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目的:对抑癌基因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学意义进行调查。方法:抽选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P5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越大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癌细胞腋窝淋巴转移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更明显,组织学分级越高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结论:抑癌基因P53是反应乳腺癌高浸润的标志物,也是乳腺癌恶性表达的标志物,尽早开展检测能够明确疾病发展进程。
关键词:抑癌基因P53;乳腺癌;病理检查
乳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在女性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很少在男性中发病。本病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近年来分子生物科技不断的发展,针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本次研究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间,抽选了55例乳腺癌患者,对抑癌基因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学意义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55例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1.3±0.6)岁,患者病程6个月-1年不等,平均(8.2±0.2)个月。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采用根治术治疗的25例,采用改良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均通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存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1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24例。
1.2一般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LSAB法进行,在显微镜下控制显色时间,采用苏木素复染甘油明胶封胶片,每批染色切片均设置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显色时间以阳性对照组切片出现阳性结果为准。
1.2结果判定[2]
阳性细胞数占计数细胞的1%-5%为(-);比例在5%-25%为(+);比例在26%-50%为(++);比例超过50%为(+++)。
2.结果
抑癌基因p53与病理学参数关系:肿瘤越大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癌细胞腋窝淋巴转移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更明显,组织学分级越高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详见表1。
3.讨论
乳腺癌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其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生理机制调控的影响。近年来干预肿瘤的研究多集中在细胞核上,随着生物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关于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最终达到基因层面[3-5]。P53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焦点,p53是一种抑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短臂上。野生型p53基因能够抑制细胞转化,同时抑制癌基因活动,但突变型p53则是导致乳腺癌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
P53基因是基因组的卫士,能够维护基因的稳定性,促进细胞正常的生长,抑制细胞恶性增殖。若细胞DNA被放射因素损伤后,p53能够有效将细胞终止在GYS期,防止损伤的细胞进入S期,其能够对细胞周期进行调控。细胞周期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依赖细胞周期蛋白以及其依赖性激酶的作用,以细胞周期蛋白D和CDK2为主,两者结合后会促进细胞活化,进而促使细胞进入S期。当细胞DNA受伤时,野生型p53会激活片段1基因并且能够与野生型p53基因结合会致使WAFI活化,同时会发生转录产生p21蛋白,而P21能够抑制CDK活性,阻止细胞进入S期,达到抑制细胞转化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显示:抑癌基因p53表达阴性的仅有11例,其余42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53抑癌基因表达。患者阳性细胞的数目与表达强弱相同,证明了肿瘤的特异性,同时也提示了肿瘤组织是由不同细胞亚群组成,其生物特性并不完全相同。调查结果显示:肿瘤越大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癌细胞腋窝淋巴转移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更明显,组织学分级越高的患者抑癌基因p53阳性表达越明显。此结果不仅证明了p53的表达与患者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证明了p53能够作为患者肿瘤入侵的标记物,对疾病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以往传统的乳腺癌预后指标包括淋巴结是否存在侵犯、肿瘤大小、患者孕激素受体水平、组织学分级等内容。但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都有着相关性。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与上述因素呈正相关,因此,其也可以作为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对患者疾病预后效果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抑癌基因p53能够对乳腺癌患者疾病的发展进行预测,可以作为疾病评估指标,同时能够判断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玲玉.错配修复基因 hMSH2、hMLH1 和抑癌基因 P53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的临床研究[J].苏州大学,2014(05).
[2]张梦怡,陈鹰,樊荣丹,张樱子.抑癌基因p53、癌基因MDM2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25(29):2769-2771.
[3]王超奇,张艳,吴云飞,梁姗,梁静.ER、PR、p53及c-erbB-2癌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3,21(02):314-316.
[4]Merok MA,Ahlquist T,Royvik EC,et al.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as a positive prognostic impact on stage II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results from a large,consecutive Norwegian series[J].Ann Oncol,2013,24(05):1274.
[5]Peterson L M,Kipp B R,Halling K C,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endometrial cancer:a correlative study assessing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LH1 hypermethy- lation,DNA mismatch repair protei expression,and PTEN,PIK3CA,KRAS and BRAF mutation analysis[J].Int J Gynecol Pathol,2012,31(03):195-205.
论文作者:李冰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1
标签:基因论文; 乳腺癌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细胞论文; 肿瘤论文; 腋窝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论文;