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从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计算能力 培养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2-0126-02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指出: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因此,使学生学好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不出错、速度快的目的。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可编故事记口诀、读儿歌记口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背得快。又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比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了数学家高斯创造性的解答“1+2+3+4…+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高斯最出名的故事就是他十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计算1+2+3…+100=?”。 这可难为初学算术的学生,但是高斯却在几秒后将答案解了出来,他利用等差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和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的凑在一起:1+100,2+ 99,3+98,……49+52,50+51 而这样的组合有50组,所以答案很快的就可以求出是: 101×50=5050。)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增强了。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
1、计算基本功包括:(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5)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要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课前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让每天口算、听算训练成为学生的习惯。这样常抓不懈,才会使我们的训练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
(1)运算顺序错误。如:75-50+20=75-70=5
(2)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10)=8×125+10=1010
(3)算理不清错误。如:71-17=64
(4)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27-9=3或4+58=98
5、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题之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导学生去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论文作者:莫翠英,欧洁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口算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3月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