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剖析近些年的电力安全事故案例,总结现代化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我们深刻领悟到,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控安全体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与管理,逐步达到人、设备、环境和管理的和谐统一,最终可以实现本质安全。
关键字: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本质安全
1、前言
近些年电力企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购买先进设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制度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创建安全文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在安全管理措施中加大了对人、设备、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成效,但细作比较,发现大多只是简单的工作细化,工作内容换汤不换药,相对于管理理念的转变,无论精细化管理还是标准化管理,只是原有管理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并没有做根本性的转变。而本质安全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着重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从源头预防管控,避免安全事故,实现“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隐患皆可消除”。
2、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电力需求旺盛,电力安全生产总体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但随着电力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员工数量的不断增加,员工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
2.1侥幸心理作祟,部分员工安全意识较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国家确立多年的安全生产方针,可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没有在思想上留下烙印,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还在作祟。安全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口号喊得多,真正落实少,更有很多人认为安全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
2.2经验主义作祟,生产现场“三违”现象突出。未雨绸缪讲的是预防在先;亡羊补牢,说的是事后整改。有的人知道亡羊之后马上补牢,更明智的人会视别人亡羊为自己亡羊,别人亡羊之后马上举一反三自己及时补牢,避免类似悲剧发生。可怕的是自己亡羊麻木不仁,认为只不过是自己运气差,对隐患视而不见,对警钟听而不闻,导致“三违”现象突出,安全事故“按下葫芦起来瓢”。
2.3“老好人”心理作祟,管理体系运行混乱。对待安全问题,有些人要么一副老好人的态度,对一切事情没意见,要么认为考核力度太大,怕员工接受不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导致安全管理形同虚设,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2.4基础工作薄弱,设备管理缺位。有道是基础不牢,风雨飘摇。基础工作薄弱的主要表现在基础工作不够扎实,队伍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的需要,年轻员工的基本功较差,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技能欠缺,同时设备作为生产的物质基础,日常管理不到位,缺陷和故障得不到及时消除,从根本上动摇了安全管理的根基。
3、如何实现本质安全
抓安全生产,必须从影响安全的源头抓起。抓源头安全,就是抓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安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涉及到人、设备、管理、环境等方面,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3.1实现人员本质安全。人员本质安全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核心,是电力安全生产中设备、器具、作业流程诸要素的决策者、使用者和执行者,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纽带和灵魂,相对于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而言,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地位。本质安全型电力企业要求员工能达到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从人的要素来说,首先要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生产队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科学配置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保证生产人员供给质量,确保机构和人员满足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在岗培训和技能竞赛等形式,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保证各类安全生产人员人岗适配和能力胜任;通过扎实推进安全生产管理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技能专家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安全生产职工队伍。其次,积极塑造优秀安全文化,使人的安全意识、知识技能和遵章守纪满足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实现从“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向“我会安全”转变。推进“知责尽责、重视风险、信息畅通、分享互助”安全文化建设,形成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员工主动参与的良好局面;应用各种成果和手段,积极推进安全行为改进,有效纠正习惯性违章,营造主动报告事故隐患和不安全行为、主动参与安全事务的良好氛围,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
3.2强化设备本质安全。首先加强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全面提升运行水平。通过科学安排运行方式强化安全稳定三道防线、大力推进设备差异化运维和规范化检修、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禁令》和“安规”、强化信息网络“一体管控、分级分域、主动防御”、狠抓设备可靠性,确保设备安全高效。深入开展专业性季节性隐患排查治理,实现系统防范风险、安全关口前移。其次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生产风险和隐患的闭环管理,发挥其对事故的双重预防机制作用,保障设备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和备用。
3.3确保环境本质安全。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实现空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应保证生产空间、平面布置和各种安全设施、道路都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实现时间环境的本质安全,必须做到按照设备使用说明和设备定期试验报告,来决定设备的修理和更新。实现物理化学环境的本质安全,就要以国家标准作为管理依据,对照明、通风、温湿度、噪声、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保护劳动者健康和安全;实现自然环境本质安全,就是要提高设备装置的抗灾防灾能力,搞好事故灾害的应急处置的组织落实。
3.4实现管理本质安全。安全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实施控制,使其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当前安全管理要从传统的问题发生型管理逐渐转向现代的问题发现性管理。首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做到超前预防。安全性评价就是一种预防性的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着重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和程度的评价,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其次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问责管理,全力推动各级人员明责知责和履责尽责。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和专业监管,加强生产作业和外包项目施工现场动态安全检查,着力推动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和遵章守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强化事故事件调查分析、警示教育、整改防范及人员问责,着力推动整改措施落地,防止发生重复性事故事件。采取违章曝光、诫勉约谈等方式和检查督查、挂牌督办、绩效考核等多种手段,严肃追究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的情形,着力推动日常工作依责尽职和事故事件预防关口前移。
4、结束语
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关系到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利益和电力职工的安康,是电力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建立科学的、系统的、主动的、超前的、全面的事故预防体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安全,用科学的管理指导安全,用科学手段强化安全,完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落实“人、机、环、管”安全要求,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设备无缺陷、环境无隐患、管理无漏洞”的人、机、环、管和谐统一的本质安全状态,达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实现安全管控体系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进而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海军浅谈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J].中国电业,2019,942 (01):82-83.
[2]胡卫东.浅谈新时期电力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8(3):78-78.
[3]贾辉.本质安全型企业体系构建探析[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 (5):37-39.
[4]关于印发《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国华电安环制〔2018〕452号
论文作者:唐明晖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9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本质论文; 设备论文; 环境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