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功能研究专栏(五篇文章)--句子词和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_句子论文

句子功能研究专栏(五篇)——标句词与句子三个敏感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句子论文,敏感论文,位置论文,专栏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关“句子功能”的定义学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们这里采用徐杰(2010)从“语法+功能”的宏观角度对“句子功能”所作出的界定:“语法学意义下的‘句子功能’仅仅是那些在形式上带有特定语法效应的句子功能。这些特定语法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句首、谓头和句尾三个句子敏感位置上所进行的加标、移位和重叠等句法操作。”句首、谓头和句尾这三个句子敏感位置,指的是对全句功能范畴敏感的句位置,三者除了要担负线性句法结构中的基本角色外还要对属于全句的范畴作出相应的语法反映,这也是其之所以特殊和敏感的原因所在。(徐杰2005)标句词作为生成语法中一个重要的功能语类,是全句功能范畴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句子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是句子功能的关键实现者。

不同语言中标句词的句法功能和句法位置并不相同,如果以句法功能为标准进行分类的话,汉语中的标句词可以分为标示句子属性、标示句子语气、标示句子边界和标示句间关系等四种功能类型。本文主要关注标句词的句法位置问题,可以看作是从句法位置角度对汉语中标句词的分类。标句词既然与全句功能范畴关系如此重要,那么其句法位置是怎样的呢?其与徐杰(2005)所提出的对全句功能范畴敏感的三个敏感位置是否具有一致性呢?

一、句首位置的标句词

由言说动词语法化用作标句词是一种语法化的普遍路径之一,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在很多语言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在某些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中,言说动词语法化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一具有普遍性的语法化路径,言说动词用在其他动词后面做标句词引导一个小句来充当动词的宾语。在我们目前所发现的言说动词语法化用作标句词的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中,如闽语、粤语、靖西壮语、侗台语榕江话等,由言说动词语法化发展来的标句词都是出现在句子的前面相当于小句的句首位置,作CP的中心语出现在小句之前。

当它们听到狮子已经死了,都很感谢它。(侗台语榕江话倪大白1990:83-94)

想上去跟岳母再借些米。(靖西壮语郑贻青1996:289-293)

家家产户都养着猪呀、阉鸡呀等着过年了。(靖西壮语郑贻青1996:302-307)

(4)去了之后效果也不大,有的适应不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那么王昭君她是做得比较好的,而且我看有的史书写,说王昭君出塞一下就把王公贵族那些千金小姐比下去了……(李建平“CCTV百家讲坛·钤记中华(五)—长城”)

(5)谭凌霄常窝火,在心里恨道:“好小子,你就等着我的把!”(汪曾祺《皮凤三楦房子》,转引自刘丹青(2007))

刘丹青(2007)提出“‘道’是一部分动词所带的一个关系性或者说连接性的语法标记,表示其后的成分为内容宾语小句”,主要用在表示言语行为、写作书写行为、部分思维行为的动词后面做标句词引入内容宾语,“到现代汉语口语中,‘道’的标句词用法已经衰落,但在书面语言中尤其是叙事类作品中仍然活跃,成为书面语的一个标句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作为标句词用法,“道”多见于古近代文献中,而“说”用作标句词则是在现代汉语中发展出来的用法;从共时的角度看,“道”和“说”都有用作标句词的现象,而二者的分工不同,“道”多见于书面语言,而在汉语普通话口语里,“说”作为标句词的用法则越来越活跃,“说”用作标句词在书面语中虽也能见到,但是“道”的书面语气息相比之下更为浓郁。这种共时与历时的发展变化与“说”在语言发展过程中逐渐取代其他言说动词成为核心言说动词有必然联系。尽管由于语言的历时发展,“说”逐渐取代了“道”成为普通话中核心的言说动词,但就同用作标句词引导宾语从句来说,它们的位置都是位于从句之前相当于句首的位置。

刘丹青(2007)提到,英语中的标句词that和汉语中充当标句词的言说动词在附加方向上存在差别,即that是附加在从属语上也就是所引导的小句上,而汉语中的言说动词用作标句词时则是加在动词上的,这种附加方向上的不同是核心标注与从属语标注的正常类型差别。因此,这种差异并不能否定言说动词“说”和“道”的标句词性质。而且,就线性序列来说,标句词“说”和“道”不管附加方向如何,其都是位于从属小句之前即句子三个敏感位置之一——句首。

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中由言说动词语法化而来的标句词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中其与动词的关系更为紧密,在语流中与动词同属一个语音片断,但真正成熟的标句词用法则是标句词C与后面的小句IP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真正的CP。因此目前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中言说动词语法化而来的标句词还处于朝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这里还是把其句法位置看做是位于小句的句首位置。

二、句尾位置的标句词

有关标句词的功用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汉语中标句词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表示句子语气,而汉语中的语气词一般来说都是位于句尾,我们赞成汤廷池(1984)和何元建(2007)的观点,认为“吗、呢、吧”是标句词。

不管每个句子的具体组成成分如何,结构复杂与否,从最大投射来看每个句子都是一个由标句词C投射出的标句词短语CP,那么之所以有不同的句类如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等等,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句类带上的是不同类型的标句词C。如下面的例子:

(6)a.果果要上小学。

b.果果要上小学吗?

c.果果要上小学呢!

(7)a.去吃饭吧!

b.去吃饭吗?

(6)中的几个句子分别代表不同的句类或者进一步说是可以实现不同的句子功能,从句子成分来看,它们之间唯一的差异就在于句尾的标句词不同,相同的成分加上不同的标句词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句子,这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了标句词C作为中心语的特点,因为我们知道中心语投射出的短语的性质要与中心语保持一致。具体来看,(6a)是陈述句,它所带上的是一个空的标句词C,所以句表上语气词位置为空;(6b)是疑问句,很明显,它在句尾添加了典型的疑问语气词“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示疑问的标句词;(6c)在句尾添加了“呢”,整个句子传达出一种感叹意味。结合树形图来看更为清楚,如(8),我们用一个树形图可以表示(6)中三个句子,前面的句子主干不变,在句尾的C位置添加不同的标句词就会形成不同的句子,标句词为空时形成陈述句,标句词是“吗”和“呢”时分别形成疑问句和感叹句。

(8)

(7)中的两个句子也是相似的情况,对照(9)中的树形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一IP在句尾位置上添加不同的标句词“吧”和“吗”分别形成了祈使句和疑问句,可见标句词可以表示不同的句子语气,进一步生成不同类型的句子。

(9)

这些出现在句尾的标句词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决定了句类,决定了某个句子到底归属于哪种句子类型,更进一步说,它决定了句子到底可以实现哪种句子功能。汉语中这一类标句词的作用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一是在于这些标句词本身的句法特点,同时也与这些标句词所出现的位置有关,它们所占据的是对于句法操作较为敏感的句尾位置,更容易实现其句法功能。

三、谓头位置的标句词

除了句首和句尾之外,可以运用添加、重叠、移位等句法手段实现全句功能范畴的敏感位置谓头,指的是中心动词之前的谓语开头的位置(徐杰2005)。我们在考察中也发现对于全句功能范畴的实现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句词中也有也可以出现在谓头位置的。

众所周知,“之”在古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用法就是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即将一个独立的句子变为从属,使句子的属性发生变化,表示句子属性恰恰就是标句词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古代汉语中用来“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也是标句词。那么这个“之”的句法位置如何呢?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10)a.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b.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a、b)中,“鱼乐”本是一个可以独立的句子,在主语“鱼”和谓语“乐”之间加上了标句词“之”之后,“鱼之乐”不再具有独立性,而具有了从属性,用来充当前面动词“知”的宾语从句。(10c)是古代汉语中“之”作标句词的典型体现,句中出现了两个“之”,都是用来改变句子属性的标句词:“鱼乐”在谓头位置添加“之”,使其可以充当动词“知”的宾语从句,“子不知鱼之乐”又在主谓之间添加“之”,使整个句子能够充当后面的谓语“全矣”的主语从句。(参见刘丹青2008)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标句词“之”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活跃,但现代汉语中类似的“主之谓”的用法却一般不能成立,“之”的标句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究其原因,黄正德(2008)认为“主之谓”可以看做是一个动名词短语,古代汉语中动名短语与动名化词素的内容很丰富,而现代汉语则相对贫乏,这也是现代汉语中相应的“主之谓”用法不能成立的原因之一。另外“主之谓”这一用法的消失原因就在于现代汉语具有高度的解析性,很多语言现象都是靠句法运作来完成的,而不像具有高度合成性的古代汉语,其词汇部门旺盛,很多动词可以在词汇部分派生而成,很多语言现象都是词汇规律运作的结果。

关于汉语到底是中心语居前还是中心语居后,学界一致有不同的意见,标句词的位置问题也与汉语中心语居前还是居后原则有关。标句词C是其所投射出的标句词短语CP的中心语,那么在汉语中这个作为短语中心语的C的位置也不是唯一的,有位于其所引导的句子之前即句首的,这符合中心语居前原则,但是同时又有位于句尾的,其前面是整个句子,这符合中心语居后原则,而且也有位于谓头位置即句中的标句词。因此标句词在句中的位置更进一步说明汉语不是单纯的中心语居前或是居后语言,而是一种混合型语言,这也为一直以来所争论的汉语的中心语居前或居后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

四、结论

标句词是生成语法和语言类型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作为一个功能中心语,对于全句功能范畴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而关乎全句功能范畴所出现的位置不外乎句中三个敏感位置即句首、句尾和谓头。虽然不是同一个标句词都可以出现在这三个位置上,但总体来看,汉语中标句词所出现的句法位置只涉及这三个敏感位置,只不过不同的标句词选择这三个敏感位置中的一个而已。汉语中标句词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这三个敏感位置上,原因就在于这三个位置本身就是对全句功能范畴敏感的位置,而标句词又关乎全句功能,因此标句词的句法位置与这三个敏感位置的对应是理所当然的。由此可见,有关句子三个敏感位置的理论具有相当强的解释力与概括力,只要是与全句功能范畴相关的问题都能从其找到解释的突破口。

标签:;  

句子功能研究专栏(五篇文章)--句子词和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_句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