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农战略与财政投入机制_农业论文

科教兴农战略与财政投入机制_农业论文

科教兴农战略和财政投入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教论文,机制论文,财政投入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合理、有效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支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财政部门贯彻执行农业发展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体现,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要成为国民经济坚实稳定的基础,从根本上讲,必须靠现代科技来实现。这一点,无论是国内的实践,还是国外的经验,都已经充分证明。

从新中国建立以来至今我国农业发展实践看,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与1949年相比,粮食总产量增长了3倍多,年均递增3.1%。目前,我国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达到了4900亿公斤,这不仅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改善的结果,更得益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据统计,几十年来,全国共培养出40多种农作物的近5000个新品种、新组合,使我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3-5次,每次更换都增产10%-30%。随着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全国的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粮棉等主要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已上升到80%以上。农作物高产模式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综合配套技术的运用,增加了复种指数(从1949年的128%提高到158%),提高了土地和光、热、水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提高了水的利用率30%,降低能耗30%,农作物产量增加10%-15%。在畜牧方面,培养成了肉脂兼用型猪新品种及瘦肉型猪新品种,瘦肉率可高达63%,料肉比由过去的5:1降到3:1。此外,还培养出了肉鸡、蛋鸡系列新品种,等等。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奠定了基础。

从世界农业发展历程看,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是农业生产不断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自50年代到80年代,世界粮食亩产由67公斤提高到153公斤,年平均增长2.8公斤,是前半个世纪的28倍。这一时期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发展的时期,全球粮食增产主要得益于良种、化学物质(化肥和农药)和灌溉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国际上有关专家分析,这30年中科技对提高土地生产率的贡献为80%,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为73%。据国外有关资料预测,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农产品增加量的5/6将靠科技来实现。

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来看,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努力,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农产品的产量、品种、品质,要由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来决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持续增产,确保食物安全,养活16亿人口;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确保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要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城乡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二、财政部门始终把支持科教兴农摆在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位置

首先,加强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引导。1995年,财政部发出了《关于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九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争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在财政支农支出中的比重逐年增加;要重点支持对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有显著增产效果的良种繁育、栽培技术、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意见》对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单位开展有偿服务、支持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科技推广工作也明确了政策。《意见》的实施对推动全国各级财政部门支持科技兴农工作,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1991-1997年的7年中,各级财政支农支出中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年均增长13%,在支农支出中所占比重已由90年代初的10.68%提高到了12.65%。特别是中央财政除了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外,还安排了一批专项资金,支持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探索财政支持科教兴农的新路子。一是逐步增加农牧渔业科技推广“丰收计划”专项资金的投入;二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引进、消化、推广国外先进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三是专项安排“科技兴农”资金,在全国开展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示范百县试点和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建设;四是针对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速度慢、科研与生产脱节的情况,从1999年开始由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组织实施了“跨越计划”,旨在加速物化技术及产品的中试和熟化、强化技术的集成与组合,加强农业生产性试验与示范,有效解决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实现21世纪农业科技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五是启动了由财政部、农业部、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目的是要通过对青年农民的培训,全面提高青年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技能,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觉悟、懂技术、会经营的青年农民,为我国农业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此外,还重点支持了“节水灌溉”、“集雨节灌”、“山区综合开发”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项目的推广。

可以说,各级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在农业科技资金的安排和使用上,已初步形成了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各环节上的财政资金支持系统,基本保证了对重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投入。财政支持科教兴农工作突出的特点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的要求,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的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

三、建立支持科教兴农的财政投入机制是科教兴农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不仅要有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还要有有效的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机制和相应的推广体系。从财政政策上讲,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支出的基本要求,改革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建立财政支持科教兴农投入新机制,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

首先,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把贯彻科教兴农战略落到实处。要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增加财政对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确保预算内用于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逐年有较大幅度增加。要在资金存量结构调整上做文章。随着公共财政支出框架的逐步建立和财政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将退出单纯的生产经营领域,转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农业科技推广等公共性支出。今后,要通过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向结构,提高用于科教兴农的资金比例。要改变目前财政用于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的资金部门之间分割、部门内部分割、使用分散、安排重复的状况,通过界定职能,逐步调整、组合,实现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现有的财政用于科技兴农的资金,形成合力和相应的规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多渠道、多方式吸引社会各方面用于农业科技发展的资金。

其次,发挥财政的调控作用,促进农科教结合。农、科、教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而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又迫切要求三者的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形成合力。这就需要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安排投资、确定项目、部署工作等方面,加强沟通,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最大效益。财政部门在这一结合中,要发挥综合部门的作用,在制定相关政策、安排资金投入时,要寻找各部门之间的结合点,起到协调、促进的作用,形成农科教结合的“大合唱”。

第三,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农业科研成果与技术项目推广应用的支持。当前主要是要抓好已经开展的几项重大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工作。今后要对“丰收计划”、“跨越计划”、科技示范试点和园区建设资金、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等实施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库和专家支持系统,通过颁布项目指南,实行项目招标,在推广应用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同时继续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百县示范试点和示范园区工作。通过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和综合应用,实现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示范基地或示范园区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并通过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或科研院所承包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增强农业科技推广组织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推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一体化。

第四,大力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可以在市场导向下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迅速加以利用,直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既满足市场需求,又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同时,通过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可以使农业科研、推广、生产各环节之间形成合理的利益关系和良性运行机制。如何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最主要的是应当支持在依靠农业高新技术形成优势产业的过程中那些风险大、而企业和农民又难以解决的环节。这些环节解决了,优势产业形成了,则有利于提高与产业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农业科研和新技术的推广获得持久的动力,进而加速实现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和改造农业这一传统产业的目的。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从目前讲,主要是应当加大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支持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要做到与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抓住乡镇龙头企业,运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搞好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把农民与企业、农村市场连结起来,实现预期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目标。

标签:;  ;  ;  ;  ;  

科教兴农战略与财政投入机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