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是学好化学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要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能力为指导思想。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动手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教学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实验 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 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不外乎分为两种,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化学教学中,中学化学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一、演示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真实、生动、鲜明、直观的化学实验中,让学生认识物质,理解化学概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例如:刚上化学绪言课时,由于教材内容较广,信息量较大。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对于本节课,教师不妨做一些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湿法炼铜”等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教师再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化学,并且也能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如果老师自己拿一瓶收集好的氧气放在学生面前,学生以为没有什么东西,但是,让学生自己收集一瓶氧气,再让学生检验它的存在,学生就能深刻了解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有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质的溶解、颜色的变化、有气味或有颜色气体的逸出,都是帮助学生直接观察物质发生变化的直接感知,使学生信服地形成物质特性的概念。
二、 学生分组实验
在分组实验中,重视培养学生实验的合作精神。实验过程中分工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同时也培养学生互帮互助。为此,实验教学中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尽量安排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学生观察能力强或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的学生。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制取二氧化碳装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老师提供给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有试管、广口瓶,有的有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有单孔橡皮塞,有的有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同学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同学介绍该组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热情。实验过程中通过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使同学们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三、设计化学实验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中一般通过: 化学实验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或化学实验事实 )→ 实验验证假说 ( 或科学抽象 )→ 科学结论 → 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实验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就是典型范例。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是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是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这门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论证,使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并在感性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升华,通过实验技能知识的积累和独立思考,不断丰富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论文作者:徐利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目的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物质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6月总第20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