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市计划生育指导站 2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站从2011年1月~2012年11月门诊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安宫黄体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SH、LH、E2、P、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P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应用米非司酮治疗止血迅速,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安宫黄体酮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45~55岁妇女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妇科疾病,多是由于患者的卵巢功能在进行逐渐的减退从而导致子宫出血异常出血[1],其主要临床表现多为月经紊乱、经期延长、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而功能性子宫出血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很容易引起患者贫血,宫内感染等并发症。在临床中多采宫腔止血,重新调整患者月经周期等常规治疗,但经临床统计发现,常规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患者在治疗后仍然反复复发。在不断临床研究发现,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其临床效果理想,复发率低,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站从2011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80例,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4±7.38)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3±0.41)年;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7±6.47)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4±0.21)年;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48~61岁,平均年龄(53±1.28)岁;病程0.5~3年,平均病程(1.1±0.41)年;80例患者有51例伴轻度贫血,中度贫血29例;内膜病理检查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2例,复杂性内膜增生过长1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出血、月经不规则、贫血等,均接受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癌变、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排除血液、心、肝、肾等严重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每次25mg,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安宫黄体酮,每次8mg,每日1次,按照月经周期服药,从月经周期第一天开始连续服用21天后停止,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 (1)显效:服药后3天流血停止,经量正常,经期恢复到7天内;(2)有效:服药后7天流血停止,经量与经期都比治疗前减少1/3以上;(3)无效:服药后经量、经期、流血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 促卵泡成熟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血红蛋白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总有效率行X2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SH、LH、E2、P、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FSH、LH、E2、P、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SH、LH、E2、P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时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的神经内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为妇科常见疾病,由于围绝经期患者的卵巢功能不断减退,使子宫内膜受到单一雌激素的作用,而产生出血,临床上常常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安宫黄体酮为孕激素类药物,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其容易引起子宫发生撤退性出血,对贫血患者的疗效不佳。
米非司酮起效于受体水平,与子宫内膜受体的亲和力强5倍于孕酮,还伴有一定的抗糖皮质激素作用,抑制卵泡发育,延迟排卵,控制卵巢功能,减少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加速卵泡萎缩,阻止卵泡发育,从而有效绝经。米非司酮可加快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控制子宫内膜血管增生,明显抑制不规则出血,达到加速治疗出血的目的,米非司酮可在各个方面对抗由雌激素诱导的子宫内膜增生,还能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雄激素受体表达增加,抗雌激素作用确切。米非司酮使体内雌激素水平能相对稳定的维持在滤泡早、中期,避免了雌激素的波动或突破性出血。其药学特点为服药后吸收快,1h后能达到高峰,半衰期为25~30min,体内无蓄积。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其FSH、LH、E2、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可从多方面影响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卵泡的发育和排卵,加速卵泡闭锁,有效达到绝经。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方友琴.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3):78-79.
[2]顾静,杨克虎,张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4):451-459.
[3]董梅芬 靳伟.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8例[J].临床医学,2008,28(10):71.
[4]唐金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治常见问题探讨[J].吉林医学,2012,33(19):4153-4154.
论文作者:施晓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绝经期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卵泡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