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浪漫主义论文,中国论文,诗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它不是按照现实的本来样子去描写现实,而是更多地表现作者由于社会现实的刺激而迸发出来的激情,表现作者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和反抗现实的叛逆精神。它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热情,来表现生活的理想。可以说,浪漫主义的本质就是理想主义。而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渊远流长。从古代的神话,到屈原的《楚辞》,从李白的古典式浪漫到郭沫若、毛泽东的现代浪漫,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坛、诗坛上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中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远祖。他的作品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开端,其代表作《离骚》,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古代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屈原以大胆的幻想和想象,以诗人的文采和手法“衣被词人”。创造了全新的诗歌形式,如《离骚》、《九歌》等,对我国文学的发展,尤其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深远的影响。屈原的楚辞出现以后,“风”和“骚”就成为我们古人对诗歌所提出的两个最高的标准。在《离骚》中,屈原开始把物与我,情与景揉和交融,使物具有象征意义,使情更有具体的附着和寄托,从而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表现力。例如,在他的作品中,以鲜花、香草,表示高洁;以高冠、奇服表示超俗;以高丘求女表示追求。从形象看,它是虚构的,是想象的,但究其内容、情感来说,又是真实的,开辟了“寄情于物”、“托物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从中国古代神话中汲取丰富的形象,通过大胆奔放的想象,把这些神话重新组合,从而构成了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许多美丽画面。屈原的浪漫主义诗作,构思宏伟,章华辞美,对后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他那坚持理想、不断奋斗的精神,他那一腔热血、宁死不屈的事迹,多少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而他那极富浪漫主义的诗作,对历代诗人更产生了非凡的影响。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曾无比推崇屈原,他说:“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他用极其鲜明的对比,赞扬了屈原诗作和屈原精神的不朽。李白蔑视权贵、反抗现实精神,特别是他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乃是屈原创作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古代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在李白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的诗歌,网罗了大量的古代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他的一首首诗篇,匠心独具,构成了一幅幅壮美奇观、惊心动魄的图画。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尤以《古风》第十九首为佳。如:“西上莲花山”,“虚步蹑太清”,“飘拂升天行”,“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所处的时代,正是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而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思想的复杂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而世态炎凉,“谁贵经纬才”(《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他感叹皇家“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却又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梁甫吟》中他写道:“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表现出自己被冷遇,体现了上天入地的求索精神。这里,我们明显地看出其学习屈原《离骚》的痕迹。他伟大的抱负、坎坷的经历,使我们看到,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李白与屈原都有报国无门,忧国忧民、嫉世愤俗的感慨,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相似的,他们诗作的浪漫主义又是一脉相承的。
屈原、李白诗作的古典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代表的则是中国现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开端。可以说,古代浪漫主义气息的长期熏陶,特别是屈原、李白诗歌,对郭沫若诗歌的创作影响是巨大的。他愤世忧时,狂放不羁,借诗言志。我们从他的代表作《女神》中的《凤凰涅磬》看出诗人的浪漫主义,这是积极的浪漫主义。要通过凤与凰集木自焚,在火中新生,来象征旧中国的死亡,理想中国的再生。历来诗人常用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女神》中都用上了,如比喻手法、象征手法等,有的则用神话、传说。例如《天狗》中,天狗不仅要吞月,还要吞掉全宇宙,最后连同自己一块吞食了。表现出急不可耐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新生的精神。《凤凰涅磐》中,通过凤凰对歌,诅咒那黑暗的社会,诅咒那悲衰而烦恼的人生。可以说,《凤凰涅磐》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时代大变革的前奏,也是新时代到来的预言。作者借物抒怀,即借助某一形象或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等,使诗人的感情得到淋漓的表现。这些正是历来浪漫主义诗人常常使用的方法,而郭沫若的诗作中,更体现出这种方法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在毛泽东的诗词中表现得也很突出。毛泽东作为一代诗人,以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的气魄,张开想象的羽翼,在他的诗境中任意驰骋,以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的神话传说相结合,写出了许多不朽的惊人之作。例如《蝶恋花·答李淑一》中,天上的“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且为忠魂舞”。作者以革命家的宽阔襟怀,以诗人的丰富想象,歌颂烈士英魂不死。这里,作者将天上、人间,英魂、仙人融为一处,大胆地运用夸张、想象,并借用古代神话,以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妙绝伦的艺术仙境。
又如在《念奴娇·昆仑》一词中,作者以博大的气势,站在世界之颠,用巨笔描绘昆仑形象,评述昆仑的功与过,展现再造昆仑,建立太平世界的崇高理想。运用古代神话“飞起玉龙三百万”,采用夸张、拟人手法,跌宕生姿,想象雄奇,形象高大,力量无比,,描绘出一幅改天换地的壮美图景:“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他胸怀广阔,境界高尚,“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把造福人类的伟大抱负一气绘出,把理想境界——“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直接推给读者。可谓情理形神,和谐统一。
而在《卜算子·咏梅》中,作者借物言志,把自己博大的革命情怀,寄托于梅花。他直抒胸臆:“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既表现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表现出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彻底革命精神。
毛泽东的诗作,既是革命史诗,也是浪漫主义的佳作。他的诗词,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着这一时代先进的社会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并且创造性地发展了浪漫主义,以积极 的革命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章章篇篇,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从而把诗歌写作推向新的高峰。
由此可见,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历史悠久,特别是积极浪漫主义,不仅在当时有着现实意义,而且对后人,对于我国诗歌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研究、继承并发展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可以为民族、为社会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并推动社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