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想论文_汤如霞

在学习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想论文_汤如霞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涂学校 233400

每当上小学数学课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理解、应用、掌握知识,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会相关知识。但是,尽管老师用尽了全部招数,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达成学习目标。当你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纯真渴望的眼神,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对得起这些孩子们,并且深知一个好老师对孩子的影响。自己的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给这些孩子更好的教育,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内心。

一、汲取优秀教师的学习方法

当你寻找教育名家初当教师的成功案例,你会发现这些教育名家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爱学习,不断汲取百家之长,融合成自己的风格,终于成就自己。窦桂梅老师主动争取上公开课,三天两头请领导专家听课,并让听课老师告诉自己的优缺点进行记录,不断地发现课堂上的问题,也不断地在下一节课解决掉这些问题。任小艾老师的读书笔记写了上百万字,教师日记写了几十本;她所有的读书读报的笔记日记都翻出来,超过了她的身高。她告诫自己要不断学习,反思和认识自己,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吴正宪老师说过,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她不仅认真学习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探索,她还拜师著名的心理学教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些教育名家们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学习,可以翻阅教育资料,可以请教身边的优秀教师,可以邀请教育领导进行指点,也可以和家长进行互相沟通。只要汲取百家之长,不拒细流,海纳百川,留心学习,虚心请教,就会收获意外的惊喜。

二、不断学习,更进一步

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些数学概念、法则、已定的数学事实是人为规定的,如何引领孩子接受理解并学会合理运用则是最终目的。比如,在苏教版三年级《年月日》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孩子切身去经历、感受,只有真切的体验才能帮助孩子达到真正的理解。回顾演变历史,理清来龙去脉,在认知过程中会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上,在认识“闰年和平年”时,首先通过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引入科学知识,启发孩子清晰地认知了闰年和平年的产生,学生也深刻理解了“四年一闰”规律的背后缘由,激励孩子们用科学的态度靠近真理。接着在学习“大月和小月”时,教师并不直接告知孩子对“大月”“小月”是如何规定的,而是先引导学生将一年平均分为12个月,发现在平年中每个月平均分为30天,还余下5天。在教师的巧妙启发下,学生自主尝试排列出自己心中的大小月。接着引入历史中的著名人物凯撒、奥古斯都及相关事件,真实再现了大小月规定的演变过程。 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可以感受到“大月”“小月”并不是人们随便规定的,是有理有据的,背后不仅孕育着科学道理,还有着历史、政治、人文的因素,有着诸多的渊源。在以往的教学中,自己更多是引导孩子记忆大小月规律的方法,学会判断、应用。而当教师不再满足于拟定的数学事实,引领孩子探寻数学法则、概念的源头时,孩子们会看到更开阔的世界,意识到数学中的那些“规定”不是冷冰冰、生硬的,而是讲道理、凭依据、通人情的。数学概念是讲道理的,因此,作为老师不能再把那些“规定”硬生生地塞给孩子,而是引领着孩子们真实地体验、合情地推理,建构出完整的认知。这样的学习才是深刻而有意义。

三、实践总结,推进教学活力

现在的小学生八面玲珑,却学不会千讲百练。每到如此,许多教师在讲解、反思、复习、郁闷中也会不断思考……面对每天的学习目标还有部分学生弄不懂,再出现此类题时学生仍然出错,这让许多教师百思不解。例如,在讲解类似“a-b-c=a-(b+c)”的简算题时,教师问学生:喜欢吃巧克力和冰激凌吗?学生不约而同响亮地回答:爱吃、爱吃、特别爱吃!那么大家看看这道题是不是“巧克力”和“冰激凌”的故事。如果你会了说明你真爱吃,如果不会就不要吃。从学生的表情上看很是兴奋。教师顺势说:期中考试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的妈妈很高兴,奖励你50元钱,你买了一个15元的巧克力,又买了一个5元的冰激凌,还剩多少钱?这题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但会花钱,计算也不成问题。如果搬到课本中,就变成了50-15-5或者是50-(15+5)。你可以先付巧克力的钱,那么剩下50-15=35元,再付冰激凌后剩下的钱35-5=30元;还可以算巧克力和冰激凌的总钱15+5=20元,再算最后剩下的钱50-20=30元。这不就是a-b-c=a-(b+c)的减法的运算性质吗?这种运算性质对于巧克力和冰激凌的价格是整数时适用,那么巧克力和冰激凌的价格是小数时适用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同样适用。”教师顺势问道:要是巧克力和冰激凌的价格是分数呢?“不管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道理是一样的。”学生理直气壮地说。这时教师还不能高兴太早,因为现在小学生大多比较会说,一旦各做各的题时,结果错得是五花八门。现在请同学们各举一个a、b、c是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例子进行计算,看看a-b-c是否等于a-(b+c)……这样学生经过推理、验证,活学活用,真正理解了经常出错的简便运算,这类题的出错率也会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张春莉 小学数学互动式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雷玲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汤如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2月第2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5

标签:;  ;  ;  ;  ;  ;  ;  ;  

在学习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感想论文_汤如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