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博白县顿谷镇中心小学,537628)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基础阶段,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说,在语文课堂上,锻炼学生的语感是重中之重,学生在老师的启导、引发、激励下,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趣味,让学生通过思索,细心品味、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在语感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让学生自主感悟,切记不要过度引导。简单地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语感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语感
传统教学中,老师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往往分析能力、逻辑能力、解题能力很强,但是直觉思维以及判断能力往往很差,几乎没有重视学生在读书看书的过程中自主感悟,自己体会的能力。目前很多的语文课堂上,一味地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材料,完全没有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就算有,也会被老师认为是不符合原作者的想法而判错,综上所述,我认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锻炼学生的语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意义
1.强化学生的语言直觉
好的语言能够将自己的内心想法精准表达,也使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近,若语言表达不合理,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以在生活学习中需要科学地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缺少自己的风格和思维模式,这一时期,要注重小学生语感的培养,使其掌握语言使用的方法,使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得到提升。
2.提高学生的逻辑与形象思维能力
好的文字表达能够使人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由于不同人的理解不同,因此联想出的画面也有所差异。描述事件,重点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培养语感能够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培养相结合。在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语言习惯。小学时期是学生语言感觉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3.加强学生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对语言意图的感知将对交际的成功产生直接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和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融入集体中,使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强化。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
1.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编排都比较精心,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语文教材中内容可以引导学生多阅读和体会。阅读开始时,教师要积极示范,将文中的感情基调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如在学习《咕咚来了》时,教师先带着感情朗读,模仿课文中不同小动物说话的声音,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进入故事化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自主朗读,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优化朗读效果。
2.通过背诵培养语感
背诵不仅能够积累语言,还能够对文化进行沉淀,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通过背诵能够更好地对语言文字情感内涵进行体会,并贮存语言。在学生熟读的情况下,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等抄一抄、说一说、背一背,将背诵、摘抄等引入到课堂中。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可以先让学生诵读,再熟读背诵,更好地体会和把握桂林山水,积累好的诗词、句子以及篇章,使自己的语言积累得以丰富,并在此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味。学习不同文章的气势、布局、遣词造句等精妙之处,形成经验,让学生能够终身受益。通过背诵训练,熟能生巧,使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获得提高。
3.写作中培养语感
写作是创造性劳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强化语感的敏锐性、逻辑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写作就是学生科学地运用语言文字将客观知识、自身情感等表达出来,通过思维活动进行支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语感,就需要重视指导学生写作,帮助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教授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写作思路得以拓展,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使其在写作中获得进步与成长。例如,在学习《假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仿写,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情境仿写“如果我是……”之类的段落。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写的内容进行课堂分享。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写作之后要科学地评价学生的作品,并给出一定的建议,结合学生写作中的问题科学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疑难。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培养锻炼学生语感的根本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己有所感悟、有整体认知、有情感培养以及熏陶,读是培养语感、自身体会语言的根本方式,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过程中慢慢理解、感知,量变达到质变。在读的过程中在慢慢积累、记忆、吸收,以读为本,避免死记硬背,老师要先帮助学生理解其义,然后再通过演讲、复读、默读、朗读等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意境的优美、条理连贯、语法的运用、磅礴的语势、恰切的表达、词义的内涵以及流畅的音调。比如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老师先讲解整首诗的意思以及意境,这样同学们就能感受到诗人澎湃激昂的想象力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之美。
四、揣摩品味,自悟语感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篇作品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要想语感得到透彻的进展,那么仔细揣摩品味其中的奥妙,这是培养锻炼学生语感的关键所在,另外,老师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素养之后,加强锻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再者,老师也可以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让学生回忆相似的经历,与文中意境相配合,联想以及想象,将枯燥的文字变成有趣生动的画面,最后老师还可以完全放手某篇课文,让学生自己感悟,最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讲解,加深记忆以及理解。
五、语句比较,展开讨论
语句是构成文章的基础,作者所构建的意境完全是通过词句的组合来完成的,课文中的经典句子,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中心,点明主题的句子,往往是有着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老师应该把这些句子挑选出来,让学生自行分析以及比较,比如说,是否能有别的词语代替文字的句子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或者把文字的某词换成某词是否可以等等,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索,在探索中品味,这样学生的语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打个比方:《爬天都峰》中有一句是这样描写的,“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老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最传神的那一个字,以及是否有其他字可以代替这个字,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成小组讨论,从中领悟作者的才华,品味文章的神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联系体验,融于生活
要想生成良好的语感,丰富的生活体验也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触景生情才能达到共鸣,又能真正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意境,使文字活在头脑中,比如说:《爬天都峰》中有这样一句话,“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如果学生没有体会过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以及登顶之后的愉快,我想学生难以体会到“终于”这个词的神韵。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工程浩大,需要语文教师长期探索,积极实践,不懈努力,让语感培养日益完善。
七、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使学生主动地融入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体验与理解,接受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审美能力和乐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冯秀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语感培养[J].海峡科学,2014(12):102-103.
[2]李泽艳.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速读(上旬),2016(6):154-155.
[3]刘生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271.
论文作者:王海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语感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