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连锁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路论文,困境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连锁商业自诞生一百多年来,以其独具的优势和魅力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特别是二次大战后,西方众多国家把连锁经营视作零售商业的最佳选择,成为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和服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美、日等发达国家,连锁店销售额占零售商业销售总额的35%以上。涌现了如彭尼(Penny)公司、伍尔沃思(F·W·Woolwoith)公司,八佰伴“7-11”、麦当劳等大型的国际化连锁经营集团。近几年来,我国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及大城市对商业连销经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国有商业结合商业体制改革和流通组织形式改革,连锁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北京的“希福”、上海的“联华”、武汉的“百福佳”等一些在当地甚至全国享有名气的连锁公司(总店)。但总的看来,国有连锁商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及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以促进其健康、迅速地发展。
一、连锁的基本特征和我国国有连锁商业的发展现状
连锁商业是指商业活动中若干个同行业的店铺以共同进货、共享统一的经营技术或是经营同一种商品的方式联系起来,以实现提高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方式。一个完整的连锁商业系统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集团化。连锁商业拥有众多分店,具有资金和规模上的优势,竞争力强。二是市场化。连锁商业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其创立,经营等也应按市场要求办事,受行政干扰较少。三是规范化。包括管理体制规范化和经营政策规范化。总店统一管理政策、营销策略和经营特色,分店共同遵守。连锁经营的本质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有机地移植于零售商业,从而实现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和单纯化。其优势在于通过店名、进货、价格、库存、核算、管理、服务规范的“七统一”等形式引起的低成本及规模效益,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连锁经营一般包括三种组织形式: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体现总分店间不同紧松程度的连锁关系。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繁荣,要求商业企业上规模、出效益,而城市扩大化和居民小区分散化又要求购物的便利和丰富,连锁经营正是这两种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进货与销售分离,有利于总体降低成本;统一进行产品开发和宣传,有利于各分店降低费用,具有总体优势,提高零售商业的地位,有利于流通体制的合理化;可以迅速集中商业资本,有利于提高资本的产出投放效益,可以运用连锁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分店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的现代商业竞争的要求。就国有商业本身来说,当前许多企业正处于新旧经营机制转换和建立商业流通新体系的大好时机,并且许多国有商业企业已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有良好的商誉或技术,品牌等竞争优势,又有国内外连锁经营经验可借鉴,连锁化经营不失为一个发展的极佳选择。国家有关部委对连锁商业的发展也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内贸部把建立连锁店的试点作为一九九四年内贸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二月李岚清副总理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大力发展国有商业连锁经营,是商业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近年,国内贸易部在十五个城市的四十二家商业企业全面开展连锁店经营的试点工作,在这些试点的示范和推动下,我国的连锁商业有了较快发展,到九四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家商业连锁店,加盟店和直营店达一万余家。这其中以国有商业为主。如上海的“联华”超市公司。广东的百佳连锁店,沈阳的木兰公司都正走出一条适合企业特点的连锁经营发展道路,就浙江省来看,以杭州、宁波两市为代表,连锁商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宁波“一副”连锁,杭州“采芝斋”连锁店,亨得利钟表连锁店“金龙超市”连锁,“景新”食品连锁店等也正在探索连锁化经营发展的道路。
二、连锁化经营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由于我国连锁商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受到经济体制、社会条件、市场环境及企业本身素质等诸因素制约,连锁化经营的运行与发展存在诸多的难点及问题,主要反映在:
(一)、理论研究薄弱,对连锁经营的认识混乱。连锁店经营已有一百多年的实践,国内外也有许多成功或失败的“前年之鉴”。但目前我国对有关连锁化经营的理论探讨还十分薄弱,对连锁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尚未形成共识,缺乏系统的权威性理论来指导连锁化经营的实践。包括一些连锁企业的决策管理及对连锁商业的认识模糊、混乱,甚至对连锁商业的一些基本特征亦无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这是导致连锁商业发展阻滞的一个先天原因。另一方面也是造成一些“翻牌”公司“伪连锁”出现在一个重要因素,而实际这些“伪连锁”并未走出分店制、联购分销等旧体制的老圈子。这都将影响连锁商业的健康发展。
(二)、管理体制制约严重,连锁经营难于正常发展。连锁经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由于原有旧体制的原因,连锁经营依然受到过多的干扰。由于各自利益的冲突,往往造成部门、行业和地区性分割,连锁经营统一难,跨部门难,跨地区难,严重影响到分店的建立和产权的明晰,制约着连锁店的发展。也有些地区和部门的职能部门借着连锁之名利用行政手段行“劫富济贫”之实。名为“大店带活小店”最终将“小店拖挎大店”。另外,在当前管理体制下,连锁店铺的增加必然带来企业“婆婆”的成倍增加,令连锁经营的管理层头痛。
(三)、连锁规模太小,连锁规范不够,规模与规范是连锁商业的血肉与灵魂,连锁经营的优势是建立在专业经营的规模效益之上的。连锁商业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上规模才能出效益。香港的“惠康连锁店”有一百多个分店,麦当劳在全球有一万多个分号。一些专家根据连锁商业的实践指出,结合我国国情,应发展十五至二十个成员店才利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当前大多数连锁企业都在此“临界点”以下。国内规模较大的上海联华超市只有连锁店十四家,上海“荣华鸡”只有七家。杭州的连锁店,“采芝斋”只有三家,“金龙超市”只有六家,起步较早的宁波市“一副”连锁其规模也远远在临界点以下。在当前阶段,多数连锁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网点开发缓慢、缺乏规模效益,进而又制约对网点开发的再投入这样一个两难局面。其次是规范化程度低,规范化作为连锁经营的灵魂,其直接关系到连锁商业的意义和目的能否实现,连锁商业能否健康顺利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起来的连锁商店中,大部分都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有的甚至连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等最基本的条件也做不到,而是照搬单体商店的管理办法,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经营、使连锁店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先期投入过大,铺底资金紧缺。
资金条件的制约,困扰着连锁商业的发展。虽然连锁商业运营中经济成本较低,但开办先期由于店铺装修、广告宣传,建立配送中心,配置电子设施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而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大都自有资金比较少,贷款也比较困难,而改造、开设网点费用较大。据调查杭州一个连锁店的内外改造最低需要三十万元,而规模较大的,则需要百万以上的资金。因此资金条件制约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五)、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连锁商业作为先进的现代商业管理形式,需要良好的市场大环境支持。从宏观上看需要较高较旺的消费水平,便利快捷的运输仓储条件和符合信息高速公路要求的通讯条件,从微观上看需要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流通设施,普及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和条码化。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之尚有一段距离,抑制了连锁经营功能的发挥。
(六)、连锁企业自身底子弱、素质差。由于传统旧机制的束缚,国有连锁商业企业大多先天不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刚刚由老企业改造转制而来的连锁企业,硬件上设施陈旧,没有建立配送中心和信息支持系统,难以保证合理的流通效率,软件上包括决管理层在内的人员素质不高,又缺乏应有的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指导,经营水平上不去,经济效益难以大幅提高。
三、突破困境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国有商业的连锁化对我们来说仍是个新课题,但只要我们用审慎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创新精神,在规范化、灵活化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各企业的实际,问症求药,我们仍不难探求到突破困境的思路:
(一)、加强理论研究,促进法规建设。随着我国连锁商业的起步与发展,加强理论研究以指导实践的任务已十分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除了加强对连锁化经营的总体战略、模式选择、管理体系、经营机制、利益分配的研究外,特别要着重连锁经营中国化道路的探讨。制定我国的《连锁发展规划》。同时,也要指导和促进有关法规的建设,抓紧推动《连锁管理条例》和《连锁商业管理法》的出台,以规范和推动我国连锁商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借鉴日、美、法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培育各类连锁协会等自律性组织,重视其对于促进和协调连锁商业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要对这类组织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发挥它们在行业内部的协调与指导作用。
(二)、实行重点倾斜,加强政策引导。不少国家的政府在本国连锁商业发展初期都有一定的支持政策,如日本政府一九六六年提出了零售商业连锁化政策后,从七十年代开始政府又对中小企业自由连锁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美国十四个州都制定了连锁加盟法。我国国有商业的连锁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疑也应重点对连锁商业特别是一些试点企业实行扶持。一方面要制定有关政策,为连锁商业的运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应在资金投入,工商登记、网点规划、税收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和优惠。尤其是国有商业,粮食,副食品等“米袋子”、“菜篮子”行业以及中小企业的联合改造的连锁商业,国家应实施一定的扶持,设立专项贷款资金,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以帮助其及快形成规模,保障其主渠道作用的发挥。
(三)、坚持开放式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形式创办连锁。筹措连锁商业的铺底资金,除了国家扶持和银行贷款外,可以利用连锁商店的商誉和知名度,发行股票标和企业债券,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也可以采取职工入股形式筹集资金,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内部银行,调剂总部与各分店资金,提高资金利有率。采用多种形式创办连锁,当前一个重要形式是嫁接外资,创办合资(作)连锁商业。其优势在于可以联合利用双方雄厚的资金基础和良好的品牌资源。同时也是国有连锁商业引进人才和管理软件,借鉴其成功经验,学习其先进方法的一条捷径。可以为更多的国有商业的连锁化经营提供示范和带动作用,也可以通过合资联营使我国产品或特色与优势行业走出国门,发展国际性的连锁经营组织。另外还可以以厂商联合、公私联合等各种形式合办连锁商业,促进国有商业的连锁化发展。
(四)、注重规范管理,推动规模经营。注重规范化管理,第一要重点加强对试点企业的指导,按不同类别建立起连锁商业企业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而在实际管理中,既要参照国际惯例,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又要注重我国的实际,正确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连锁最本质的要求不能走样,具体操作中又充分实行“中国化”。当前对不同情况的企业应分别对待:对于新组建的实力较强的连锁可实行规范管理,尽可能一步到位,并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条件暂不允许的企业可先抓住统一进货,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等核心环节,逐步配套,分步到位。
推动规模经营要打破各种分割,多渠道等集资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发展,集中各方面优势来搞,要打破人为障碍,反对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以自愿的原则,以经济为纽带联合或合作促进连锁网点的建立。在具体的结构形式上,可先正规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三者并重发展,再逐步向正规连锁靠拢和转变,真正推动规模经营,力创规模效益。
(5)、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提高企业自身素质。提高连锁商业的素质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提高应变能力,并以自身的力量推动设施环境的改善。如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物流设施的设计制作等;二是要加强连锁企业的“软硬件”建设。硬件方面,完善的配送中心是形成锁经营,发挥规模优势的核心,而电子化管理是实现标准化和全面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必须用新的科技来支持连锁这一先进的经营方式,同时要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连锁化经营的再发展奠定基础。软件方面,一是要扩大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二是要注重专业人士的作用,聘请管理专家,商品专家,营销专家等参与和指导连锁经营的运营管理;三是要加快人才的培养,除了以大专院校输入新生血液外,也要注重员工的招聘,选拔培训、考核体系。最后连锁经营还要突出自身优势,形成经营特色如“多”、“廉”、“优”、“便”等,并引导消费者的“连锁意识”,在竞争中赢得消费者和市场。
发展连锁店是建立我国规模效益现代商业体系的一条根本出路。也是我国国有商业发展的一次契机。这一艰难而曲折的变革,面临着多方面的因素的制约,但只要政府支持,企业大胆实践,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勇于吸收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国有连锁商业必能突破困境,得到蓬勃发展,从而推动中国零售商业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