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金融工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80年代以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国际金融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也能给企业带来沉重的灾难,因此,各国会计准则机构认识到,必须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则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计量的冲击
所谓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基本金融工具为基础的金融合约,它以另一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为买卖对象,价格也由这些金融工具决定。具体地讲,包括金融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合约,或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的产生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提出了挑战。现行的财务会计是以历史成本为基本计量属性,在对资产和负债按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后便不再对其价值进行调整,尽管事实上该项目的市场价格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在物价变动不激烈、金融工具还较少的情况下,尚能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但在进入80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不断有新的衍生金融工具被创造出来。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往往只是一种合约,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无历史成本可言,因而无法按照历史成本进行确认计量,从而在报表中反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衍生金融工具从签定合约到实际交割,有较长一段时间,期间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会随着利率、汇率的变动而发生剧烈的波动,这一波动反映了衍生金融工具所蕴涵的机会和风险,而历史成本对此却无能为力,财务报表上的历史成本与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相去甚远,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会计主体的真实情况,不利于用户据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会计的有用性大打折扣。对此,用户表示强烈不满。一位会计学家在其论文中甚至指出,“在至少50年里,财务报告的批评者宣称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披露,在最好的情况下误导,在最坏的情况下将提供错误的答案。”用户要求准则制定机构对此做出应有的反应,以便能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将其纳入报表。
查特菲尔德在其名著《会计思想史》中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客观上要求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进行变革,采用更相关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解决之道
在此情形下,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IASC在IAS32中将其定义为“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FASB的定义类似,它在SFAS107中指出,“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在自愿的交易者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而非强迫的或清算的出售价格。如果金融工具具有适用的市场价格,该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是交易数量与市价的乘积。”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常用市场价格、现行价值或现值来表示。
公允价值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在合并报表会计、固定资产贴现、长期投资会计中时常用到公允价值概念。如果再向前,可以追溯到会计学上著名的成本与价值之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则是其雏形。但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之后,公允价值才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许多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如IASC在IAS39中规定,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和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证券及属于负债的衍生合同,按公允价值计量。FASB则更进一步,它在SFAS133《衍生工具及套期保值活动会计》中指出:“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为相关的计量,对于衍生工具而言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衍生工具必须以公允价值计量,套期保值项目账面值的调整数应当反映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该变动起因于套期保值的风险并在套期保值活动生效时产生。”此外,英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发布公告要求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信息。可以说,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只是时间问题。
公允价值之所以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公允价值会计能提供比历史成本会计更为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收益信息。
众所周知,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要相关,又要可靠,这是会计的中心要求。”但是,相关性与可靠性这两个特征又常常相互冲击,为了加强相关性而改变会计方法时,可靠性可能有所削弱,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在不过分损害一个信息特征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另一个特征,以保证信息的整体效用。不同环境、不同用户和不同项目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由于其具有高风险性、杠杆性、时态未来性、价值变动性、交易复杂性和品种多样性等特点,用户需要更相关的信息以评价企业的机会和风险,判断收益的不确定程度,因此,相关性与可靠性相比,居于更重要的地位。历史成本之所以成为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在于其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但是由于历史成本会计不确认资产负债在初次计量之后价值的变化,资产负债表上只是不同时点历史数据的堆砌,由于市场的变化,这些项目的现时价值也许与其历史成本大相径庭,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用户无法依据财务报表对衍生金融工具及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做出评价,会计的相关性荡然无存。
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一方面可以使那些没有历史成本的衍生金融工具得以进入财务报表,避免产生过多的表外项目;另一方面,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负债,并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可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负债与其目前的价值一致,便于用户评价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绩效,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信息相关性。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不及历史成本,但目前的技术已能使公允价值比较可靠。如IASC在IAS32中指出,“如果金融工具在活跃和流动的市场上交易,其标明的市价提供了公允价值的最好依据……如果市场缺乏活性、不够健全,或相对于需要估价的金融工具的交易数量而言,只有很少的数量在交易……在这种情况下,估价技术可用于确定公允价值并使其具有充分的可靠性,以符合本准则的要求。金融市场上较好的估价技术包括参考本质相同的另一项金融工具的现行市价、现金流量折现分析和期权定价模式。”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公允价值在保证基本的可靠性的基础上,极大地提高了相关性。
第二,公允价值提高了信息的可比性。由于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决定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使得不同时点发生的或不同企业所控制的相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一致的公允价值。相反地,在历史成本法下,不同时间取得相同金融工具,可能由于取得成本不同而无法比较。
第三,公允价值会计与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一致。积极性金融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保持对所有金融工具的未来价格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随时根据未来经济条件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或平衡所暴露的风险部位,但这以能及时获取有关金融工具的市价信息为前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则能满足这一要求。
第四,公允价值提高了可预测性,公允价值较好地代表了衍生金融工具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基础。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与再计量
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不同,采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再计量。
所谓初始计量,是指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包括保证金、期权费等实际支出的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必须依照公允价值。所谓再计量,是指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后的计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后可能发生变动,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再计量,以调整其账面价值,并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利得和损失如何处理。对此,FASB是要求按不同的用途分别计入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SFAS133规定,对于公允价值套期和非套期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而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应在发生的期间确认为损益,对于现金流量套期和国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套期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则记为其他综合收益。IAS39则规定,“不构成套期关系组成部分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已确认利得和损失,应按如下原则予以报告:(1)为交易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形成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2)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按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报告:a.计入其形成当期的净利润或亏损;b.在该金融资产被转让、收回、处置或发生减值之前,通过权益变动表在权益中确认,被转让、收回或处置、发生减值时,以前在权益中确认的累积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当期净利润或亏损。”对于用于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则规定,公允价值套期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工具所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立即在净利润或亏损中确认;现金流量套期确定是有效套期的那部分利得或损失,应通过权益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立即计入净利润或亏损;在国外实体净投资的套期,判定是有效套期的那总部分套期工具利得或损失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套期工具是衍生工具的,立即计入净利润或亏损。由此可见,IASC和FASB都是区分衍生金融工具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具体规定又有所不同。
四、启示
公允价值的运用,进一步冲击了历史成本的统治地位,并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计量属性,尤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公允价值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也应当看到,以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尚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用户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仍表示怀疑并担心其给损益带来的任意性和波动性,尤其是银行、证券界强烈反对公允价值会计。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致函FASB主席,建议继续保持历史成本计量、扩大表外披露并增加按公允价值报告的辅助报表,而反对公允价值计量;其次,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从上文可以看出,FASB和IASC的规定存在差异。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但是,应该承认的是,用公允价值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计量确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国际金融活动的日益复杂化,用户对相关性的要求正日益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远比历史成本会计更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及各国财务、会计和金融工作者的努力,公允价值将更加可行。可以预料的是,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衍生金融工具的时候已经不远。
标签:金融工具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 会计论文; 衍生金融工具论文; 金融论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论文; 会计确认论文; 历史成本原则论文; 财会论文; 利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