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茂杨

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茂杨

身份证号码:44172319830510XXXX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作为交通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是施工管理要点,现在混凝土已经成为工程主要施工材料,在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时,需要做好各项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前编制方案,制定预防措施,提高技术落实规范性。为提高市政路桥工程施工综合效率,需要做好每个阶段管理工作,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做好各技术阶段控制,从根本上提高施工效果。本文结合市政路桥工程特点,对其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满足城市建设需求,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路桥工程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确定混凝土应用所存问题,从现状出发,掌握各类施工问题发生原因,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降低各项因素影响,提高技术落实规范性与有效性,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以提高市政路桥工程施工质量为目的,重点分析并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消除存在的隐患,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优势。

一、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现存问题

1.抗拉力较低

混凝土脆性大,抗拉力低,受外力作用影响,便容易出现开裂问题。混凝土为人造施工材料,主要组成为水、水泥、砂子、碎石等,其中砂子与碎石为骨架,其性能决定了混合料的抗收缩功能[1]。同时,混凝土骨料缝隙内全部为水泥浆,在混凝土逐渐硬化过程中,骨料与水泥浆会逐渐粘连在一起,具有非常高的强度,这样即便是其硬度高,但是内部水泥、砂子、碎石等随时抗拉性低,导致混凝土抗拉性差,施工后容易出现开裂问题。

2.收缩变形大

基于混凝土组成原料特性,其热胀冷缩性能高,如果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变化,则会造成结构因强烈收缩而出现变形。并且在结构变形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形成一股应力,当应力过大超出结构所能承受最大限度后,便会造成结构变形,产生温度裂缝。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时,外界温度的变化,混凝土逐渐硬化,结构内部水分也不断蒸发,在温度不断降低和体积收缩共同作用下,便会产生温度裂缝。

3.结构弹性差

混凝土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很多情况下还会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其结构强度,甚至会从原来的7.~60MPa上升到100MPa。但是在混凝土材料硬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其弹性会逐渐降低。市政路桥工程需要承受车辆荷载比较大,且存在受力不均情况,这样如果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于混凝土局部,基于混凝土弹性较低特点,便会造成路桥出现裂缝,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路桥性能,出现安全事故[2]。

二、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优化要点

1.前期准备阶段

1.1材料选择

为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并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前期需要根据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混凝土材料。目前市场上混凝土材料种类比较多,如硅酸盐混凝土、普通硅酸盐混凝土、掺外加剂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其中清水混凝土性能与造价均比较高,施工后无须进行修饰,对工艺要求比较低。另外,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尽量不要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以及粉煤灰硅酸盐和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混合拌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不同工程,相应所需的混凝土材料不同,需要实事求是,基于实际需求对比分析。

1.2配比设计

混凝土坍落度与水灰比均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施工前需要对材料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可将坍落度控制在8~10cm,可有效减少泌水问题。同时还要将混凝土材料初凝时间在6~8h,含气量在1.7%以下。而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原材料,并检查其批号、等级、生产商等信息,确保其符合要求,并且要严禁不同等级水泥混合[3]。另外,所选粗骨料要尽量保证颜色相同,含泥量在1%以内,粒径在5~31.5mm。细骨料内粗砂,应将其模数控制在2.5以上,且含泥量在2%以内,不存在任何杂物。

1.3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制备时一般会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来提高混合料强度,但是要保证其与水泥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以免掺加量过多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或者是泌水率增大。混凝土拌合时,要避免天气因素对混合料的影响,且要不定时抽检砂子和碎石的含水量,保证混凝土含水量与设计标准相符。

1.4验收标准

对于市政路桥工程,前期除了要做好材料选择、配置外,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每道工序进行明确规定,为后续施工作业提供指导依据,避免出现随意施工的行为。同时,还需要明确质量验收标准,组织各单位对施工方案进行会审,详细分析结构物施工内容,明确防水与钢筋保护层要求,确定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尤其是要重视施工缝与后浇带设计位置的合理性,并检查各构造物尺寸与结构是否符合标准。

2.正式施工阶段

2.1模板施工

为保证混凝土可以满足支撑自重、施工与荷载绑扎钢筋等环节要求,需要重视模板施工,做好设计、制作与安装等各环节控制,确保每道工序均可以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施工,尤其是大跨度高支模箱梁支架必须要进行专家论证,保证施工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4]。模板设计阶段,要保证其可以满足拼装、装卸快速要求,并具有优良的性能,避免测压条件造成的结构变形。同时,还需要合理、规范的选择模板,保证其吸水性与防腐蚀性可以达到专业要求,提高施工质量。

2.2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施工,应结合现场环境采取措施管理,提高浇筑方案落实有效性,提高各环节作业规范性,降低外界因素影响。混凝土罐车送料时间要合理安排,每次下料时要控制好下料厚度和高程。且在浇筑前进行坍落度试验,检验达标后才可作业。严格按照专业标准操作,控制好全过程,避免表面起泡影响质量。

2.3施工温度

施工环境温度比较高时,应尽量选择日夜温差小、日照时间短状态下浇筑,并要覆盖草袋等避免日光照射。还可以利用加冰拌合、预冷骨料等方式来降低混凝土出仓口温度。浇筑时要用是麻袋覆盖泵送管与浇水冷却,降低混凝运输阶段的温升。

3.后期养护阶段

施工后需要做好后期维护,避免短时间内水分损失过多。表层养护时可以覆盖麻袋、草垫,养护14h左右。并且,因为混凝土自身存在一定问题,还应做好修补工作,清除表层所存污染物,并用性能良好的水泥修补。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应用比较多,为提高其施工效率,需要采取措施对所存问题进行优化,并控制好每个环节作业,保证各工序实施的规范性,减少质量隐患的存在,延长工程服务寿命。

参考文献:

[1]杨四海.市政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11):139.

[2]李迪祥.市政路桥工程中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7(06):124.

[3]彭红霞.市政路桥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47):241-242.

[4]王留栓.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2):119-120.

论文作者:梁茂杨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市政路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_梁茂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