记的带领下,设置组长、副组长科学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涉及部门包括人事处、财务处、后勤处、团委等,由二级学院为分组分责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统筹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为了保障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保障活动过程中的规范性,组织部门制定了《实践活动管理规范》,严格落实规范管理制度,保障实践活动的系统性。

在完善组织结构的基础上,高校积极宣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益处,并积极鼓励学生志愿者参加,严格落实“全面育人”的理念,引导学生报名参加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参与到整体过程之中,并积极做好地区的调研工作,对领导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对实践过程进行指导、总结,并将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高校积极构建宣传平台,利用校园广播、媒体公众号等媒介资源,形成双线的教育模式,在互动过程中吸收更多志愿者,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参与度与覆盖范围,树立党员模范作用,构建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氛围[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多方融合资源,强化社会保障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高校要积极配置校园资源,完善实践保障机制,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基于实践活动的科学开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每年的“三下乡”时间活动中,积极融合社会资源,保障资金的充足性,避免因经费不足致使实践活动出现偏差。高校可联合教育厅举办以“博学、修身、服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对“三下乡”志愿活动的宣传,并将其实践活动录制成微电影,实现实践活动的传承与创新。其次,高校要积极整合校外资源,依托地方政府,完善资金筹备机制,并广泛落实社会调研、企业帮扶政策,与其他组织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为企业进行宣传的同时,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困难。最后,高校应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提供稳定的实践基地,提高实践基地的质量与数量,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例如,某高校与移动公司合作,在时间活动中为移动进行宣传,移动企业为基层乡村提供网络终端设备,提高农村的网络覆盖率[3]。

(三)探索项目供给,加强实践成效

基于项目的推动作用,高校在落实“三下乡”实践的过程中,通过“项目制”的组队方式,建立一体化的项目实践平台,实现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目标。例如,某高校在创新推动“三下乡”活动的过程中,基于科学的调研工作,明确农村地区的需求,并针对薄弱环节、需求清单的明确,应用高校教育的专业性资源,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优势,组建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对农户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给予指导,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农户实现增产征收的目标。其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平台以思政教育为目标,结合项目的设计功能,落实“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理想。在此过程中,高校可科学整治公益志愿活动,基于调研开展“精准扶贫”活动,创建志愿服务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项目,组建专业化的下乡团队,使其可以发挥提高“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效的目标[4]。

(四)科学反馈评估,坚持持续发展

传承与创新不仅仅是“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基于志愿者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积极宣传,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实践方式之外,高校应做好活动反馈评价工作。在此过程中,做好个人、团队的评估工作,积极开设表彰大会,对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给予表彰,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实践活动的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并制定科学的考评机制。基于实践活动反馈评估工作的开展,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并将其与推优入党、奖学金评定指标相结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在此高校在不断的反馈评估过程中对实践活动制度、形式进行完善,基于现状、展望未来,通过评估激励的方式,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规避实践活动形式主义问题,促进“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传承与创新是保障实践活动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关键,也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基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各大高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充分的发挥自身在实践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并对其进行完善、优化,使其可以满足实践活动的客观需要,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农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文龙.供给侧视角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教育的新尝试——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纳税,2018(19):233-234.

[2]张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的问题反思与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05):163-164.

[3]钟先锋,江志彬,胡伟君,等.高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义教活动的开展和思考——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7):282-284.

[4]姜大柱,严久欣.论“两学一做”背景下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意义——以“五星红旗”三下乡服务队为例[J].商,2016(28):68.

论文作者:黄雪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传承与创新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论文_黄雪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