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观察论文_王桃丽,陈栋良(通讯作者) 黄美园

株洲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湖南株洲 412007

【摘 要】目的:总结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育龄妇女大便习惯改变并有周期性下腹痛,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检查:可见肠腔内隆起性病灶,经结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生育期妇女合并周期性大便习惯改变时,在诊断直肠癌时,应首先高度警惕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以防误诊误治。

【关键词】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诊断

【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tal mucosa endometriosis. Methods:analysis of the rectum,which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in 10cases of endometriosis patien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ndoscopic feature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ults: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s defecate habit change and periodic abdominal pain,tenesmus. Colonoscopy:visible within the lumen)focal,the colonoscopy biopsy endometriosis diagnosed with rectal mucosa. Conclusion:Growth period women with cyclical bowel habits change,the diagnosis of rectal cancer,the first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possibility of rectal mucosal endometriosis,to prevent misdiagnosis of mistreatment.

【 key words 】 The rectum mucosa;Endometriosis;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现将该疾病做一次全面临床病理与观察,详情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名女性患者,年龄从38-42岁,其中6名患者因肛周坠胀不适伴便血入院,4名患者为大便习惯改变入院。其中7名患者有“剖宫产”史,2名有“清宫术”史,1名有痛经病史两年。

1.2 体查:10名患者均做肛检:截石位:大部分患者肛周无肿块,部分患者有外痔或混合痔,均无出血糜烂;指诊:1名患者在直肠下段距肛缘6cm处9点位置可扪及一大小3cm×3cm大小质硬肿块,肿块基底部宽,表面欠光滑,未及肛裂及肛瘘,指套退出少量血迹;10名患者行肠镜检查:其中4例在直乙结肠交界处,3例在乙状结肠发现肿块;另3名是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行子宫切除术时发现直肠子宫陷凹处紫蓝色结节。

1.3 医技检查

1.3.1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插入至回盲部,其中8名患者均在肠道内见到新生物,部分肿块结节状,表面糜烂,部分息肉状,部分黏膜隆起,肿块大小约30mm至1.5cm不等,活检弹性欠佳。肠镜诊断:直肠肿块,部分考虑直肠癌,部分考虑为肠息肉!

1.3.2 病理检查:10名患者均经肠镜活检,行病理检查,并均通过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见图(1)。

免疫组化检查:CK-pan(+),ER(+),PR(+),CD10(间质+),CK7(+),CK20(-),见图(2)为ER(+)。

最终10例患者的病理诊断均为:结合HE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直肠黏膜子宫内膜异位症。

1.4 治疗经过

10名患者中,有7名患者考虑为直肠癌,均有计划行直肠癌根治术,2名考虑直肠息肉已于肠镜时切除,另3名是宫颈高级别病变行子宫全切术发现直肠子宫陷凹紫蓝色结节,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规石蜡报告出来,其中7名针对病人情况,病理科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并建议请妇科会诊!外科医师取消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并请妇科会诊,会诊意见:患者或有剖宫产史,或清宫病史,并且经期有腹痛加重趋势,肛门坠胀感与经期相关,子宫后壁肿块,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2例建议可以行手术治疗后辅以药物治疗,另5例建议肌注丙亮瑞林,每28天一次,连续3个周期。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如症状不能缓解,必要时再手术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进行统计学处理(SPSS22.0软件),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病例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广泛,临床主要发生部位在直肠子宫陷凹、卵巢,以及腹壁瘢痕等部位,发生在直肠粘膜甚是少见,此次病例观察见发生部位主要是直乙肠交界肠壁中,其次在直肠子宫陷凹,见表1。

2.1 本次回顾的10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有剖宫产或痛经病史,大便习惯改变与月经周期相关,经前期腹胀、肛门坠胀并肛周含有粘液样液体渗出,月经后肛周干净。肠镜检查:肠腔内可见新生物,弹性欠佳[1]。镜下:见肠粘膜完整,慢性炎症改变,粘膜下见纤维血管间质增生及腺体成分,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直肠黏膜子宫内膜异位症。

表1 10例患者病理表现

病变部位直乙肠交界肠壁直肠子宫陷凹

病例(n) 7 3

比例(%)70.00 30.00

2.2误诊原因分析:患者以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就诊,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参差不齐,因本病发病率较低。

2.3处理方式:肠小息肉可以肠镜下电切术;肠癌则需要结合临床部位,手术切除病变肠段[2],淋巴结清扫,甚至术后需要放化疗;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常采取保守治疗,先用药处理,如果病变较大用药效果欠佳,症状不能缓解或病情加重,或造成肠梗阻等,则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3]。

3 结论:

生育期妇女合并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时,在结肠镜检查发现肿块的同时,临床在诊断直肠癌前,应常规行病理学检查,并首先高度警惕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以防误诊误治。病理医生在看到与发病部位不完全吻合的腺体时,均要想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并常规问临床病史,避免漏诊、误诊。治疗上,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易复发,应定期随访,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妇产科诊断病理学/陈乐真主编2010年6月第二版。

[2]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9版)/回允中主译

[3]郎景和.子宫内膜异位症[M]//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77-1529.

论文作者:王桃丽,陈栋良(通讯作者) 黄美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3

标签:;  ;  ;  ;  ;  ;  ;  ;  

直肠粘膜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观察论文_王桃丽,陈栋良(通讯作者) 黄美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