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0
【摘 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Mayo评分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即缓解期(n=32)、中度活动期(n=26)、轻度活动期(n=20)、重度活动期(n=18)。比较四组患者的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和菌群失调(Ⅰ度)共计28例,占比例为87.50%。中度、轻度、重度患者的肠道菌群正常和菌群失调(Ⅰ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7例,占比例分别为73.08%、55.00%、38.89%。而菌群失衡情况与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有着密切关联。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紊乱有着密切关联,在对病情诊断时,可根据肠道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紊乱情况进行判断。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关性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一种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灶处为大肠黏膜及粘膜下层,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1]。本文选择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为四组后进行检验,得出数据并分析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现将最终结局整理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以Mayo评分为依据将将所有患者分为四组,即缓解期(n=32)、中度活动期(n=26)、轻度活动期(n=20)、重度活动期(n=18)。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37例,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5.61±3.25)岁。
1.2方法
(1)粪便样本采集、检验。①样本采集。从患者入院治疗当天算起,在第3天清晨时间采集患者新鲜粪便作为样本,样本量为10毫克,采集过后,将样本放置于容器内,从排便到检验时间总计30分钟[2]。②检验。取适量样本放置载玻片上,并推成薄片,静置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火焰将干燥的样本固定,此步骤反复进行3次后进行革兰染色,计算粪便球杆比[3]。
(2)血清样本采集。采取时间为患者清晨起床后,采集静脉血3毫升,进行凝固、离心处理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4]。
1.3观察指标
对四组患者的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与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录入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完成数据分析,选择t检验组间免疫球蛋白水平,结局以(x±s)形式体现,最终检验结局呈现P<0.05,数据具有探讨分析价值。
2.结果
2.1四组患者的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和菌群失调(Ⅰ度)共计28例,占比例为87.50%,儿肠道菌群失调Ⅱ度、Ⅲ度患者共计4例,占比例12.50%;中度、轻度、重度患者的肠道菌群正常和菌群失调(Ⅰ度)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11例、7例,占比例分别为73.08%、55.00%、38.89%,四组患者数据对比呈逐渐下降趋势。
表1四组患者的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2.2四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
菌群正常菌群失调(Ⅰ度)与菌群失调(Ⅲ度)IgA比较:t=5.1248,P=0.0000;IgC比较:t=1.6794,P=0.0967;IgM比较:t=0.2237,P=0.8235;菌群失调(Ⅱ度)与菌群失调(Ⅲ度)IgA比较:t=3.4627,P=0.0008;IgC比较:t=0.7253,P=0.4703;IgM比较:t=0.2722,P=0.7861。
表2四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x±s)
3.讨论
机体肠道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中菌群主要的寄居处为小肠末端和整个结肠,数量可达600多种。正常情况下,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菌群处于平衡状态,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将会失衡,细菌在体内大量且迅速的复制,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受损。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讲,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主要减少的菌群有乳杆菌、双歧杆菌等,但肠球菌等数量会有所增加[5]。
本次研究中,以在本院进行治疗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样本,对所有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情况以及免疫功能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下所示。(1)肠炎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缓解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以及Ⅰ度菌群失调患者为28例,占缓解期患者总比例87.50%;中度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以及Ⅰ度菌群失调患者为19例,占中度活动期患者总比例73.08%;轻度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以及Ⅰ度菌群失调患者为11例,占轻度活动期患者总比例55.00%;重度活动期患者肠道菌群正常以及Ⅰ度菌群失调患者为7例,占重度活动期患者总比例38.89%。由此可证明,患者的病情越重,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越严重。(2)免疫球蛋白水平。菌群正常与菌群失调(Ⅰ度)IgA=(2.10±0.20)g/L、IgC(11.07±2.32)g/L、IgM(0.94±0.31)g/L,菌群失调(Ⅲ度)患者IgA=(1.87±0.11)g/L、IgC(10.11±2.31)g/L、IgM(0.93±0.11)g/L,菌群失调(Ⅲ度)菌群的IgA、IgC、IgM均显著低于正常菌群失调(Ⅰ度)。足以证明,当菌群失调越严重,患者机体免疫能力越下降。此实验结果与杨斐,郑晓娟,刘近春[6]等人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肠道菌群失衡情况会越严重,而肠道菌群失衡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关系,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可根据此结进行,以此提高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艳,李俊霞,王化虹,等.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10):1631-1634.
[2]王蕊.肠道菌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液免疫及病情的影响[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7(4):38-40,43.
[3]杨杰.湿邪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的探索[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4]马旭园,代志峰,王慧超,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IL-23/IL-17轴的关系[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5):884-892.
[5]沈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4):554-556.
[6]杨斐,郑晓娟,刘近春.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菌群失调的治疗进展[J].胃肠病学,2018(1):56-58.
论文作者:鲁建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8
标签:患者论文; 肠道论文; 溃疡性论文; 结肠炎论文; 免疫球蛋白论文; 水平论文; 样本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