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叛将”——6位明星经理人出走微软的真实故事(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微软论文,经理人论文,之二论文,真实论文,明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群耀 那两年就一个“累”字
●君珂
被鲍尔默“放了鸽子”的高群耀,最终没能顶过顶头上司,于是,他选择了一种奇特的离职方式——“人间蒸发”
就在微软为李开复跳槽Google闹得世界满是风雨时,47岁的高群耀,正为Autodesk公司的2005财年全力以赴。这位前微软中国区总裁,出任Autodesk全球副总裁兼大华区总裁已两年有余。
事实上,高群耀与Autodesk结缘由来已久。在1999年加入微软之前,他已在Autodesk中国区总经理这个职位上效力5年,而且,正春风得意。非凡的业绩,不但为高群耀赢得了非凡的荣誉——Autodesk董事会主席兼CEO卡萝·巴茨授予的董事长特别奖;而且,正考虑新老更替的公司更有意对其进一步提升,把他列为继承两个副总裁职位的候选人之一。
阔别之后再度回头,如今,高群耀在Autodesk依然璀璨如昔。
2004财年,Autodesk中国大陆地区销售业绩的年增长率达到近50%。而这一年,Autodesk的股票受到华尔街的空前追捧,其股价全年上涨超过200%,成为“华尔街第一股”。Autodesk被公认为全球居于领导地位的技术公司之一。
这家与微软一样公司历史超过20年的PC软件企业,似乎因高群耀的重新归来而生机勃勃。
但是,站在自己位于29层的办公室里,眺望遐想时,高群耀一定不可避免地会想想微软,那曾给他带来无限荣誉与无奈的帝国,哪怕只是偶尔。
知道是“火坑”也往里跳
2002年3月,在微软中国“蓄谋已久”的“人事变故”中,高群耀理智、低调地抛下了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帅印”,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得了无踪迹。
一时间,舆论大哗。
27个月前,高群耀加入微软,引发的惊异与怀疑并不亚于他的离开。
那是1999年底。微软中国简直可以用危机四伏来形容。
当时,微软在中国的舆论形象几乎降至冰点。各种各样的霸权指责笼罩着公司,“亚都”案正闹得沸沸扬扬,而打工女皇吴士宏在加盟仅仅1年多后就选择了离开,其《逆风飞扬》一书正在“顺风传播”。最为致命的是,公司的高层们,都在酝酿着“大逃亡”。
与此同时,微软美国总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公司面临股市动荡,司法诉讼等种种挑战。至少在当时看来,这确是一个旋涡。而恰恰就在高群耀接受微软聘书的当天,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了拆分微软的判决。
在这样的多事之秋,选择逆流而上,显然有些不合时宜。
但是,高群耀的内心中,却满怀激情。
高群耀于1958年生于黑龙江阿城。这个高家惟一的儿子,自小并没受到父母过多溺爱。大跃进和自然灾害导致他一直营养缺乏,总也长不高。因此在中学时的运动会上,高群耀总也没事可干。但天性要强的高群耀很快在其他领域展示出自己的天赋:唱歌、跳舞、打球、跑步,这为他迎来了同学的认可,并吸引了不少“弟兄”。
最初的自信便由此而来。高群耀还从那时就发现了一个道理:无论什么事,只要你感兴趣,你去做,是可以做到的。
吴士宏对微软的失望恰恰引起了高群耀的兴趣。她认为想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不可能,微软的驶向中国的巨轮难以抵达彼岸,这不是个人能有所作为的。
真的是这样吗?微软在中国屡战屡败的症结在哪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正是带着这样的好奇和自信,高群耀开始了他在微软中国的艰难之旅。
“3S”的优秀成细单
“SIupid、Silly、Stubborn(愚笨、愚蠢、固执)。”
在高群耀加入微软数天后,一位IT界著名女记者,在碰到高群耀时,劈头盖脸先给他来了个“3S”评价。“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干出这种傻事,你想过吗,你能活多久?!”
高群耀理解人家是为自己好,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然而,在微软任期的两年中,高群耀不得不承认,他几乎养成时刻准备进行危机公关的本事。甚至在他上任第一天,屁股还没来得及坐热,“美国政府判微软拆分”、“亚都事件”、“微软高层员工大逃亡”等一系列问题,就摊到了高群耀的案头。而在后来,这样的危机层出不穷,使他时刻面临出局的危险。
但这个个头不高的儒雅博士,在所有的怀疑目光中表现得坦然自若。他做好了卧薪尝胆的准备,并迅速展开动作。
对外,高群耀扮演着“亲善使者”的角色。每年,他都要拜会北京市长,每到一地都拜会当地首脑。他主导微软与中科院联合开发软件密码,与中关村科技、四通科技联合成立“中关村软件”,在他的努力下,微软在上海的研发中心升格为“全球研发中心”。
不露声色,做事务实,脚踏实地。高群耀在微软的日子里,显现出完美的职业经理人风范。面对毫无头绪的乱麻,他选择了面带微笑地修炼内功。
一向温和的高群耀,在微软内部,还运用他的激情以及真诚,刺激低迷的士气。他用真挚的挽留、衷心的祝福,使“逃亡高层”感受到微软的温情;他使原本混乱的员工薪水体系得以规范,从而使大部分员工的薪水得以提高;而在震撼微软中国的“税务风波”中,为了给员工争取利益,高群耀甚至在电话中,对着微软总部的税务部门大发雷霆。
事实证明,高群耀充分表现了他应对危机的能力。他不但迅速地稳定了军心,也使微软中国的形象得到了更积极的评价。
在中国人心目中,微软变得越来越谦逊了。
2003年1月,在上任两周年之际,高群耀交出的成绩单无可挑剔。微软中国许可证销售业务增长80%,微软中国的销售额是高群耀就任总经理之前的2.5倍。
那两年就一个“累”字
但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高群耀,最终尽管挽救了微软中国,却没摆脱自己陷入泥潭的命运。
这个带有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在加入微软两年后的一次专访中坦言:“这两年就是一个字:‘累’!”
累,当然不只来源于体力的透支。微软中国的问题之多,情况之严重,大大出乎高群耀的预料,每天,都有几百件事情等待处理。当然,对于一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来说,这也许并不算什么,真正对高群耀形成致命打击的是,和吴士宏一样,他同样难以把微软中国变成中国微软。微软中国的报告渠道多达7个环节,在这条长长的路途中,高群耀的声音总是被淹没在尽头,而他曾经满怀的热情,也终于在这样无数次的长跑中逐渐冷却。
在中国市场上,跨国企业往往使用全球统一的经营模式与制度,由于市场环境的局限,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多障碍。中国区的管理者制定了创新战略,但在战略被最高决策层接受之前,要经历层层关卡。“如果中间要经过20几个VP,还没有到达最高决策层,中国区的管理者就已经累死在说服的路上了。”高群耀感慨说。
事实上,在2000年1月高群耀正式出任微软中国区总裁时,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信息产业更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到2002年,微软中国更迎来其发展历史上的大好时机,微软中国正在成为大中华区架构下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但是,微软中国并没得到与其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礼遇”。
作为中国区总裁,高群耀在努力拉动业绩增长的同时,却感受着来自于大中华区的种种阻碍。
充满激情的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的来访,曾给高群耀带来很大希望。他爽直地告诉前看,对具有如此重要战略地位的发展地区,在组织机制上,一定要“短路”。对微软设立大中华区的必要性,高群耀直截了当地表示了怀疑。
尽管鲍尔默把以上意见做了认真的记录,但是最终,高群耀还是失望地发现,鲍尔默并未兑现他的诺言。
“我至今还确信,有些事情他是永远不会有精力介入的。微软的事务太多了,微软实在太庞大了,而对于一个营业额小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中国地区来说,它的问题实在是无法让他顾及到。”离开微软后,高群耀在《我对微软说实话》一书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
2001年,当时的微软台湾公司总经理黄存义,出任微软大中华区总裁。
因为沟通障碍及权力重叠,此后的高群耀屡次受到来自顶头上司黄存义的掣肘,2001年底,因黄存义在谈判中态度强横,微软在北京市政府采购中意外落马,更暴露了中国区和大中华区在中国策略上的严重分歧。微软大中华区与微软中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合作成功的典范,黄存义和高群耀也没能改写这一历史。
微软的组织架构一直广受诟病。即使在高群耀之后,这仍是微软中国的最大难题。
“当我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教育说服每一层级上的成为中国专家的时候,我只有选择离开。”在上任18个月后,坚持和隐忍的高群耀,最终没有坚持将自己充当微软和中国之间桥梁的角色扮演下去,和许多前任一样,他带着遗憾和疲惫,离开了曾经赋予无限激情的微软。
享受“直通车”的新职业
大公司所特有的机构臃肿以及人事纷争的辛苦,从此将成为高群耀永久的记忆。现在,高群耀正在Autodesk书写他新的职业段落。
他仍然坚守着职业经理人的最基本原则,秉承不断创新的精神,执着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尽管曾经有着种种不快,但谈及微软,高群耀早已回复平静,每每满怀感激。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高群耀,还像以往一样,温和却富有激情。他有着一身健康的黝黑肤色,那是常常晒太阳的缘故。早晨6点起床跑步1个半小时的习惯,高群耀坚持了十多年,无论身在何地,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而在微软的两年里,随着压力的不断增长,高群耀每天的跑步,也由三四公里延长到六七公里。现在,他依然保持着注重体育锻炼的习惯。周末,他会约上田溯宁,或者杨元庆一起打网球。和女儿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小朋友一起爬山,也是经常有的。
高群耀把这些看作像咖啡一样重要和必需,他甚至认为,跑步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同时,他也经常通过下围棋磨炼心态。
虽然与微软相比,“它就像大象身旁的小猴子”,高群耀曾这样形容Autodesk与微软的悬殊,但在这里,他终于得到了在微软不曾得到的“特区待遇”。高群耀上班第一天,“中国特别事务委员会”就成立了。这个委员会包括公司总部“一二三把手”(CEO、COO、全球销售副总裁),委员会成员每季度重新评估中国的业务,每年在北京进行年度回顾。如此“特区待遇”在云集中国的跨国企业中属于凤毛麟角,在Autodesk的100多个全球分支机构中也是“独一份”。
坐上“直通车”的高群耀,焕发出了勃勃激情,他力主将Autodesk的应用开发中心放在了上海,并且,把2005财年启动大会的主题定为“Passion to perform(时不我待,全力以赴)”。
高群耀的办公室里有一副对联,“用古今中外智慧,成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曾经怀揣着500美元飞赴美国的中国博士,本意是做一个著作等身的教授,后来阴差阳错地做起了职业经理人,并注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经受磨砺,并不断成长。
吴士宏 与微软的“中国式离婚”
●陈益锋
如果说与IBM分开是“中年离异”的话,与微软结合更像是女人对一份崭新爱情的美好憧憬,但最终仍没有逃脱分手的命运
一片哄笑声中,吴士宏接过签满名字的篮球,大大方方地承认:“乔丹是我的黑马王子!”
1999年7月15日夜晚,这位即将离职的微软中国区女总裁,对自己员工精心准备的礼物非常满意,尽管在来之前,她一再告诫自己:今天是最后一次,不要醉,也不要再哭了。但酒量甚佳的吴士宏只记得回家的路上反复念叨着一句话:“凭什么人家对你这么好?你给人家做过什么呀?”
后来,吴士宏在自己的书里坦言,这是在微软时光里最令自己感动的夜晚。
就像NBA的辉煌只属于某一年之前的乔丹一样,吴士宏的个人职业传奇似乎应该只属于IBM。这位中国早期的外企人,从一个“蓝领勤务”做到了IBM的“南天王”,本以为出任微软中国区总裁将是个人职业生涯又一个伟大时期的开始,但15个月之后,吴士宏坐在上司罗迈克的面前,仅花了15分钟就终结了自己在微软帝国的所有梦想。
在IBM之后,无论在微软还是TCL,企图再创辉煌的吴士宏,始终郁郁不得志,就像夺取了6次NBA总冠军的“黑马王子”乔丹,并没有在自己担任老板的骑士队里完成心愿,而最终选择退隐一样,目前,这位曾经风光的女职业经理人基本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甚至有人在网络上发起了寻找吴士宏的帖子。
“我自己倒没有太多的困惑,专心地做好经理,和男人们一样斗智斗勇,并没妨碍我自然保持了的女人味。”这是自认为逆风飞扬的吴士宏一直保持的独有的女人骄傲。
“一记闷棍”
“吴士宏是一个很识才的人,她能够把很强的人汇集到自己身边。”6年后,刚刚从微软全球副总裁离职的李开复这样对我们评价自己曾经的同事。然而“很识才”的吴士宏初入微软中国时,却着着实实地挨了微软人的“一记闷棍”。
那是一天临下班时,负责公关的一位女下属来找她,邀请她与总裁一起参加一个签字仪式。吴士宏很仔细地询问自己的下属有何准备,结果对方明确告之:一切不用操心,只要坐在那儿被介绍一下就行。
次日,会议开始,令早早到了现场的吴士宏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宣布“由微软中国公司新到任的总经理介绍来宾”。吴士宏一再强调是被“突然袭击”,因为她发现自己完全不认识面前的人,手中的名单居然也是错的,只好向大家承认自己准备不足。这一次的露怯让吴士宏觉得自己被“狠狠地摆了一道”。
尽管后来那位女公关经理承认这是微软工作方式造成的误会,不是为难新来乍到的吴士宏,但这件事成了护士出身的吴士宏在微软最为深刻的一个教训。随后,吴士宏募集了几乎清一色的男性经理人队伍,也被认为与此有关。
吴士宏在这个男人世界里,感受最深的是“复杂的政治”。层层汇报业务工作是微软工作的重头戏,对于吴士宏而言,她首先要通过当时的大中华区总裁罗迈克,汇报给亚太区总裁,之后亚太区总裁再反映给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微软副总裁。
显然,几多辗转,让怀着要打造“中国微软”理想、准备把微软当做自己职业生涯最后一站的吴士宏,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已经萌生了去意。尽管,天生好强的她发誓式地坚持了下来,但微软错综复杂的大公司诟病已经给吴士宏埋下了日后离职的“病根”。
“我决定,辞职”
“IBM是我12年全部的社会和生活领域,跨出门时竟不知道外面是暖是寒。”吴士宏言语间带着几分感伤,她把自己与IBM的离别称为“离婚”,并坦言这个过程使自己心力交瘁。
如果说与IBM分开是“中年离异”的话,与微软结合更像是一名女强人出于对全新爱情的美好憧憬,但最终仍未逃脱分手的命运。让吴士宏想不到的是:与自己有过7次短暂接触的比尔·盖茨,并没有跟自己和睦地结合。
按照吴士宏的说法,当初她之所以愿意取代杜家滨,而接受微软中国区总裁职位,是因为觉得“被赋予的责任是对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全面策略和运营负责”。但最终,每天加班的她发现这个差距太大了。
“我不同意公司在中国的很多重大策略,既然不同意,而且在无数次努力之后都无法对其有任何影响,这个总经理职位子我也就失去了意义。”让吴士宏“无数次努力”并“无数次灰心”的就是,她要改变微软中国、创建中国微软的本地化策略。
这位没有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女人最为抵触的是微软的反盗版策略,显然,比尔·盖茨强硬打击盗版的态度,不仅深深触及了中国本土企业的神经,也打乱了吴士宏“先礼后兵”的东方式生意策略。
最让一贯善于汇集人才的吴士宏感到不可调和的是,面对来自于微软上司对其亲信团队的处置令,自己无法做到“如弃敝履”。就这样,吴士宏加入微软以来,所遭受到的制肘和挑战的尴尬,已经超出了作为中国区总经理的优越感。
“我决定,辞职。”这一句简短的话,随之终止了吴士宏15个月的微软生涯,同时,也让这位40岁的女职业经理人结束了自己与微软帝国的美丽爱情梦想。
杜家滨 “落地生根”却没发芽
●阚世华
在杜家滨的任期内,微软与中国政府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友善的时期;落地生根,也成为杜家滨最大的功劳。此时的微软中国业绩却惨不忍睹,其销售额竟然连马来西亚都比不上。于是,微软开始思变
“谢谢您的来信,有关采访事宜的安排,是由我的同事商容具体负责,请和他联络来安排细节,家滨。”
杜家滨在邮件中答复了《中国新时代》,随后便没了下文。他似乎不愿再回忆微软的往事,或许,回忆带给他的只有失望。
1999年2月,杜家滨绕开了媒体的视线,悄悄离开了微软中国;此前,他在这个位置上坐了5年。
杜家滨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微软中国总裁,任职没有超过2年的。
所有的都得自己想
“大使级的外交公关能力”,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令人艳羡的光环,使杜家滨成为微软中国总裁“第一人”没有了悬念。
去微软之前,杜家滨在惠普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担任过销售、市场推广和策划方面的管理职务。
杜家滨曾对微软和惠普做过比较,结论是: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公司。
“惠普什么东西都制度分明、条理清楚,做事情讲步骤,有一定的方法,而且要求很多事情大家都同意。惠普有历史,看事情看得比较长远。微软比较冲、比较草莽。做事情,不太有什么规矩和步骤,而且它的业务也新。以前在惠普是什么东西都很清楚,你都知道怎么去做,怎么处理。到了微软,所有东西,你都要自己去想。”
进入微软,对杜家滨的确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我刚到微软的时候,没有想到原来微软公司和国内市场的隔阂那么大,有很多的历史故事。我要去说服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环境需要改变。那个时候也在想,到底做得下去做不下去?”
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而且,在执掌微软中国帅印的5年中,他一直把沟通与加深了解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
沟通的障碍也显而易见:中国软件业许多人坚持认为,微软的出现结束了他们的美梦,比如,word取代了WPS,Windows取代了DOS中文平台。
对于微软在中国面临的阻力,杜家滨看得很清楚,“微软刚进中国的时候,跟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而且大家又都患有点恐惧微软症。”
由此,杜家滨日常思虑最多的恐怕不是中国用户用不用Win95、接受不接受Office97、喜欢不喜欢WindowsNT的问题,而是如何同中国有关方面进一步增进彼此了解的问题。当然,在他看来,微软做Windows中文版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
他的沟通自然是富有成效的。尤其是在1995年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微软中国公司一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杜家滨的公关能力。按照中国政府关于外资成立独资公司的相关政策,独资公司的产品必须以外销为导向,而微软中国公司的产品却是以中国本地市场作为销售目标的。从微软的角度看,他们又迫切需要在国内成立独资公司,因为只有在成为独资公司以后,微软中国才可以在国内进行正式的运营。
为此,杜家滨也颇费思量。当时,中国官员到美国开会,杜家滨临时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飞到了美国,邀请这些官员到微软公司参观访问,让他们了解微软。
“这把椅子不好坐”
人们都知道杜家滨是个公关高手,而他在微软的辛酸及痛苦,却鲜为人知。
杜家滨自称在扮演桥梁的角色,“我要告诉微软总部,中国有哪些机会,总部要在中国再继续进行哪些投资。另外,我还要协助中国政府部门和相关公司了解微软有什么样的技术,微软有什么意愿,以加强和国内政府部门及公司企业更好沟通。”
为此,杜家滨不断游说微软总部,要继续加大在中国投资。但此事的难度一点都不比他跟中国各方面加强沟通的难度小。
“中国这个市场的确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但他们还是怕的,想爱又怕受伤害。我要让他们下决心,而且要让他们相信这样做是对的,即使有损失也不会大,而且可能没有损失,会有很多回报。”
基于此,杜家滨每年都要争取总部对微软中国公司的投资大于微软中国的收入。当然,他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微软内部的机制甚至有些臃肿,上报一个文件要经过层层关口,所以有些意见或想法很难反映到微软的大脑中枢。
“有一段时间,我和总部有很大的矛盾和隔阂,后来,我发现我和他们彼此之间都要有一定的弹性,我花很多时间和他们吵来吵去,把时间浪费掉了。我要调整自己,我不能怪他们不了解我跟你们讲的,我只能想一些办法让他们了解,而且,我应该花一些时间去了解为什么他们会那样想,而不像我这么想。”
后来,杜家滨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把总部的人请到中国来,带他们去拜访其他外企,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不仅仅是只有杜家滨一个人在向总部提要求和建议,其它外企也和杜家滨一样有相同的要求和建议。
在杜家滨的任期内,微软与中国政府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友善的时期;比如,杜家滨成功扭转了和原电子工业部的关系。落地生根,也成为杜家滨最大的功劳。
然而,对数字极度追求的微软永远不会满足。此时的微软中国业绩惨不忍睹,其销售额竟然连马来西亚都比不上。于是,微软开始思变。
在杜家滨执掌微软最后的日子里,他不得不忍受令人尴尬的人事安排方案,微软中国公司由中国区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联合执政,以及后来的微软中国总裁和微软中国总经理联合执政。
对于杜家滨的下台,微软给出一个经不住推敲的官方说法:杜家滨的幼子罹患重病,不得不离开。
杜家滨没有解释什么,但他扔下一句话:“这把椅子不好坐。”
吴世雄 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
●阚世华
当身为微软大中华区CMO的吴世雄与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一起,陪同访华的微软CEO鲍尔默时,吴世雄的状态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几乎是紧随李开复,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吴世雄也选择了跳槽。
2005年8月25日,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eBay易趣宣布:将聘请原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营销官(CMO)吴世雄出任eBay中国区首席执行官(CEO),吴将于9月19日前往上海就职。
自2004年11月邵亦波卸任eBay易趣CEO一职后,该职位一直空缺,由易趣首席运营官(COO)郑锡贵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等具体管理工作。显然,eBay易趣方面寄望吴世雄的加盟,能够守卫正被竞争对手一步步吞噬的市场份额。
吴世雄素以营销见长,一度被业内称为中国IT市场行销的“黄埔军校校长。由此可见,eBay易趣选对了人。
而对微软,吴世雄的离开,似乎再次印证了所谓的“微软魔咒”,只是这次离开微软的主角不是中国区总裁,而是地位仅次于大中华区的CMO。
但与李开复的“闪电离职”相比,微软方面对吴世雄的离职反应比较平淡。
不能乱“秀”
吴世雄在电话中婉拒了记者的会面要求,或许,他不想刚一离开,就马上谈论老东家的事。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吴世雄曾在产品研发、产品管理、销售及市场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他还有11年的国内管理销售、市场、OEM及分销渠道的经验。丰富的IT行业经验,使吴世雄负责微软大中华区的市场营销工作能够驾轻就熟。
具有营销天赋的吴世雄,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人们很少知道自己和微软的真正关系,看到那些人恍然大悟的表情我觉得很有趣。微软已经不仅是一个品牌而是你生活中的伙伴,它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就连你骂微软的文章也要用word来写。”
经常以一身休闲装出现的吴世雄,是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人,他常笑言气质不好所以不打优雅的高尔夫球。他善于调动别人的情绪,说出的话很具感染力,并常常“蹦”出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语言。
但在以前,吴世雄不是这样的。当时,他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情事”,
上大学时,吴世雄对外文系的“系花”心仪已久,邀了好几次,才得到一次与佳人共进晚餐的机会。
但在“用膳”之后,美女却怒气冲冲地说:“再也不和你出来了!”
吴世雄不明所以,追问之后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只顾埋头于碗里的“猪脚米线”,竟全然忘记了“秀色可餐”,以至无端惹恼了佳人。
吴世雄就这样结束了一段浪漫情缘。不过,如此“可爱”、率真的性格,倒让吴世雄始终保持着童心,让他一直拥有“职业贩卖者”澎湃的激情。这个让英特尔在中国“奔腾”起来的人,如今留给人的印象是机智而不失幽默,偶尔,他还会自嘲。
有人说,自嘲的人必定自信、骄傲,但吴世雄却又表现得非常谦虚。“职业经理人要低调,即便需要‘秀’也要和公司形象、品牌相结合,不能乱‘秀’。”
“身在曹营心在汉”
2005年9月19日,吴世雄准时赴任eBay易趣首席执行官。
尽管业内对这位国际化的“大牌”经理人能否打赢本地化的商战尚存疑虑,但对吴世雄来说,时间会验证一切,未来只在尽心尽力。
谈及新东家eBay易趣,吴世雄告诉《中国新时代》,“我现在的座右铭是天天向上,天天学习。刚到新公司一切都要从新熟悉,具体的只能以后再说。”
不过,也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在笔挺的西服正装之下,吴世雄里面穿的是一件带有eBay易趣标志的T恤,看来,他已早早地进入了状态。
实际上,2005年7月1日,当身为微软大中华区CMO的吴世雄与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一起,陪同访华的微软CEO鲍尔默时,吴世雄的状态已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
结果,不到两个月后,吴世雄便宣布改换门庭。
对于新职位,吴世雄其实还是有自信的,“这几年来,我一直关注互联网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互联网就是我的兴奋点,而eBay刚好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当年我做过一个网站,就是酷必得。这是中国最早的拍卖网站,但后来由于整体大势不好,未能坚持下去。但酷必得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我今后在eBay的工作。由于职业的原因,我都有机会接触到一些互联网创业者,这使我有机会了解互联网,所以现在去eBay并不出人意料。我是一个职业经理人,职业要成功,就要寻找兴奋点。”
这与惠特曼对吴世雄的评价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在市场营销领域多年的经验和对中国市场的深刻了解,将帮助eBay易趣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吴世雄曾经写过一本书:《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在这本书中,他告诉读者的是,英特尔、宝洁、摩托罗拉、戴尔、三星、康师傅这些跨国巨头在中国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直到现在,还有人拿着《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这本书让吴世雄签名。
“在哪儿都有挑战,不管是在英特尔,还是在微软我都有压力,有压力才好玩。当然到eBay不全是挑战,更多的是机会。正如刚才所说,中国的互联网是个机会,eBay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参与,这让我觉得幸运。”
破解“微软宿命”
●何文娟
过度自信,曾经是微软中国公司关于过去的自我总结。但这已是过去。“植根中国,与中国共发展”成为了微软中国的“新座右铭”
正如当年20岁的比尔·盖茨没有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一样,在中国发展了10余年的微软,至今拿不出一张像样的“成绩单”。
只不过,当初盖茨是为了创办一家企业;而今,尽管盖茨丝毫不会忽视中国市场的魅力,但他却一直难以找到解决之道。
从具备“大使公关能力”的杜家滨,到“打工女皇”吴士宏,再到“理想主义者”高群耀,激情四射的唐骏,都无法在微软中国区总裁这个位置上坐长久。他们每个人都在问自己: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但直至微软中国总裁位置的取消,这一问题也没能解决,只是被再度掩盖了而已。
及至曾经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并荣升为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离职,问题很严重地摆在了盖茨的案头。紧随其后,微软大中华区CMO吴世雄也投奔了eBay易趣。
外界赋予此种现象一个形象的称谓,——“微软宿命”,意思是无人能解。但它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总裁不是高级业务员
在谈到微软诸多高层在离任都有一种悲剧色彩的真正原因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对《中国新时代》表示,人们认为,这些高层无疑都是很有才干的,问题在于,他们不能实现微软公司的期望目标。
微软的Windows、Office等软件已经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而中国要发展自主软件产业,必须打破垄断,因此微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可能像它预期的那样扩展下去,这是换人所不能解决的,除非它改变自己的目标,即放弃垄断。
而对于微软大中华区和中国区总裁的设置,通常认为那是导致很多人为矛盾的原因,倪光南并不这样认为,“主要还是它的业绩和期望值有很大差距。”
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策略总监刘步尘先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接受《中国新时代》采访时提出,首先,微软在中国的策略存在严重缺陷。作为全球最著名的企业之一,微软在中国的表现并不像别的国际企业那样令人骄傲,比如英特尔,虽然在许多人看来微软更有理由出色。微软中国管理层始终动荡不安,人员流动频繁,显然,这是微软的中国战略、企业制度设置出了问题,否则,没有理由说高层频繁流动对微软而言是个正常的问题。
“有一点是肯定的,微软对中国市场的判断很多是落后的。比如,把中国区总裁定位成一个高级业务员,就是用来和中国官方吃饭拉关系的。”刘步尘提出,这个观念对于一个国际知名企业来说是一个不仅落后而且陈腐的观念。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最具有潜力的市场,需要用完备的企业管理经营理念来管理和运营,怎么可以认为“把官方搞定就万事大吉”呢?
倪光南认为,微软和其他外国公司不同,它的目标是要维护它的Windows、Office等软件既有的垄断地位,这必然和中国本国软件产业发生尖锐的矛盾,和中国现有的《政府采购法》、未来的《反垄断法》等发生尖锐的矛盾。所以微软用很大的投入去做公关,如帮助地方建立培训中心等等,也投些钱到中国某些有影响的软件企业中。
显然,微软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搞公关、搞培训或投资搞合资企业,这些只是为了改善它的形象。
微软中国的新座右铭
关于微软的企业文化,倪光南还是很欣赏的。
“微软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司,有许多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地方。对微软的企业文化我们了解还很不够。有报道说,当盖茨被问及:如果只允许他在全部金钱和最有才华的20个雇员之间做出选择的话,他将选择哪个?盖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说,‘我不在乎钱!’盖茨还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记得当年美国司法部裁定微软垄断之后,为了稳定人心,微软不惜把公司一个季度的全部利润(23亿美元)都掏出来作为员工的期权。‘我不在乎钱’,盖茨真是说到做到了。像微软这种珍惜人才、不重钱财的企业文化,特别值得中国的许多企业学习。总之,微软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企业,人们只是反对它在软件领域的垄断而已。”
在微软进入成熟期,人们认为现在的微软和当初有很多差别,倪光南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所谓的“差别”,就在于,现在的微软发展速度减缓了,它的期权价值也不那么吸引人了。不过,公平地说,像微软这样能长期保持高速发展的企业,实在很难找到第二个。
过度自信,曾经是微软中国公司关于过去的自我总结。但这已是过去。
在中国,微软正在摒除以往那种过度的自信。它开始谦逊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记录下来,然后去做,之后再回来继续谦逊地听取反馈。
微软中国对自己2002年的评价是:“不管是从投资、合作、市场推广还是内部管理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新的策略,其核心内容是‘融入’。现在的微软中国已经开始融入到中国的软件产业中。”
微软CEO斯蒂夫·鲍尔默也表示:“从过去几年的经历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身为行业领导者的责任。”
微软在中国的策略真的有所改变。“植根中国,与中国共发展”成为了微软中国的座右铭。除了加大在商业合作上的投资力度,微软中国也大力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2002年一年,其为公益事业所捐赠的软件和资金总计达到了人民币3900多万元,其中包括5所希望小学和4所希望网校,以及针对孤儿、残疾人、特困大学生等进行的捐赠。
“微软中国公司要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成为最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说,“希望有一天大家谈论微软的时候,感觉微软真的是一个在中国,真正帮助中国的软件产业、信息产业,给用户带来最高的价值的企业。合作伙伴也会觉得跟微软合作的时候,既可从微软学到东西,又可得到更大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