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的探究论文_蔡利忠,蔡晓晨

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的探究论文_蔡利忠,蔡晓晨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

摘要:变电运行工作特殊,运行人员安全压力大,单纯强调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并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分析危险点并进行预控是减少事故隐患的科学手段,因此本文对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点;控制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枢纽和关键节点,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供电的可靠性,因而加强变电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变电运行过程中,那些可能危害作业环境,影响设备与人员安全的行为、习惯和隐患,称之为危险点。显然,危险点是变电安全运行的大敌,找出并控制危险点是保障变电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因此本文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1 查找变电运行危险点的方法

1.1 普查危险点

普查危险点就是对变电站中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查,以从中找出和确定危险点的方法。普查是最有效方法,但需要动用较多的人力和物力,所以适合定期寻找危险点,无法随时和经常去做。

1.2 运行过程中查找危险点

在变电站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和设备验收工作中,最易发现危险点,所以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危险点。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中频率较高的工作,也是容易产生事故的环节,危险点在于是否严格执行安规和“两票三制”规定。工作票执行环节中,习惯性违章、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措施变更、检修中解锁都是危险点。设备验收是确保设备状态恢复至许可状态的关键环节,也容易埋下安全隐患,例如个人安保线、临时短接线未拆除,接线端子未恢复正常,都属于危险环节。

1.3 巡视工作中查找危险点

在巡视工程中也是查找危险点的有效途径,根据变电站运行特点,从作业环境、设备运行中查找影响人和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以此定位危险点。

2 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常见危险点

2.1 恶劣天气和夜间巡视中的危险点

在恶劣天气下巡视高压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例如雷雨天接闪器及防雷器件落雷反击、雾天污闪接地伤人、大风天树枝杂物吹起致电气设备短路伤人、冰雪天路滑伤人等[1]。夜间巡视因可见度差,易发生人身意外伤害。

2.2 变压器操作中的危险点

变压器运行管理中常需采取向变压器充电、带负荷、并列、解列、切断空载变压器等操作,这些操作中存在不少危险点,其中有两个危险点比较典型,它们是切合空载变压器和变压器空载电压升高,而过电压可能破坏变压器绝缘[2]。这是因为在110kV及以上接地系统中,为限制单相接地短路电流,有部分变压器采取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但并非系统中所有变压器中性点都不接地,操作中性点刀闸不正确会导致操作过电压。

2.3 母线倒闸操作中的危险点

母线倒闸一般是指母线送电、停电及两条母线间设备倒换。母线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危险点,例如带负荷拉刀闸造成母线短路事故;操作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时,因切换错误而致误动;空载母线充电时,在电压互感器与开关断口电容中产生串联谐振等。

2.4 直流回路操作中的危险点

直流回路操作主要发生在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时,为了查找接地点,一些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被要求临时性的退出、投入等,期间可能因为操作不正确,导致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

2.5 合环、解环操作中的危险点

环网中含变压器时,系统由电压等级不同的线路组成,合环、解环操作时,除应遵守线路及变压器自身的操作要求以外,还应注意其他一些事项,如果没有正确预计潮流分布,以致超出了各元件允许的范围,就可能引发事故。

2.6 填写倒闸操作票中的危险点

变电设备分为运行、热备、冷备、检修4种状态,每一台设备都在这四种状态间切换,操作票是完成切换的关键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操作票填写错误,就可能给人员、设备带来伤害,所以操作票填写中也存在危险点。

3 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3.1 创建责任机制,增强安全意识

针对变电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建立并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增强运行人员安全意识的关键。为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具有可操作性,应将安全制度与操作要求进行细化和量化。安全责任必须与奖惩机制挂钩,即通过定期评比,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运行人员给予奖励,而对痼疾难改、习惯性违章的人员进行惩罚,这样才能激发运行人员的责任意识,提升其安全技能。

3.2 做好风险预控,规范运行操作

对于安全运行关键期,例如年度大修或项目改造期间,往往是倒闸操作、工作票执行的集中时期,由于工作繁重、安全隐患易于集中爆发的特点,应对危险点进行针对性的预控。在任务实施之前,运行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检修部门进行摸底排查,了解设备健康状况,掌握存在的问题,以确定危险点。对运行操作中发生频率比较高的问题,应进行标准化工作。例如针对装设地线的安全隐患,采用“两端定位法”防止带接地线合闸或带电挂接地线。

3.3 加强现场管理,严格监护制度

现场操作是变电运行管理中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例如误合接地刀闸等危险操作,加强现场管理可以对此类危险点进行全方位的控制[3]。首先,制定现场控制方案,明确现场操作流程及安全操作准则,以控制危险操作的出现。其次,通过对现场操作的评价,找出操作中的不安全行为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改进和完善。倒闸操作是含危险点较多的操作,必须加强现场操作指令的监护制度。从完善操作指令的确认程序做起,改变传统重复确认效果不佳的弊端,采用执行内容和步骤确认,以避免误解操作指令的问题出现。

3.4 重视岗位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变电运行人员素质是影响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运行管理队伍的素质。首先,应落实人员培训制度,使培训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培训内容可结合变电运行操作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其次,在培训常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还应结合变电运行方面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拓展运行人员的知识面和视野。再次,应加强各个变电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取长补短,促进各个变电站运行人员共同进步。

3.5 深抠细挖隐患,完善应急预案

对待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必须重视细节。例如在继电保护工作做到“三个管好”(管好保护与控制装置、管好直流设备及各个组成分支、管好保护压板)和“三个检查”(送电后检查、停电后检查、事故跳闸后检查),就是从细节上预控危险点,以确保继电保护装置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然而,工作再完美,也无法避免外界突发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结合变电站实际情况完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避免事故扩大。

3.6 探索运行管理,改善巡视质量

许多变电站对设备巡视重视不够,一方面巡视方法和内容老套,不适应新形势下变电运行管理的特点;另一方面缺乏规范和考核,因此应探索当前运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加强跟踪和考核,以改善巡视质量,充分发挥巡视在运行管理中的作用。

4 结语

开展危险点预控是变电运行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由经验走向科学、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由之路,所以应加强危险点预控工作,并将其提升到变电站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通过危险点预控实现运行管理程序化、标准化和科学化,以减少人因失误,提高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熊剑利. 变电运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J]. 江西电力,2014,38(3):35-36.

[2] 王辉,闰兴龙,薛飞,等. 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6):177-178.

[3] 冯艳玲. 关于110kv变电运行中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和控制策略的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5(17):156.

论文作者:蔡利忠,蔡晓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管理》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7

标签:;  ;  ;  ;  ;  ;  ;  ;  

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与控制的探究论文_蔡利忠,蔡晓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