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彩虹学校 712000
摘 要:艺术美是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通过一些具体的感性事物,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画面,创造一系列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对艺术美的感受,是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只有紧紧地扣住艺术形象,才能把握艺术美的真谛,受到美的感化。高中语文中小说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阐释小说的艺术美体现出来,而这种艺术美又可细分为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关键词:高中语文 艺术美 审美
一、用优美的艺术形象进行美的教育
艺术作品中每个成功的形象都是一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的世界。教师在帮助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审美判断时,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和美学内蕴。由于高中生的鉴赏能力还在形成阶段,审美判断经常会出现误差,有的学生不能看到作家从小说人物身上概括和浓缩的思想内容和美学内蕴,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窥视人物身上所显示的那种社会理想和审美情趣。例如鲁迅正是通过孔乙己这个悲剧形象向知识分子、向读者、向社会发出强烈的呼吁。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孔乙己身上所包含的这种社会意义。如果学生读了这些小说后,能把握这种思想内涵,也就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内在本质,找到了作家创作人物形象的动机,从而也懂得如何使用这种技能去创造一种艺术美,揭示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内蕴。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去考察。比如可以从性格刻画去观察,看小说的人物个性是否鲜明生动,性格的时代性、典型性、美学价值如何。也可以从技巧角度去分析,看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描写人物的心理与外貌,如何处理情节与人物的关系,如何通过环境烘托、气氛渲染,表现人物命运等等。还可以从作家艺术风格的角度去研究,看作家在表现人物时善于表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还是擅长塑造那些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是习惯于泼墨如云,还是精雕细刻;是惯用象征、比喻、夸张等手法,还是严格遵守写实主义的原则。总之,在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时,可以选取不同的观察点,从不同的侧面去进行审美观察和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发掘优美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美感
小说中的意境是指弥漫在作品中的一种情绪、一种情调、一种趣味、一种氛围。在这种意境里,活动着生动、具体的形象,雕绘着鲜明清晰的景物,渗透着强烈浓郁的韵味,渲染着隽永深刻的思想感情。而所有这些又都是水乳交融,汇成一种别的作品所不能替代的特定的氛围和色调,造成一种浓烈的艺术魅力。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生活,而且可以给青少年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提供范例。以孙犁的《荷花淀》为例,“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在这个诗化一样的劳动场面中,水生嫂“望着淀里那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正是出于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家庭妇女由希望自己丈夫不要离开,到毅然送丈夫参军乃至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小说在诗一般的环境烘托下,展示了妇女们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情操,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在这里,自然的美丽景色与人物的美好心灵水乳交融;战斗生活的雄伟壮观和家庭生活纤细柔丽、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气氛,无不显示出一种美的韵味。这正是王夫之所赞誉的那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唐诗评选》卷四)的最佳境界。所以能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
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是通过美好的事物激发人的主观情绪,使受教育者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评价,进而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情感上趋于融洽,在性格上受到陶冶,在心境上得到净化,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浓烈的审美情感。我们必须抓住以美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进入那片感情世界,培养出高尚的情操,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
三、运用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美感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谈到小说的语言美时,人们常常提到它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有的小说语言还以一种音乐美、绘画美感染人,陶冶读者的性情。不同的作家作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如老舍的作品,其语言以“准确”、“出奇”取胜。同时,语言的美感除了这种准确、生动、形象与自然清新质朴外,还有一种值得深究的是其含蓄性与哲理性。如《故乡》结尾写道:“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言简意赅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渴望,显示了作者乐观的战斗精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回味,这不仅体现出一种言此意彼的含蓄美,而且富有深刻的生活哲理。
总之,美育的表现是多元化的,形式表现不拘一格。美育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必须体现感情。意境是培养感情花朵的土壤,而又制约着形象。情感的传递、形象的塑造、意境的体现,又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如果说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是借助色彩、节奏,通过诉诸人的视觉、听觉来完成美育的任务,那么,文学则是通过语言文字,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潜移默化,给人以情感教育,从而培养人的完美的心理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论文作者:李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7
标签:艺术美论文; 形象论文; 艺术论文; 美育论文; 人物论文; 人物形象论文; 意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