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文炳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文炳

中水一局勘测设计院 吉林永吉 132000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中也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因此加强新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属于关键资源基础性工程,因此其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在不断为我国水资源紧张问题提供解决办法。本文简单介绍了水利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同时就其具体技术应用状况展开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必要性;应用

1.水利施工新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l.1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相对来说较复杂,涉及到的施工工序以及工艺也较为繁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对来说其对自身施工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废料垃圾处理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新型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其绿色环保水平,避免各种建筑垃圾的产生。

1.2提高工程质量标准

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也更加重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水利水电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注重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另外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能够提高工程质量标准,确保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比如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混凝土碾压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提升。

1.3降低施工成本

水利水电工程本身项目较大,因此要求大量的资金流入,主要包含了各种材料及设备的使用资金以及作业人员的工作资金。一般来说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周期性都较长,人员流动量且较大,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情况,所以必须加大自身资金流的控制。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的支出,同时还能够大大提供施工质量,减少对于人力物力等资源的过度使用。先进技术的用在于能够不断优化施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金的支出。

2.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2.1混凝土碾压技术

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碾压技术首先要求对混凝土进行科学的配比,结合具体工程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主要包含对粉煤灰、不同粒径骨料、水泥以及水的配比等多个要素的有效改变,而最后的混凝土碾压环节将会有效提升混凝土的结合密度,使其强度更高且韧性更好,使得其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至少提升了40%,墙体渗透系数不大于 1×10-7cm/s 。一般在具体施工中,为了保证混凝土碾压的最终质量,要求使用薄层分层碾压的手段开展工作,但同样也会导致不同层混凝土之间连接不稳定且融合性较差,影响整体工程质量。而最新研制出的混凝土能够有效应对此类问题,其应用主要在于能够实现多种混凝土层面之间的有效结合,使得混凝土整体性就更高,碾压效果更好,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能够起到更好的抗压抗冲击作用。

2.2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当前施工技术中的新型技术,在建筑市场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是利用混凝土作为预应力基础,然后利用预应力拉锚技术与预应力岩锚来实现对工程的加固。此技术能够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来对其进行预应力的施加,从而不断优化整体工程的受力情况,提高工程的整体稳定性,使其在后续应用过程中更加稳定可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来说,预应力锚固技术主要包含两大部分:锚孔和锚束,锚束主要有锚头、锚固体及锚固段,也是开展预应力加固的主要作用单元,而锚孔则为锚束的钻孔。一般锚头主要是进行预应力的有效锁定,锚固段主要是对预应力压力的一个承载功能。预应力锚固技术施工包含多个复杂环节,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2.3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

施工导流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尤为常见,能够有效缓解河床的压力,可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的效果,所以说加强施工导流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而言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具体施工中,施工单位往往会利用围堰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导流。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也在开展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求是枯水期。另外在前期设计过程中,还要加强对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充分优化,确保施工导流技术与整体实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相协调,真正实现动态施工,保证施工导流技术能够快速发挥其作用,进而确保整体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围堰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周围区域选取干燥地质来树立一定的临时性挡水物,进而确保水源的流通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水流堵塞的影响,而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有效应用至少提升了30%的施工安全稳定性,避免其遭受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修建围堰都是十分必要的,只不过要根据不同工程对围堰的具体标准来进行一定的调整。因为整个围堰技术主要是利用占据河床面积有效实现对水流状况的控制,因此一定要确保最终围堰技术的应用性,由于围堰的应用会使得整个水流面变窄,水流量和水流速会不断提高,相反,这也会对围堰施工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一定要结合当地地质情况以及水流情况采取科学的围堰施工技术。

2.4 GPS在水利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河流分布情况总体呈现出处于人员相对稀少的地域,这给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施工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在进行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往往很多测量工具都无法得到有效应用,这就使得整体测绘工作的开展受到了限制。而GPS技术的有效应用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测绘技术的开展,通过全球卫星来实现精准化测量,将测量的地址信息实时反馈发送给相关人员,而且其测量的准确性也至少提升了10%,由于其有着较强的实效性,而且打破了原有测量工作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大大提升了测绘效率,因此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5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

近些年来,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正在不断普及,尤其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有效应用大大提升了工程整体性环保。目前比较常见的应用材料是土工膜材料,该材料有着较好的绿色环保功能,对于环境的污染也较小,是开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首要材料。其主要优势在于薄膜的不透水性,从而防止土坝发生渗漏。而其自身性能又有着较强的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抗坝体发生的变形,避免内部缺陷发生恶化,所以说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2.6防水复合材料新技术

因为水利水电工程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普通的防水材料并不能真正满足其防渗漏的要求,既影响到工程的有效应用,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对于新型防水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在趋于广泛和普遍,其主要是利用纳米技术,通过Na基膨胀土的适量添加来使其内部发生反应,进而生成一种高效的防渗漏材料,能够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起到良好的防渗漏作用。同时复合材料又具有质量较轻、应用简单等特点,得到了认可与应用。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工程特点,所以造成其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类问题。而随着对于各种新型技术及材料的有效研发和应用,大大改善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所以应加大对于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的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不断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广需.浅谈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技术应用[J].四川建材,2010(4):36-39.

[2]刘永安.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对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230,236.

[3]王祖印,吴优,王树海.水利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6):68-69.

[4]杨永涛,张琳,刘威,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河北农机,2013(5):88.

论文作者:宋文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文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