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雁东[1]2002年在《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皮肤的色度研究》文中认为颌面部缺损的赝复体修复作为口腔修复领域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颜色的选择和匹配是修复成功的关键,因而要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必需首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①确定肤色特性及色域范围;②准确比色。本课题拟从中国人正常颌面部肤色的测定入手,确定中国人面部肤色的色域范围并建立数据库,并明确与面部肤色相关的主要因素。同时以此为基础,设计制作适合于中国人肤色的比色卡。最后对数码成像技术在颌面部皮肤比色中的应用作一些初步探讨。第一部分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肤色的初探本实验采用美能达CR-100 色度计对四川地区中国人群的颌面部肤色进行测量及比较分析,以考察不同解剖部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民族等因素对颌面部肤色的影响,并确定该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肤色的色域范围。结果表明:1.同一个体左右面部相同解剖部位的肤色无显着性差异;2.额部,颞部,颧部,颊部,鼻部,上唇部和颏部的肤色参数L~* a~* b~*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颊部的L~*值最大a~*值最小,颏部的a~*值最大,上唇部的L~*值最小b~*值最小,颞部的b~*值最大;3.颌面部肤色具有明显的两性差异,其中男性的L~*值和b~*值低于女性,
牟雁东, 巢永烈, 樊瑜波[2]2005年在《四川地区中国人颌面部皮肤的色域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国人颌面部皮肤的色域范围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能达CR-100色度计对四川地区3045名中国人的颌面部肤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此地区颌面部肤色95%正常值色域范围分别为Y:19.19~33.81;x:0.366~0.396;y:0.354~0.374;L~*:51.34~65.34;a~*:6.05~14.59;b~*:14.32~20.74;C~*ab:17.22~23.68;H~0ab:0.82~1.26。结论: 中国人颌面部皮肤具有特定的色域范围,其色度值频数呈正态分布。
牟雁东, 巢永烈, 樊瑜波[3]2004年在《汉族、藏族和羌族人群颌面部肤色的比较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汉族、藏族和羌族人群颌面部的肤色特性。方法:采用美能达CR-100色度计,分别对150名汉族人、146名藏族人和137名羌族人的颌面部肤色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汉族、藏族和羌族人群颌面部的肤色参数L*值和a*值差异有显着性,汉族人群的L*值明显高于藏族和羌族人群,a*值的顺序依次为羌族组>藏族组>汉族组,b*值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民族人群间的颌面部肤色特性有所差异,在进行颌面部缺损修复比色和配色时,应充分考虑其特异性。
牟雁东, 杨小民, 巢永烈[4]2004年在《汉族人颌面部不同部位肤色的比较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颌面部不同部位的肤色差异。方法 采用美能达CR 10 0色度计测量15 2 3例汉族人额部、颞部、颧部、颊部、鼻部、上唇部和颏部等七个部位皮肤的L×a×b×值 ,采用自身对照 ,比较不同部位间的肤色差异。结果 颌面部七个不同部位皮肤的L×a×b×值均有显着性意义 (P <0 0 1) ,其中颊部的L×值最大a×值最小 ,上唇部的L×值最小b×值最小 ,颏部的a×值最大颞部的b×值最大。结论 颌面部缺损修复时 ,不同解剖部位应分别进行选色和配色
杨新宇[5]2012年在《舌色分类的量化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拟采用色度学方法,建立基于人眼视知觉特性的、反映舌色色貌的分类体系,并提取典型舌色色样,通过舌色分类研究,提高数字舌诊的客观化与规范化程度。方法舌色分析是通过量化舌的颜色特征,准确地表达和传递舌的颜色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舌色的客观化度量问题最终是颜色的定量度量,现代颜色科学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手段。1.基于聚类分析的舌色分类研究,根据文献调研估算样本量为1500-2500例,同时满足平均每种舌象不少于30例。运用色彩管理技术对数字舌图进行色彩还原,然后选择CIElab、lch均匀颜色空间描述舌图颜色信息,包括色相、明度、饱和度,建立数据库。应用聚类分析进行舌色分类研究。2.基于CIElab、lch均匀颜色空间开展舌色色样研究,根据舌色的颜色信息,确定完整覆盖舌色的颜色分布区域,等距划分颜色空间,提取基于人眼视觉特征的舌色标准色样。3.平和体质舌色分类特征调查,将舌色标准色样与平和质人群舌色色度空间的比较,观察两者色度值差异,同时根据色差判断两组舌色的异同。4.舌色分类研究成果的验证性研究采用数字化评价方法,比较舌色分类数据与临床采集样本人群色度空间、聚类中心色度参数。结果1.运用色度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淡红舌为比较的基准,舌色色度数据的变化可以体现出视觉判断下舌色表现出的连续、渐变的特征。2.基于视觉判断的舌色分类研究发现,舌色聚集于红黄色域空间内,男性舌色偏暗,女性舌色偏于浅淡。3.舌色色度学数据整体收敛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部,根据舌色拾取软件的命名,以粉色为主要聚集中心。其次,数据簇集为约11大类,彼此间分割清晰,类内聚集状态均匀。4.本研究发现非人工判读分类结果与人工判断结果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淡白舌分类两者比较,以人工判断为基准,吻合率达到55.56%,其它舌色吻合度情况如下:淡红舌31.08%、红舌30.75%、暗红舌23.99%、绛舌47.37%、淡暗舌19.17%、紫暗舌37.97%。5.平和体质人群舌色分布总体特征与体检人群相接近,不同舌色数据在颜色空间中呈现出特征性聚集状态,数据簇集趋势明显,不同数据集合之间边界相对清晰,整体分布集中,边缘位置散在数据量小,空间分布图显示两组数据类聚集特征相同。6.临床采集样本舌色色域范围较大,标准研究划定的舌色范围,尚未完全涵盖临床所见舌色,仍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广泛采集舌色样本。结论1.以人眼视觉判断为基础,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舌色分类研究,获得舌色分类数据的一般特点,并获取典型舌色的样品数据。从而揭示能够完整和等距覆盖舌色空间的颜色规律,为提取符合人眼颜色视觉特性的舌色色样奠定基础。2.将色度学的方法用于分析基于人眼视觉的舌诊,可以借助色度值描述舌诊信息,为舌诊经验的理论提升和客观分析提供了共同平台;应用数学方法获取典型色的色度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基础。3.设定标准条件进行舌色的采集与分析,对于舌色分类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决定作用。
苏方[6]2006年在《颜面赝复体的计算机配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颜面赝复体修复是口腔修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人工材料仿真修复患者难以用自体组织和外科手术方法修复的颜面部缺损,除形态仿真、质感仿真和功能仿真外,颜色仿真也是修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赝复体的颜色匹配仍旧依靠临床医生根据患者肤色按经验进行配色,操作者颜色辨别能力的差异、添加配色颜料的主观性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赝复体颜色匹配的精确性,直接影响赝复体的颜色仿真。为提高赝复体的颜色仿真性,本文将计算机配色技术应用于颜面赝复体的配色,为赝复体的颜色匹配探求一种新方法。全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配色颜料加入量对SY-1硅橡胶机械性能的影响 配色颜料加入量在一定范围内重现正常肤色,但过多的加入量不仅造成赝复体透明度下降,颜色仿真性差,还可能导致硅橡胶赝复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为探求配色颜料的适合加入量,以及确定计算机配色研究中颜料的最大浓度C,本实验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以未添加颜料的SY-1硅橡胶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对填加了镉黄颜料浓度分别为0.1、0.15、0.2、0.25和0.3wt%的SY-1硅橡胶进行拉伸性能、撕裂性能和硬度等机械性能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配色颜料加入量能够改变硅橡胶的机械性能。当颜料浓度大于或等于0.2wt%时,其机械性能发生显着变化。具体表现为随着颜料添加量的增多,
占适龙[7]2010年在《硅铝包覆纳米TiO_2膜对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模拟日光老化条件下,不同浓度的镉红油画颜料着色颜面赝复体硅橡胶的褪色过程以及不同浓度、不同厚度硅铝包覆纳米TiO2盖膜对高浓度镉红油画颜料着色颜面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一:采用硅铝包覆纳米TiO_2(0.2%)作为遮色剂,不同浓度镉红油画颜料(0.05%、0.1%、0.2%、0.4%)与MDX4-4210 RTV硅橡胶混合,制成4组试件,每组10个,共40个试件。完成试件后,测量试件的原始光谱数据,并导出L*a*b*值。然后将试件置于模拟日光老化灯泡下,距离为50cm,照射17.14小时,相当于正午日照200小时,测量试件的光谱数据,导出L*a*b*值,并计算△E、△L、△a、△b值。然后再将试件置于模拟日光老化灯泡下照射17.14小时,再测量导出L*a*b*值,如此反复五次。实验二:采用对高浓度(0.4%)镉红油画颜料着色MDX4-4210 RTV硅橡胶主体加盖厚度(1mm)、不同浓度(0、0.05%、0.1%、0.2%)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共4组试件,每组5个,共20个试件。在模拟日光老化条件下,测量比较老化前后L*a*b*值,并计算△E、△L、△a、△b值,观察相同厚度不同浓度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对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叁:采用对高浓度(0.4%)镉红油画颜料着色MDX4-4210 RTV硅橡胶主体加盖浓度(0.1%)、不同厚度(0、0.5mm、1mm)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共3组试件,每组5个,共15个试件。在模拟日光老化条件下,测量比较老化前后L*a*b*值,并计算△E、△L、△a、△b值,观察相同浓度不同厚度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对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实验一:在模拟日光老化条件下,4种不同浓度镉红油画颜料着色硅橡胶△E、△L、△a、△b主要集中在早期,之后变化量逐渐减小。△E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中0.4%组△E最终变化量最小,0.05%组△E最终变化量最大;△L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除0.4%组最终明度差△L为正值,即变亮外,其余3种浓度的硅橡胶模拟日光老化后△L皆为负值,即明度变暗,其中0.05%组变化量最大;△a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4种浓度的硅橡胶模拟日光老化后△a皆为负值,即红色变浅。其中0.4%组变化最大,0.05%变化最小;△b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除了0.4%组△b老化后为负值,即黄色变浅,且变化量逐渐变大,其中变化最大属第五次。其余3种浓度的硅橡胶模拟日光老化后△b后皆为正值,整体趋势上变黄,其中0.05%组变黄的程度最严重。实验二:模拟日光老化条件下,相同厚度(1mm)、4种硅铝包覆纳米TiO_2浓度(0、0.05%、0.1%、0.15%)盖膜试件中,△E、△L、△a、△b随着硅铝包覆纳米TiO_2浓度升高逐渐降低,到0.1%组达到最低,然后到0.15%组时又升高。即△E、△L、△a、△b随着盖膜硅铝包覆纳米TiO_2浓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在4个浓度组中0.1%组△E、△L、△a、△b最小。实验叁:相同硅铝包覆纳米TiO_2浓度(0.1%)、不同厚度(0、0.5mm、1mm)盖膜试件,△E、△a随着厚度的增加,△E、△a逐渐减小,即总色差、红色褪色逐渐减小。其中在3个盖膜厚度组中不盖膜组△E、△a最大,1mm盖膜组△E、△a最小;而△L,△b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即变暗、变黄的程度逐渐增大。【结论】镉红油画颜料着色的硅橡胶随着模拟日光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步褪色,且早期变化最显着,镉红油画颜料浓度增加,减少了色差的变化,起到了抗模拟日光照射褪色的作用;在相同颜料浓度的主体表面加盖不同浓度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起到颜色保护作用,其中0.1%浓度的效果最好;在相同颜料浓度的主体表面加盖0.1%浓度硅铝包覆纳米TiO_2硅橡胶膜,随着厚度的增加,防褪色能力增强。本实验证实通过采用在高颜料浓度硅橡胶主体表面加盖一定厚度、一定浓度硅铝包覆纳米TiO_2的硅橡胶膜以减弱赝复体硅橡胶褪色的方法是可行的。
陈洁[8]2010年在《面部色诊文献整理及常人偏色光电血流容积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面部色诊的文献整理面部色诊历史悠久,其理论根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扬。然而,面部色诊一直以来都停留在宏观的、定性的研究层面,侧重于经验的、功能的描述,具有不确定性(缺少严格的标准、重复性差)、模糊性(不能定量);为使面部色诊研究向微观的、定量的方向发展,由经验的、功能的描述向阐述机制方向过渡,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常人面色特征研究成果,为中医病证研究提供客观指标和研究基础;笔者在全面整理历代面部色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阐发了面部色诊理论,并进行了分类整理与评述。目的:了解面部色诊的历史源流、具体内容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与概况,探讨面部色诊存在的不足,寻找研究对策。方法:手工查阅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历代有关中医色诊、‘中医面诊、面色诊的古籍,利用计算机检索并下载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然后按内容分类整理、系统归纳、发现问题。结果:1.面部色诊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有阐扬。清代医家从宏观的、定性的层面对其理论广为阐发,涉及面部色诊的着作就有十多部;现代学者则从微观的、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2.“气由脏发,色随气华”是面部色诊的基本原理;“十二经脉,叁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是面色形成的生理基础。3.面部色诊分区:《灵枢·五色》分法:“眉心上—阙上—咽喉;眉心—阙中—肺;鼻根—阙下—心;鼻柱—下极之下—肝;鼻尖—肝下—脾;颊—挟大肠—肾。”。《素问·刺热》分法:“额部—心,鼻部—脾,左颊—肝,右颊—肺,颏部—肾。”。4.面部常色是指常人面色,是健康人面部皮肤的颜色与光泽,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分为主色与客色。主色是与生俱来的基本面色和肤色,具有种族遗传特征,终生不变,中华民族属黄色人种,主色特点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主色由于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环境等的不同在个体间存在差异,有常色偏赤、偏黄、偏白、偏青、偏黑之分。客色是因季节、昼夜、阴晴、气候等外界因素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异,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特别是面色),属常色范围。5.“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晄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是面部五色诊的基本内容。清·汪宏在《望诊遵经》中将其概括为“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称作“望诊十法”。6.现代学者应用数码摄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色差计、分光光度计、光电容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和科研方法对中医面部色诊进行研究,内容涉及面部色诊分区、常人面色、五色诊以及病证相关等,研究主要围绕“客观化、定量化”展开。在客观化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存在诸多不足:技术不够成熟,仪器不够先进,循证研究样本数小,病种单一等。结论:1.面部色诊理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渊远流长。2.《黄帝内经》奠定了面部色诊的理论基础,对面部色诊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3.面部色诊理论历代医家多有阐扬,但其发展最为突出的时期是在清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之翰在《四诊抉微》中提出“气由脏发,·色随气华”的理论观点,汪宏在《望诊遵经》中将面部色诊分区和五色诊的理论升华为“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望诊十法。4.历代面部色诊的研究都停留在宏观的、定性的层面,侧重于经验的、功能的描述,缺乏微观的、定量的研究,研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缺少严格的标准、重复性差)、模糊性(不能定量),阻碍了面部色诊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面部色诊,在客观化、定量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尚存在诸多不足。5.使用先进可靠的研究手段,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对常人面色特征进行研究,是面部色诊研究中一项最为基础而重要的工作。应用光电血流容积技术对常人面色特征进行研究,可能是面部色诊研究的突破口,并实现面部色诊客观化,为中医病证研究提供客观指标和实验基础。第二部分常人五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特征研究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匹配,检测331例常人面部五类偏色的光电血流容积参数,以获取常人面部光电血流容积特征与正常参考值。目的:1.获得常人面部不同部位(额部、左颊、右颊、鼻头、下颌)光电血流容积特征与正常参考值。2.获得常人面部五类偏色(偏白、偏黄、偏赤、偏青、偏黑)光电血流容积特征与正常参考值,为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应用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与Pclab生物机能信号采集系统匹配,在电脑上进行检测与数据处理,仪器的使用遵循仪器操作规程,整个实验过程按照实验设计要求严格进行。结果:1.五部光电血流容积常值比较的研究发现:光电血流容积五部的分布具有一定特点,五部中反映心脏搏动的时间指标tag、tab、tae、teg与反映心脏功能的指标tab/tag差异无显着性;反映血管功能和血流状态的指标tw、hb、hd、he、hf、hb/tab、hd/hb、he/hb、tw/tag因部位不同差异有显着性。指标hf大体呈“鼻部或右颊或左颊>额部或下颌”的规律分布;指标hb、hd、he、hb/tab大体呈“鼻部>右颊或左颊>额部或下颌”的规律分布;指标hd/hb、he/hb、tw/tag呈“额部或下颌>左颊或右颊>鼻部”的规律分布,与hb、hd、he、hb/tab的趋势大体相反。2.五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常值比较的研究发现:五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的共同规律是:不同偏色tag、tab、tae、teg、hf、hb/tab、hd/hb、tab/tag、tw/tag差异无显着性,不同偏色hb、tw、hd、he、he/hb差异有显着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中,部分指标随偏色不同呈现出一定变化的趋势。.波幅指标hf和比值指标hd/hb变化的趋势一致,呈“偏黑>偏白>偏黄>偏赤>偏青”的趋势。tw/tag与hf、hd/hb的趋势大体相反。比值指标hb/tab呈“偏赤>偏黑>偏黄>偏白>偏青”的趋势。Hb、tw、hd、he、he/hb差异有显着性,hb“呈偏赤>偏黑>偏黄>偏白>偏青”的趋势。tw、hd、he、he/hb呈现的趋势与hb大体相反。而且五类偏色以上五指标的比较,偏青组与其它偏色组比较大多数差异都有显着性。结论:1.各部光电血流容积常值比较的研究,印证了“心华在面”、“面部色诊分区”、“鼻分属于脾”、“体表—内脏相关”的中医理论。2.五类偏色光电血流容积常值比较的研究,表明光电血流容积各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面色—血流容积变化的机理。3.常色五类偏色面部光电血流容积的研究说明:血管容积变化是面部常色不同偏色形成的生理基础。
参考文献:
[1]. 四川地区中国人群颌面部皮肤的色度研究[D]. 牟雁东. 四川大学. 2002
[2]. 四川地区中国人颌面部皮肤的色域分析[J]. 牟雁东, 巢永烈, 樊瑜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5
[3]. 汉族、藏族和羌族人群颌面部肤色的比较性研究[J]. 牟雁东, 巢永烈, 樊瑜波.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4
[4]. 汉族人颌面部不同部位肤色的比较性研究[J]. 牟雁东, 杨小民, 巢永烈.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4
[5]. 舌色分类的量化研究[D]. 杨新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6]. 颜面赝复体的计算机配色研究[D]. 苏方. 第四军医大学. 2006
[7]. 硅铝包覆纳米TiO_2膜对赝复体硅橡胶色彩稳定性的影响[D]. 占适龙. 昆明医学院. 2010
[8]. 面部色诊文献整理及常人偏色光电血流容积特征研究[D]. 陈洁.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