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中一个新命题的论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结构优化论文,理论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新命题的提出
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是产业结构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内容。但是目前理论界的观点不够一致,所以有必要做深入探讨,以便达成共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就是产业结构高度化(或者称产业结构升级),其主要标志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有许多人持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从较低级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换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遵循再生产过程对比例性的要求,追求产业规模适度、增长速度均衡和产业联系协调。
笔者认为,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产业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间再生产结构(比例)趋向优化的过程。我们把产业经济结构优化称为产业结构高效化,把产业技术结构优化称为产业结构高度化(或升级),把产业间再生产结构优化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所以,产业结构优化的完整内容包括上述三个方面,而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的和本质的内容。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一个新命题。
产业结构高效化,是指在假设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和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资源配置优化,并产生明显的结构性效益。
我们说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首要的和本质的内容,是因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宏观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只有产业结构高效化才能直接达到这个目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直接目的和结果是技术进步,尽管高度化的最终结果也能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也可以把高度化看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但从本质上说高度化是技术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产业结构合理化主要是解决再生产过程比例失调问题,在实践中主要是解决瓶颈产业问题,合理化虽然也能产生宏观经济效益,但它主要依靠增量倾斜来解决问题,而探讨结构效益,主要局限在存量结构调整之中。
在一些论著中,将产业结构高效化的内容包含在高度化和合理化的内容之中,认为高度化和合理化都会产生结构效益。笔者认为,高度化不能包含高效化。因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亦即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不变),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低效率产业比重和增大高效率产业比重,也能够产生结构效益。产业结构高效化可以理解为由两个过程构成:一是低效率产业比重降低和高效率产业比重增大的过程。二是低技术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这第二个过程是将高度化和高效化融合在一起。合理化也不能包含高效化,合理化是追求产业结构的比例性,高效化是追求产业结构的效益性,在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地区范围内,追求比例性不一定产生经济效益,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许要打破这种比例性,实施不平衡增长战略,才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不仅从理论上将产业结构高效化独立出来是必要的,在实践中追求产业结构高效化也是必要的和紧迫的。就我国目前而言,不仅要追求高新技术发展、深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这些主要属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内容),而且要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使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并加速其各种资源向高效率产业的转移(一些地方政府不仅提出了鼓励发展的产业,也规定了限制和逐步退出的低效率产业)。就近期提高宏观经济效益而言,后者比前者的效果更为显著。
二、产业结构高效化的衡量
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低效率产业比重不断降低和高效率产业比重不断增大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因为产业之间效率上的差别总是存在的,当原有的低效率产业不断缩小甚至消失之后,还会出现新的低效率产业。这是由于各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同和新技术吸收能力不同,例如机械工业的劳动效率一般高于冶金工业和采掘工业,但与电子工业相比,机械工业的效率明显低下。
由于产业结构高效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选取产业结构高效化过程中的某些静止时点和相对应的参照物,才能判断产业结构高效化所达到的水平。这里介绍两种衡量产业结构高效化水平的方法。
(1)横向比较的方法。 即在相同的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比如说人均国民收入800美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低效率产业比重、 高效率产业比重,同时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效益水平(比如说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等),来判断一个国家产业结构高效化的相对水平。
(2)纵向比较的方法。 即对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产业结构效率水平的比较。例如,我们可以分别求出人均国民收入在100美元、 800美元、1000美元时的产业结构效率水平(低效率产业比重、 高效率产业比重、宏观经济效益指标),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产业结构效率水平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高效化程度。当然,一个国家自身的纵向比较并不完全能够说明产业结构高效化的程度,最好与横向比较结合起来。
三、产业结构高效化的效果
1.资源转移的效果
尽管每个人都可能同意存量由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转移,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增长及效益有积极影响,这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得到证明,并在逻辑上是可以成立的思维结果。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理论假设,需要进一步验证。
鲁宾逊、钱纳里、费德等经济学家,以基本的新古典增长方程GV=GA+βkGK+βLGL为起点,加进一些解释变量,即加入了一个或更多的结构变量来研究经济增长。这一研究所设计的模型,其回归方程的一般式为:
鲁宾逊和费德以样本数为30~50个发展中国家、覆盖期5~10 年的增长变量进行了回归研究,在几乎所有例证中,增加结构变量均显著改进了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
这里再选择鲁宾逊和费德的研究成果来说明结构因素对增长的影响(两者的区别在于,费德研究的样本局限于准工业化国家)。表1中, 列1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计算结果,列2、列3 是增加了不同变量的计算结果,圆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某一增长因素贡献占总增长的百分比。
资料来源: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本,第47页。
从鲁宾逊和费德的统计分析看,由于加进了其他因素,资本增长和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了,资本增长的贡献在新古典模型中占50%以上,在结构模型中只占30%~50%;劳动力增长的贡献在新古典模型中占25%以上,在结构模型中占20%左右;资源再分配,即资本和劳动由农业向其他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约占平均增长的20%。可见,存量转移引起的结构良性变化会导致经济增长。尽管上述例证取自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但在工业内部不同行业间存在利润率差别的情况下,工业内因存量转移和增量倾斜配置也必然会导致经济增长。在中国,在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地区,都可以发现存量转移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2.产业结构高效化效果及模拟计算
从特定意义讲,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来源于产业结构的高效化。因为,在技术水平不变和投入及存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完全取决于产业结构。只有通过产业结构高效化,即不断降低低效率产业比重和提高高效率产业比重,才能大幅度提高宏观经济效益水平。
这里的讨论不考虑增量因素,仅分析存量转移对效益的影响。当然,这种转移是指存量由低效率领域向高效率领域的转移,由此而产生整个经济活动效益水平的提高。
在工业生产能力既定的条件下,存量转移所引起的一些产业生产能力的增加是以另一些产业生产能力绝对减少为前提的。当效率高的产业生产能力迅速增加,效率低的产业生产能力迅速减少,整个经济活动的产出效率也会迅速提高。存量转移首先是以追逐高效率为目标的,由于高效率领域生产能力的增长而趋于供大于求,低效率领域生产能力的降低而趋于供不应求,因而产业间的利润率趋于平衡。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消费结构不断变化,尤其是市场的不断扩大,地区间甚至国家间的贸易不断增长,产业间利润率高低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因此,存量转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率的提高也是永远存在的。存量转移不仅要满足追逐高效率的目标,也要满足需求结构变化的目标。由于需求结构决定生产结构,存量会不断地由需求下滑的领域向需求旺盛的领域转移,这种生产能力的转移会使供需之间趋于根本性的均衡,而存量凝固条件下依靠增加或削减产量的办法来实现供需平衡是一种非根本性的均衡。
十分明显,供给结构僵化是造成超高利润率产业和极低利润率产业长期并存以及生产过剩与生产不足并存的根本原因,而供给结构僵化的直接原因是存量转移失灵。抛开存量转移本身的障碍(如专用设备向其他产业转移的不适用性、劳动力向新产业转移技术上的缺乏等),存量转移失灵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存量转移的动力和压力。二是缺乏完善的市场条件。在计划经济时期,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存量转移机制,长期的“条块”分割造成的刚性利益格局,更妨碍了存量在地区间、部门间的转移。个别时期对一些企业的“关、停、并、转”,也主要是在行政性“条块”范围内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条块”分割在不断消除,存量转移机制在加强,但是,企业自主的以追求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存量转移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存量转移的市场载体也未完全建立和充分运转。如果不能对症下药,消除存量转移失灵的根源,那么产业结构高效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构性效益都难以实现。
现在我们假设转移的障碍都不复存在,来计算一下存量转移所产生的宏观经济效益。
这是一个静态模型,我们利用它作如下虚拟计算:
在存量转移之前,假定高效率产业资产占全部资产的20%,其余初始条件包括:工业资产存量总计1000亿,高效率产业平均资产产值率为80%,平均资产利税率为10%,低效率产业分别为40%和5%, 其效益情况如表2。
现在我们将低效率产业存量向高效率产业转移。总资产不变,平均资产产值率不变,平均资产利税率不变,惟一要改变的是存量构成,即把高效率产业的资产存量占总资产的比重由20%提高到40%,让我们来看一看存量转移带来的效果(见表3)。
10年后,由于高效率产业的高速增长,低效率产业的减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高效化。其整个工业的利税与10年前比较,增长了143.3 %。这样,由于产业结构高效化而带来的产值利税率增长幅度Y2=143.3%-13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