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专业人才论文_毛小静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专业人才论文_毛小静

大同机车技师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38

摘 要: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机械类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对技校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它内容范围较广,涉及面较宽,实践性较强,术语及定义科学严谨,且有些内容较抽象,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课程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特点,加强课程的实践内容教学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极限配合 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创新策略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高职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有定义多、符号多、代号多、标准多、记忆内容多等特点,且有些内容较抽象,初学者不好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在讲解时应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的讲解原则,使其从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再从理性认识过渡到实践应用。

一、用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根据科学研究,人的注意力持续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分钟左右,每节课下来,学生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好、理解好。特别是一些抽象、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如果教师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口头语言和板书来讲解知识点,不仅费时间费劲,而且还不能达成所需的教学效果,即使教师想方设法地把这些知识点讲清讲透,但很多学生还是感觉无法想象,不能掌握,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把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用微课来辅助传统教学,传统教学所产生的困惑就可迎刃而解了。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展示了教学设计理念,不仅学生受益,教学资源还实现共享。

二、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加强基本知识的教学

教学重点是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而要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整个课程教学应围绕重点进行,各章节要围绕课程重点而确定本章节重点,每节次也都有其重点,且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突出重点就是要在主要的、关键性的地方加大力度,下功夫把重点内容讲深、讲透。对教学重点要备好课,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围绕教学重点这条主线,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抓住中心内容,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讲授中,要善于开拓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启发学生把握学习要点,使学生学到的是清清楚楚的一条主线,几条分线;是纵横交错的知识网。通过提问、小结,对重点反复检查和强调,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对重点知识着重练习,巩固掌握,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深刻理解,并能活学活用。教学难点是指在实现教学活动目的过程中出现的障碍,是学生一般理解有困难的内容。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疑惑。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不是孤立的,不仅与难点本身的知识难易有关,而且与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解决和处理教学难点,一方面要把难点分散,将其相关内容讲解明白,把相关概念讲解清楚,另一方面要搞好后续知识的预习。其次,在教学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根据实际情况,在学生不懂的地方慢讲、细讲、多讲,反复加以分析总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接受知识。最后,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学生的感性知识不足所致,因此,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特别是难点内容进行预习,加强课前指导和课后辅导、课后练习,以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教学过程密切联系生产实践

学知识的落脚点在于会用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生产实践。教学中应始终紧密联系设计与制造的实际情形教学,从生产实际情况出发讲理论,讲清每一名词、术语、定义的实践的基础内容,讲清每一个与实践有关联的概念。尽量拓宽学生对设计与制造工作的知识面,用机器零件、图纸、模型等实物实例帮助学生把书本分析的问题和实际联系起来建立概念;学会针对生产、实物、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的学习方法,进而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帮助学生更清晰、更快地领悟和掌握课程内容。教学中还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内容和为解决学习问题而查阅图表,在后续课堂上对课程关键问题以提问方式引起学生讨论,在实际使用、公差原理、标注选用等方面使学生之间能交流互补,从而立足于培养学生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专业学习态度和习惯。教学中后期继续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学习,带着学习的问题进行学科实践调查,以充实对课程与生产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对检验计量部门参观教学则是经讲课之后学习生产中的实际检测与计量管理知识,扩大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联系生产实践知识,应当避免全部采用通常的抽象化理论式讲课,以帮助学生建立在专业学习和工作中事事、处处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不脱离实际的思考方法,克服少数学生轻实践的专业学习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专业学习方法,并为进一步的学做一体化打下基础。

总之,对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只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信息时代与时俱进,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气氛,定能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向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科技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维良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2,(01)。

[2]陈发 如何提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J].职业,2010,(24)。

论文作者:毛小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创新教学方法,培养专业人才论文_毛小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