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手术治疗手部疤痕挛缩畸形的护理配合论文_潘国芳,孔煜

门诊手术治疗手部疤痕挛缩畸形的护理配合论文_潘国芳,孔煜

(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门急诊手术室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 通过对52例实施手部疤痕挛缩松解植皮的手术病例资料的整理,所有病例均取得了功能上的恢复及外形上的改观及良好的效益,提高了门诊手术治疗和护理疤痕痉挛畸形的水平。现就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门诊手术;疤痕整形;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306-02

手是人们生活、工作所必需的器官,占人体功能的60%[1]。手部烧伤后往往形成疤痕挛缩畸形,占各部位烧伤后畸形的首位[2]。自2013年以来,本院门诊共治疗手部疤痕挛缩畸形52例,效果均较为理想,现将护理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38例,女14例,其中7岁以下25例,7~18岁21例,18岁以上6例。手掌指屈畸形34例,手背屈畸形8例,肘关节屈畸形10例,腋下蹼状疤痕2例。行单纯疤痕切除松解修复14例,应用Z字型皮瓣、局部旋转推进皮瓣加游离植皮修复虎口、指蹼、指间关节畸形38例。

2.术前准备

2.1 了解病情

了解疤痕形成的时间、部位、性质、类型,生活是否能自理,各项常规检查是否齐全(如X光片、肝肾功等),并以检查结果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一般在疤痕愈合月半年后进行手术[3]。

2.2 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手部畸形给患者造成生活障碍,再加上病员多数来自边远贫困地区,所以大多有无知、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失败、疼痛和医疗费用问题。术前,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成功率,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建立治疗信心,从而缓解恐惧、焦虑心理,平缓情绪,自觉配合手术治疗。

2.3 术前准备

①术前一天,护士准备好手术中用到的器械、用品,如手术器械包、绷带、石膏等;②术前一天,叮嘱患者做好手部清洁,如剪指甲等,护士做好备皮,用碘酒等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对于疼痛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可以使用止痛药物或给予氯胺酮麻醉;③护士要告知患者术前四小时禁水,六小时禁食,于术前三十分钟进行术前用药,标记好手术部,协助拍医学资料照片。

3.术中护理

3.1 配合医师做好麻醉准备

一般对成人患者实施臂丛麻醉,对年幼患者实施腋丛神经阻滞+氯胺酮分离麻醉。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实施手术侧尺挠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在麻醉中,护士一方面要负责配制麻药,掌握麻药用量,动态观察麻醉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患者的护理,帮助患者做好保暖,协助患者取较为舒适的卧位,固定好手术部位。若有必要,也可以建立静脉通道,方便术中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注意,尤其要固定好年幼患者,预防自制力差的年幼患者乱动,确保手术顺利。

3.2 与医师做好术中配合

术前十五分钟,护士将所有术中用品备好并摆放到台面上。在手术中,护士的所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熟知手术程序,配合要默契、熟练、轻柔。在手术中,护士应注意以下几项操作:术中及时帮助医生止血,用克氏针固定患者手指关节,熟练切取、修整和缝合皮瓣,对于使用氯胺酮麻醉的年幼患者,术中应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手术结束时加压包扎,均匀地将无菌棉垫放到手术部位并用石膏固定好。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护士要扮演好协助者角色,及时处理各种意外情况。

3.3 加强监护

术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呼吸、意识和脉搏情况,询问已经恢复意识的患者的感受,应尤其注意年幼患儿的各项指标与意识恢复情况。对于苏醒后出现焦虑的患者,要及时回答其疑问,缓解其压力,为其创造轻松、安定的恢复环境。

3.4 止血带的应用

疤痕面积较大的患者往往术中出血较多,护士尤其要注意该类患者的止血。在手术开始时,护士要使用驱血橡皮带进行前臂驱血,然后用气压止血带阻断上臂血流,注意每间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五分钟左右,避免肢端坏死。在整个过程中,护士要留意压力值和包扎时间,保障止血效果,配合手术顺利进行。

4.术后护理

4.1 麻醉复苏的观察

行氯胺酮麻痹之前,应提前备好观察床,术后应当采用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以免患者不慎吸入呕吐物,患者清醒之前,应密切观察其呼吸、脉搏及神志状况。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加之指端末梢神经相对敏感,当麻醉消退后经常会出现剧痛症状,因此应在遵医嘱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并注意防范创面感染。

4.2 伤口及肢端血运的观察

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术区伤口变化,掌握渗血、渗液情况,同时注意是否有肢端皮肤颜色异常、温度异常以及异常肿胀等情况。正常情况下,敷料呈干燥状,肢端皮肤红润且有弹性,多数伴有轻微水肿现象,对此,可协助患者将患肢抬高,并利用三角巾将患肢固定于胸前,使之保持对血液回流有利的功能位。术后3天时应为供皮区换药,术后8~10天时可将缝线拆掉。对于植皮区,术后始终保持包扎状态,3周后可以拆线,为皮瓣生长与成活提供有利环境。

4.3 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中,拆线以及拔除克氏针等工作都在术后3周时进行,更换石膏托后再行固定1周,然后交待家属白天拆除包扎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入睡前再行固定呈功能位半年或更长时间,并辅以理疗、弹力牵引支具、夹板等巩固疗效。

5.讨论

手部疤痕挛缩畸形主要是由于手部烧伤、烫伤后伴感染及早期处理不当所致。在治疗上医师根据不同疤痕类型采取Z字形皮瓣、局部旋转推进皮瓣及游离植皮的方法进行手术修复治疗。在护理上我们采取了术前协助医师了解病情、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医师进行彻底止血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术后认真仔细的护理观察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措施,既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在门诊手术治疗也为患者减轻了负担,节约了开支,缩短了治疗时间,极大的方便了病人。

【参考文献】

[1]戚可名主编.整形美容外科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326.

[2]汪良能,高学书主编.整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824,332.

论文作者:潘国芳,孔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8

标签:;  ;  ;  ;  ;  ;  ;  ;  

门诊手术治疗手部疤痕挛缩畸形的护理配合论文_潘国芳,孔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