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学生整体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破除学生在学习中对于教师和书本的迷信,在日常学习中发扬质疑老师和书本的精神,培养自我的思维发散意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当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策略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问题意识是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未知知识的怀疑和思考。这种思维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培养学生产生问题的意识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断地学会主动探索世界和未知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一、语文学科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1.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是专注于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没有时间去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往往将“教学进度”作为这一问题的理由,在进行试卷和问题讲解时,通常没等到学生问答的时候教师已经将答案交给学生,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失去问题意识。例如:在进行李白的《蜀道难》课程讲解时,如果有学生对《蜀道难》的文章主旨产生异议,那么教师会给学生扣上不认真听讲的罪名。这种做法严重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2.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束缚。
传统语文教学方法认为,只要将语文知识掌握好就能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事实并不是如此。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在课前先将每篇课文的主旨和文章大意等分析透彻,认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记住课文知识内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作为听众,教师的提问和讲解占据了学生思考和消化知识点的时间,抑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等。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多是围绕书本内容,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自己搜索一些课外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灌入式的讲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经常问自己这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不再一味地迷信老师和书本,逐渐提高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不断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课程的讨论。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与他人交流学习的想法,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敢于向所谓的权威挑战,形成自己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在长大后有自己的主见,在政治生活中树立自己的民主意识,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激发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课前引导主动提问。
在学习之前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对教学内容有全面认识。比如说在学习《变色龙》这篇文章时,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比如:这篇文章中变色龙指的是谁?在整篇文章的描述中变色了几次?每次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这又体现出了怎样的心理?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人?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预习和阅读中会不断进行思考,充分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思考中会对文章有基本的认识,并会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思考。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进行预习,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对问题的设置加强重视,体现问题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不再将问题局限于文章范围内,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入对文章进行解析,从而发挥文章的实际教学意义,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学习,逐渐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提问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师带动学生主动营造问题思维,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下功夫。在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方面,作为教师,应该针对自身教学的内容特别是课文内容的不同来进行实际的探索和分析。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这种内容引导作用下,也能够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教学的状态,对于教学内容和知识掌握能力都可以实现提升。
3.注重基础,激发提问意识。
在提问时,教师要保证问题难易的适宜性,并且要从基础知识出发,将学生的提问意识都激发出来。相反,如果问题的难度较大,侧重于难点知识,那么部分学生会产生胆怯的心理,他们不敢发言,从而导致整节语文课堂的氛围并不活跃,而是死气沉沉的。如《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描述了济南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它温和。通过描写济南的冬天,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在构思本篇课文时,作者是围绕着“温晴”这一词展开的,角度独特新颖,语言生动。因此,在学习本篇课文时,学生要认真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中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独特。随后,教师要让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冬天有哪些特色?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家乡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尽管学生所提的问题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看起来联系并不密切,其实,该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地理条件等因素正确地认识二者间的差异。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以此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
4.主张质疑,培养提问习惯。
在传统教学中,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很难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有时候,老师也没有给学生留出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出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意见,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时,本篇是诗人郭沫若以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为主线,写下的清新的抒情小诗。本首小诗中运用了联想、想象的手法,描绘出天上街市热闹的景象。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以及生平经历,并鼓励学生根据本篇诗歌的题目,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一:诗人所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差别吗?是否天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街市呢?学生二: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往往带有着愁苦和寂寞之情,郭沫若诗人在《天上的街市》中也运用到了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那么这篇小诗中是否也夹杂着愁苦与寂寞之情呢?在课堂之前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声音,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5.创设情境,倡导提问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其中所隐藏的问题。同时,教师要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相吻合,抓住课文的构思特点,确保学生能快速地接受本节课的知识。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假设今天是同学们要上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以此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通过这一真实的情境,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小说主人公小弗朗士在面对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心理变化。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较,小说具有特殊性。小说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有时会高于现实生活,当老师假设本节语文课是最后一节课,此时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这样做,让学生能走入到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了解本篇小说所要表达的感情。同时,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能设身处地地提出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本篇小说,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6.传授方法,强化提问能力。
会问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信心来源。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问题。只有培养起学生问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真正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促其得法善问,必须经常性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质疑。要引导学生从课题、文章的中心词语、重点句段、文章的表达特点等方面入手展开质疑,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例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阶段,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上《少年闰土》一课,一学生问:“鲁迅是富家弟子,有书读,为什么却说他的同伴和他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我们首先自然肯定这位同学善于读书,能抓住重点词句质疑。接着,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知道“我”的知识仅限于书本知识,这些知识远离生活,而闰土虽然未读过书,却有着丰富的生活知识,相比之下,“我”就如井底之蛙了。三十年后,“我”对闰土记忆犹新也缘于此。
四、结语
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问题意识的培养,采取有效方法,制定合理方案,构建合理的语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巨虎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与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47)。
[2]马丽琴 初中语文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6,(10)。
[3]马献军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2,(10)。
[4]朱惠芳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学教育,2012,(04)。
[5]陈雪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25)。
论文作者:周晓岚 王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