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应对建设区域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充分利用,将建筑与环境视为一体,结合各项现有资源,因地制宜,为服务区的建设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使服务区在实现个性化的同时,充分表现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突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人文特色、休闲服务、自然环境特点等。
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公众驾乘车辆出行的重要休息场所,对于满足驾乘人员生理和心理需求、预防疲劳驾驶、为车辆提供加油和维修服务、消除行车安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出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便捷化”的同时,也在朝着“人文化”的更高要求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通过良好的一体化管理机制为广大司乘人员和旅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然而,对于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发展目前还存在对服务区功能定位认识不统一、布局缺乏统筹考虑、能力不足、经营模式单一、配套设施设置不合理和规模不足等问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空间。因此,分析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问题,找到原因所在,对于改善服务区运营环境,提高服务区社会和经济效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1.服务区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随着广东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伴随着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逐步完善,社会各界对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服务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实现高速公路服务设施总体布局、功能配置与全省高速公路网未来的规划建设相适应,提高我省高速公路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发挥高速公路的整体社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服务区建设要遵循相应的规划设计原则:布局科学、选点得当、规模适度、功能合理、节约资源、分期实施;同时以满足广大司乘人员对服务区的各种需求为最终目标,因此掌握重点线路上的热点服务区及司乘人员的相应需求也是服务区规划与建设的关键所在。
2.服务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服务区规模不能满足需求,影响服务质量和拓展性功能设施的布设
广东省作为南端沿海的省份,高速公路服务区车流、人流量大,需求多样,现有服务区用地在基本服务功能配置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尤其是重点线路上的热点服务区更加突显出服务区服务能力不足的现象。不少服务区在节假日等高峰期已经出现停车难、如厕排队等现象,拓展性服务设施基本没有可布设的空间。
2.2服务区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较为单一
服务功能多局限在停车、加油、餐饮、公共卫生间等基础功能,对住宿、会展、物流、旅游等拓展性功能延伸较少。不少服务区存在缺乏室内和室外休憩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雨雪遮挡设施等问题。
2.3服务区服务设施能力不足
随着广东省高速公路车流量的增长,既有服务区服务能力短缺问题突出,部分服务区在节假日等高峰期存在车辆进出难、加油难、旅客如厕难(尤其是女厕数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环境卫生差等问题。
2.4建筑设施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目前服务区建筑风格未能体现当地特色,缺乏与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也较为欠缺。
2.5服务区信息化欠缺
服务区缺乏为司乘人员提供的信息化服务,如:免费 WIFI、出行服务 APP、服务区云商城、便捷支付、高速公路通行信息发布、通行信息交流互动、用户调查问卷系统等。
2.6排水系统不完善
服务区在建设的时候没有设计完善的排水系统,造成排水不畅,服务区路面积水严重,对服务区的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方面是服务区停车范围过大,一旦规划方案存有纰漏,没有相应的排水管道,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路面积水的现象,对服务区设施造成损毁;另一方面,生活污水排放设施过于老化,排水不良,引发服务区的环境问题。
3.关于完善我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议
人们群众的消费需求由低层次逐渐向高层次过渡,居民休闲、旅游、探亲、商务等出行大幅增加;社会公众对服务区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最简单的餐饮、停车休息、如厕、车辆加油与维修等基本服务,而要求更加热情温馨的人性化服务、更加安全规范的秩序管理、更加清洁优美的卫生环境、更加可口放心的餐饮供应、更加准确及时的出行信息。从优化设施配置、完善服务功能、优化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升服务区的建设管理水平,是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品质及营造优美舒适环境的重要抓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提高服务区建设标准及用地规模
新建路段的服务区按规定的上限一次征地,确保服务区的停车场面积,合理布置服务区总平面(避免加油站置于入口阻碍交通),合理设计加减速车道的起点和终点(避免加减速车道伸进停车场而降低服务区停车场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已营热点服务区实施改建、扩建,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扩建已营热点服务区的服务楼、公厕,完善服务区内的服务功能,改善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区整体形象,为顾客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3.2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加强服务区统一规划,综合考虑服务区和停车区的整体合理布局。根据交通量的增长规律以及不同服务区所处路段的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水平,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规划设计服务区及其内部设施;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不同地带服务区采用灵活设计标准,大、小型车辆停车场要合理分开布局,以方便车辆停放,充分利用场地;应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长大车辆较多的现状,以提高大型车辆进出服务区的效率,设计规划大型车辆回旋区的面积,提高停车场路面的承载能力等。
3.3完善服务设施及丰富服务功能多样化
根据各路段的服务区特点完善服务设施,满足大多数使用者的服务需求;并依据服务区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和旅游文化发展特点,提供具有旅游、物流、商务等拓展功能,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3.4建筑设施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及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高速公路服务设施作为高速公路的主要对外窗口,应充分发挥其在展示地域文化方面的作用。在设计时要尊重和发扬所在地的文化传统,通过充分运用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中能够借鉴的建筑元素,与现代科技文化、服务功能等相结合,使之与所在地区融为一体。服务区建设要与周边地势环境景观的协调融合,通过创新型和标志性建筑及特色化、主题化功能的打造来吸引司乘人员停留和消费,并为司乘人员提供周到细致的各项服务,内部设计则应注重整体空间的有效利用和人的感受体验,不对周边景观造成破坏,注重减少服务区废水、固体废弃物,车辆尾气、噪声、振动等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3.5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人均资源贫乏,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贫乏现状还将进一步加剧,人均资源不足的产生的矛盾会日益突出,节约资源在服务区的规划布局中首先体现在节约土地资源上,应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占有土地为前提。首先,通过合理规划路网、合理规划利用现有资源、确定建设规模,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其次,在设计上要以满足功能为前提,精心拟定每一个服务区的用地规模,节约利用土地。
3.6普及信息化设施
采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和发布技术,应用于新建路段服务区和已营的热点服务区,使服务区达到智能化、信息化全覆盖,以应对路段和服务区的各种突发和意外情况并为旅客提供信息化服务。
3.7完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根据当地城镇的市政雨污水系统,结合地形特点、水文条件、水体状况、气候特征、公路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程度等综合考虑后确定;服务区排水按雨污分流制设计,食堂厨房污水应先经过隔油池局部处理,厕所生活污水宜先经化粪池处理后方排入场区室外污水管网,室外污水管网的污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出场区外。洗车废
水须经过洗车沉淀池处理后方可排出。场地雨水排放应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畜产车位及车辆维修广场雨水应单独收集处理。
结论
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应对服务区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综合考虑,并结合服务区的主要用途,因地制宜,将服务区的建筑与现有环境视为一体,在建设服务区的同时,保证对原有的环境资源充分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王翠翠,江海涛,潘旭.地域文化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华中建筑,2011(02):68-71.
[2]张亚东.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完善与拓展的思考与建议[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04):187-189.
[3]王英姿,吴鸣.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与景观设计新理念研究[J].中外公路,2009,29(04):13-17.
[4]孔佳伟,孙家驷.台湾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设计介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1366-1369.
[5]王莹,孟祥彬,陆旭东.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外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11(08):85-88.
论文作者:吴跷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5
标签:服务区论文; 高速公路论文; 设施论文; 功能论文; 车辆论文; 需求论文; 污水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